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生鮮電商有機亂象:國家並無"生態""天然"等認證

  • 發佈時間:2015-12-08 07:44:1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11月24日,《新食品》週刊推出生鮮電商年終系列調查之産地直供亂象。

  12月1日,《新食品》週刊推出生鮮電商年終系列調查之貨源亂象。

  宅鮮配優選的官方客服稱其出售的生態菜為有機菜,但遭供貨商否認。新京報記者 郭鐵 攝

  生態蔬菜、有機種植,這些宣稱純天然、綠色生態的“有機産品”,在不少生鮮電商平臺上頻頻出現,賣出不菲的價格。部分生鮮電商還興建有機種植基地、生態基地等,試圖借助網際網路平臺,走出一條差異化的高端産品路線。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有機資質的迷局。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生鮮電商並不具備有機産品、綠色産品、無公害産品等國家認證,卻生造“生態”概念,打有機的擦邊球,賣出高價。

  同時,部分電商出售的有機産品中,並未按規定在最小銷售包裝中貼上有機編碼和標誌。北京本土生鮮電商小湯山農産品配送中心號稱通過有機認證的蔬菜,包裝上並無有機認證標誌,客服人員的解釋是“由於認證標誌需花錢購買”。而愛農莊園在種植基地的有機證書被登出後,仍出售大量“有機蔬菜”長達兩年。

  專家指出,受限于有機産品産量低下、供應不穩定,部分有機基地的供應缺貨率甚至超過50%,生鮮電商要實現全品類有機産品的全程供應並非易事,導致“假有機”産品頻現。而對“生態菜”等借助有機玩行銷的概念産品,應確立相應的行業標準和監管體系。

  亂象1

  多個“概念菜”充斥 電商統稱“有機菜”

  有機産品是生鮮電商的新寵,但與有機概念的謹慎使用相比,生態、農家、天然等是生鮮電商更廣泛採用的一些概念。

  宅鮮配優選對其10斤裝蔬菜禮盒打出“生態無公害”概念;小湯山農産品配送中心A1款套餐同時打出了生態、綠色、有機三種概念。順豐速運官方微信曾出現過“未經任何處理的生態紅柚”;光明集團旗下“菜管家”官網也打出“青浦農家番茄”、“青浦農家青菜”等“農家”概念。

  何為“生態”菜?宅鮮配優選、小湯山官方客服直接回應稱,其生態菜就是有機菜。還有生鮮電商的客服解釋稱,生態菜是按照有機方式種植的蔬菜,“有機認證需每年審核一次,而且每次申請都需要審核期,所以在審核過程中,網上是不允許標注有機字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只能稱之為生態蔬菜”。

  但根據國家認監委公佈的資訊,蔬菜産品通常採用的認證種類包括有機、綠色、無公害三種,並沒有“生態”、“天然”、“農家”等認證認可。

  業內人士還介紹,有機、綠色與無公害食品之間也存在區別,對農藥、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質的限製程度依次遞減。有機食品在生産加工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等人工合成物質,綠色及無公害食品則可有限度地使用這些物質。“嚴格來講,無公害是普通食品應達到的一種基本要求,綠色食品是從普通向有機發展的過渡性産品。”

  一位國家認監委負責有機産品督查的專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種“生態”、“精品”的概念目前在有機蔬菜網購中非常普遍,但背後缺乏一整套對應的生産標準和抽查體系,生産種植等過程中也難以介入監管,“可以説就是鑽標準空白的漏洞,打有機概念的擦邊球,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僅靠企業自律難以保證品質,建議行業儘早出臺相關的標準和規定。”

  鄰和網CEO丁景濤此前是優菜網創始人,他認為,生鮮電商之所以頻繁使用“生態”菜,原因之一是有機認證的困難性。“有機認證每年都要審核,每一個批次的蔬菜都要取得認證,有時還沒認證完,菜就老了。所以很多基地都是一開始認證,後來幾批次乾脆就不認證了。”

