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銷差”巨大 東西部電商發展失衡
- 發佈時間:2014-11-21 07:19: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湯婧
今年“雙十一”,天貓憑藉超過571億元的成交額再次締造神話,但在“網購狂歡”的背後,西部地區電商購銷失衡的情況依然突出。
打著“不分地域”標簽的電子商務,實際上表現出極強的地域差異。本月初在成都發佈的《2014西部電商發展觀察報告》指出,西部地區的電商行業儘管發展勢頭強勁,但整體上仍是以消費為主,消費與銷售呈現逆差;同時在東西部之間、西部省區市之間以及各省區市內部,均存在電商發展“冷熱不均”的情況。
這些現象都表明,西部地區電商發展仍然需要“多方突圍”。
買的多賣的少
西部電商現購銷逆差
天貓今年“雙十一”的數據顯示,四川消費者共買入586.9萬單,但四川的電商賣家僅賣出155.4萬單——賣的遠遠不如買的多。
在天貓公佈的“雙十一”消費排行榜中,四川省以超過20億元的消費額位居全國第六,也是全國排名前十省份中唯一一個西部省份;縣域消費方面,成都雙流縣位居全國第五,郫縣、都江堰等縣市,也進入全國百強之列。
但在銷售方面,單店銷售前二十名店舖中,只有全友家居一家川企的身影,其餘店舖商家全部位於東部。服裝鞋帽、IT、電器等熱門品類的銷售榜上,幾乎看不到四川乃至西部的企業。
本月初在成都發佈的《2014西部電商發展觀察報告》,將這樣的現象稱為“購銷逆差”:在全國網購格局中,順差區域出現在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順差最大的是廣東省,在省外消費1元,同時向省外銷售3.4元;而西部地區則幾乎全是逆差區域,逆差最大的是甘肅,從省外收入1元,卻有17元花到省外。
這份報告由四川日報社、四川博覽事務、西南財經大學和浪潮集團四川公司共同組成的課題組完成。課題組認為,西部電子商務消費大於銷售,是典型的消費驅動型區域。
西南財經大學網際網路金融與支付研究所所長帥青紅告訴記者,國內主要的電商平臺均位於沿海地區,客觀上使西部地區形成“買多賣少”的電商格局。同時,“購銷逆差”也反映出西部地區缺少適銷對路的電子商務産品,相關的物流倉儲、運營人才等産業配套基礎相對薄弱。
數據“極差”反映電商發展“冷熱不均”
課題組以2014年8月天貓商城的開店數量與銷售額為坐標研究發現,在沿海與西部之間、西部省區市之間以及各省區市內部,均出現數據“極差”,表明從全國到西部,電子商務發展都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
數據顯示,四川賣家在天貓商城西部地區的開店數量和實現銷售額佔比分別達到44%和48.6%,排名均處西部地區首位,不僅甩開第二名一大截,與排名最末的西藏相比,開店數和銷售額分別是西藏的88.25倍和418.14倍。
但是,與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比,四川賣家銷售額僅相當於沿海一個城市,甚至還不足深圳的18%。
而在沿海地區,城市之間、縣域之間的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則相對平衡。阿裏研究院《2013年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3 年各省“電商百佳城市”中,浙江有11個,江蘇有11個,廣東有10個。
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已接近10.3萬億元。課題組認為,儘管未來幾年電商行業增速將有所放緩,但西部地區仍具有“爆發空間”,特別是隨著資金流、技術流、資訊流以及産業由東向西、由省會城市加快向二、三級城市延伸,西部地區電子商務正煥發出全新活力。
平臺化戰略
差異化路徑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西部傳統企業不斷轉變意識,加上京東、阿裏等紛紛關注農村電商,西部電商産業發展空間極大。但西部地區想要分享“電商紅利”,必須要有平臺優勢,企業可根據自身實力,或利用現有電商平臺推廣品牌建設,或自建電商平臺,以拉動電商銷售。
從事電商服務的世紀義商總裁曾嚴認為,阿裏、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等大型電商平臺,比較強調四川地區的消費能力,但他們所能提供的可以撬動四川企業銷售額增長的資源還不夠多。
不過,經過幾年的培育,國內電商行業的“叢林法則”已經形成,西部自建電商平臺並非易事,需走差異化發展的特色道路。
帥青紅認為,西部電商平臺化發展有兩種模式:一是利用現有的大型平臺,以開闢“西部特色館”,提供特色化、個性化服務,為西部搭建特色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流通橋梁;二是瞄準垂直型電商,在西部電商市場打造完整産業鏈,統籌線上線下兩個市場的戰略佈局和戰術配合,為企業創造更好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模式。
“浙江、深圳的電商平臺優勢很難複製,西部企業要從專業類目做起,以差異化取勝。”帥青紅認為,特色農家旅遊、農土特産品、中藥材産業鏈等垂直型電商,以及區域化、特色化的服務型電商,是西部電子商務未來發展之路。
同時,西部整個電商産業的環境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包括規範市場秩序,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資金方面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