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經濟賺快錢能撐多久

  • 發佈時間:2016-06-08 07:29: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潔欣

  羅胖終於自己開號在映客直播了!“國民老公”王思聰入駐分答,答了32個問題收入20萬,這段日子人們津津樂道的八卦讓映客分答兩款社交網路産品一夜成名,刷爆朋友圈。

  王思聰、章子怡、李開復……他們的隱私、經驗、知識就這樣輕鬆地暴露在公眾面前。比這些人的八卦更勁爆的是,任憑業界各種爭議和質疑,有網紅在此發家,這兩個平臺能賺錢的信號出現了。

  “你睡了,你的問題還在為你賺錢。”除了房地産、做什麼都越來越難賺錢的經濟寒冬,沒有比這更厲害的雞血和春藥了。名人、紅人效應在加速變現,討巧的賺錢方法一掃往日的燒錢之風,網際網路經濟背後的商業邏輯似乎悄然生變。

  不管理性的同行們如何質疑這類模式投機取巧和難以持續,映客和分答們已經賺夠了眼球和真金白銀,完成了很多同行講了很多年卻沒有講明白的故事、卻始終達不成的目標——盈利,自己造血。

  2016年過半,除了“網紅”,最令網際網路市場尷尬的或許是産品創新的荒蕪。粉絲消費給網際網路經濟帶來了一種強勢的幻覺,網友們在網紅的直播間裏無聊的打發時間,在名人的問答頁面偷聽他們的隱私,無論是給主播打賞還是付費提問,抽絲剝繭就會發現這兩款産品披著網際網路新經濟的外衣,卻無創新之實,依然做著老套的消費名氣賺快錢的生意。

  當下爆火的不是“直播成為下一代平臺”的幻夢,而是直播作為“網紅秀場、線上夜總會”的快速變現能力。“它跟任何東西都有關,除了知識。” 之於分答,儘管標榜知識和共用交易平臺,賣的根本不是知識,充其量是一個打著知識幌子的名人資訊和影響力變現平臺,付費問答平臺不過是消費名氣。

  如今,消費者太容易見異思遷審美疲勞,每一次成功的內容刺激,都意味著下一次更新鮮、更刺激的難度在增加。一旦人們漸漸對這些刺激內容無感,又或者被其他更新鮮的模式吸引,都會導致圍觀捧場的人變少。資本向來人走茶涼,挑剔又功利,熱度散了,最先逃走的一定也包括它們。

  擺脫了過去屌絲經濟不惜免費甚至貼錢鋪大平臺的手法,“快速變現”據説要賺中國正在形成的1億中産階級的錢,因為這些人是“消費升級”的主力軍。但消費升級不是錢變多人變傻,窺探隱私、IP周邊、直播打賞,不過是賣附著在商品之上的社交貨幣,紅人背書、內容洗腦對偽中産、中産中下層和缺乏格調的一部分消費者或許有用,卻很難對大部分真正具有價值判斷的消費階層奏效。

  真正升級的中産消費觀是更舍得花錢,舍得花依然建立在“性價比”的基礎上,花更有價值和意義的錢。沒有貨真價實的産品創新和持久優越的用戶體驗,新瓶裝舊酒賺來的暴利和虛火,消費者很快就能喝出“味兒”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