  亂象2

  “生態”菜冒充有機菜 只為高溢價牟利

  儘管缺乏品質認證資質,但這些生態菜的價格卻並不低廉。丁景濤告訴新京報記者,一些生鮮電商之所以頻繁打出“生態”、“有機”概念,看中的是這類商品的高溢價和毛利率,普通蔬菜通常加價30%左右,而有機蔬菜的售價通常是普通蔬菜的7-10倍。

  宅鮮配優選的10斤裝生態無公害蔬菜禮盒售價268元,主要包括芥藍、小黃瓜、菜花、洋蔥、馬鈴薯等,無論哪一種産品,其26.8元/斤的單價都遠高出普通蔬菜的市場售價。同時,其稱所有蔬菜來自“京郊小菜地”,“生態蔬菜營養價值高,充分接受陽光照射,與大棚菜直接區別,且沒有病蟲害的影響。”

  然而,宅鮮配優選客服人員在解釋何為“生態無公害蔬菜”時稱,所售蔬菜就是有機菜,産地位於北京平谷區馬坊鎮的康安農業。

  根據北京康安農業官網資訊,康安農業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金3.5億元,並投資4000萬元成立了北京康安利豐農業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高端農業、餐飲配送、大宗批發等。其高端農業品牌為“康安至珍”,涉及蔬菜、雞蛋等。然而新京報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産品認證資訊系統輸入“康安”、“至珍”、“康安利豐”等相關名稱,並未搜索到任何有機、綠色、無公害産品的認證資訊;僅合作品牌“齋堂”出現4項有機認證資訊,但均已被登出或撤銷。

  12月4日上午,康安農業市場部一位工作人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該公司並未對外提供過有機産品,但截至記者發稿,康安農業並未就其與宅鮮配優選的合作情況進行説明。12月4日下午,宅鮮配優選官網刪除了相關産品資訊。

  亂象3

  “不貼標”的有機菜?

  新京報記者調查還發現,北京小湯山農産品配送中心在官網的“生態綠色有機蔬菜套餐A1款”網頁裏,對“什麼是有機蔬菜”、“有機蔬菜貴在哪”、“為什麼選擇有機蔬菜”等有機內容有大篇幅的介紹。

  小湯山農産品配送中心客服説,該A1套餐所售蔬菜均已通過有機認證,由於認證標誌需花錢購買,因此所配送的産品包裝上並無有機認證標誌。

  無獨有偶,號稱“中國有機食品領先供應商”的愛農莊園,其官網對所有蔬菜均標注了“有機”字樣,但客服人員也稱,出售的“有機蔬菜”外包裝上也無認證標誌和有機碼。

  根據有機産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應在獲證産品或産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注有機産品認證標誌、有機碼和認證機構名稱。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人員也表示,已獲得有機認證的農産品在銷售時必須貼有相關認證標誌,否則不能以“有機”名義出售。

  事實上,這兩家電商所售蔬菜是否真正通過有機認證也存疑。根據小湯山農産品配送中心網頁資訊顯示,A1套餐蔬菜品牌為“小湯山”,生産方為湯山百年綠源(北京)農業有限公司。愛農莊園在“禮品蔬菜套餐A1款”宣傳頁面上承諾,“真正有機食品,假一賠十。”來自小湯山特菜基地,“所有蔬菜種類均已達到或超過國家要求的無公害綠色蔬菜標準。”

  新京報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産品認證資訊系統輸入“湯山”、“小湯山”等關鍵詞,有效的果蔬認證僅有葡萄、梨、萵苣、番杏和普通白菜,且均為無公害認證,並無有機認證。而“百年綠源”的有機認證證書顯示為登出或撤銷。

  亂象4

  有機資質過期兩年仍在售賣

  就有機電商愛農莊園的問題,新京報記者今年9月就曾實地調查發現,其位於昌平南邵鎮的有機産品供應基地——北京南地綠都種植場,有機證書資質被登出兩年,仍在以“有機産品”名義,長期銷售有機空心菜、有機茭白、有機油豆角、有機蘆筍等30余種有機菜。而且,南地綠都有機種植基地的大棚中,隨意擺放多菌靈、噠螨靈、多氧清、敵敵畏等農藥。工作人員當時承認,為保證減少蟲害,會在育苗階段使用多菌靈等農藥。據其官網介紹,愛農莊園是由南地綠都和北京愛農匯商貿有限公司聯合投資運營的有機電商平臺。

  12月3日,昌平區質監局一位工作人員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在曝光後,他們曾連續多次對愛農莊園和南地綠都種植基地突擊檢查,經查實該基地確無有機生産資質,但在現場進一步檢查生産車間、銷售臺賬,並沒發現該基地在生産有機産品。而“愛農莊園接受調查時也反饋,由於南地綠都基地面積太小,並沒有向其採購有機産品。”

  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的愛農莊園官網中,關於和南地綠都的合作模式、資質介紹、有機證書編碼等資訊均已被刪除。愛農莊園一位負責人也稱,數月前已與南地綠都停止合作。

  截至發稿,記者發現,愛農莊園電商平台中仍在出售來自南地綠都的“有機産品”。在有機蒜薹、有機秋葵等數十種有機産品的銷售頁面中,供應商仍顯示為北京愛農莊園南地綠都種植基地,地址在“昌平區南邵鎮張各莊村東”,這與南地綠都種植基地的地址也完全一致。

  困境

  有機基地缺貨率超50%

  大量持續供應難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目前有一定規模的生鮮電商在有機生産資質、合作基地把關上相對正規,但以果蔬宅配為主要業務的小型生鮮電商大多用各種概念打“有機”擦邊球,宣稱的“有機”産品實際缺乏有機認證資質和標誌,也就是所謂的“假有機”。

  作為優菜網前CEO的丁景濤認為,想要做有機産品的電商都是有理想的,“但理想離現實還是有點遠。誰都想做真有機,但做有機很困難,不容易生存。”優菜網是我國最早一批嘗試生鮮産品B2C模式的電商企業,在業內曾頗具影響力,剛開始以有機和綠色主打中高端市場,還獲得200萬的天使投資。然而正在上升期的丁景濤卻選擇退出。

  談及原因,丁景濤曾公開稱,天使投資進入後,優菜網開始擴張。“此時問題出現了,我們發現供貨商給的並不都是有機蔬菜,以次充好嚴重,果斷停止了合作。另外找有機基地才發現,問題比想像的複雜,經常缺貨,品類太少,客戶滿意度下降。”

  丁景濤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生鮮電商很難保證産品品質和貨源的穩定性。即便擁有自有種植基地,在網上持續365天不間斷供應那麼多品類的有機菜,也是很難保障的,許多有機基地的缺貨率超過50%。“比如遇到北京霧霾天氣,蔬菜是不長的,有機菜從哪來?要麼跟別人談合作基地,要麼就會遇到以次充好、假有機那些問題。”

  90後張猛是北京一家農莊莊主,在京郊實踐“有機”方式種植但並未取得認證資質,他介紹,到農莊談合作的生鮮電商特別多,“但不是特別靠譜”,“他們來了也不看你的肥料,不看是不是按照有機方式種植的,就想談合作”。

  發展

  可嘗試整合有機散戶資源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開展蔬菜宅配業務的主要有兩種實體,一種是近年涌現的中小農莊,主要依靠粉絲經濟,即使這類農莊並不取得有機認證,但也擁有一部分固定客戶的信任。另一種則是本身無種植基地、無有機等相關認證資質的中小電商,所售産品多來自合作基地或批發市場等渠道,這也最容易出現“假有機”等問題。

  丁景濤認為,生鮮電商做有機的最大問題是沒規模、成本高。一片幾十畝規模的土地往往要種植、認證十幾種或幾十種蔬菜,銷量卻又很少。除認證費用外,有機蔬菜的損耗率往往大於50%,再加上有機種植方式決定了高人工成本,使得有機蔬菜的成本要比普通蔬菜貴一半左右。

  有專家建議,不妨嘗試整合有機種養的散戶資源,從整體上打破單一平臺所受到的品類單一、服務有限、成本高企的限制。

  “生態”概念在有機蔬菜網購中非常普遍,但背後缺乏一整套對應的生産標準和抽查體系。鑽標準空白的漏洞,打有機概念的擦邊球,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國家認監委專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