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美團大眾點評合併背後:一邊開飛機一邊換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5-20 12:43:26  來源:光明網  作者:吳生  責任編輯:書海

  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的那場合併,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涉及的人員最龐大,牽涉的業務最複雜的一場合併,其複雜程度,足以進入商學院的教科書。

  從合併到整合,如今時間已經過去超過7個月了,整合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問題?如今的整合已經進行到什麼階段?成為公眾好奇的問題。

  所謂合併才是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整合之中。對於新美大公司來説,這不亞於一場革命,分指揮權,穩定軍心,最終回歸商業的戰場,打一場更有效率的戰爭,這是新美大在合併中面臨的問題和機會。

  分指揮權

  2015年國慶節剛過,王興在美團發內部信稱,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從相愛到相殺只用了一個長假”,長假背後經歷怎樣的博弈,外界不得而知。不過據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對媒體透露,促成這筆交易用了長達兩年時間。

  而從宣佈合併到整合,美團和大眾點評業務重合度最大的到店餐飲業務,整合的時間只有四五個月,這期間對於到店餐飲事業群總裁幹嘉偉和其他高管來説,是充滿挑戰的一段時間。

  合併之後,幹嘉偉曾一個人去到上海,見大眾點評的團隊。之前兩家公司市場競爭的太厲害,地推團隊都會相互給對方貼一些標簽。但是,細究之下,幹嘉偉發現,雙方不同標簽之下,實則有很多共通的文化和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團隊合作、擁抱變化、激情、誠信、敬業、學習成長等,不同的表面之下,內在的核心訴求都是相同的,這為整合提供了非常強的文化支撐。

  共同的文化也為兩家公司的融合奠定了更好的基礎。新美大到店餐飲事業群CBD事業部總經理梅超介紹説,合併後有兩種合併團隊的做法,一種是把兩個團隊合併在一起辦公,一種是把一個區域分成兩部分,各自管理和辦公。“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融合的技巧,一起團建,做活動,上至管理層下至普通員工,大家都做了很多事情。”梅超説。

  在之前的很多年,兩邊的地推團隊都是直接的競爭對手,搶市場、奪地盤、爭商家,競爭非常激烈。合併後,兩邊的地推團隊加起來就有一萬多人,遍及全國一千多個城市。所以合併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地推團隊的指揮權分配。

  指揮權的明確是個敏感的話題,也是不容有閃失的問題。美團和點評原本都有自己的一套地推團隊的管理體系,整合之後指揮權劃分的標準,則需要在這套體系之上,以實力論英雄。

  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核心管理團隊共同開會商量後,建立了一個大致的標準線,以市場份額和開站時間為標準,以此確立兩邊團隊的指揮權問題。在一些雙方市場佔有率和團隊經驗、實力相差懸殊的地區,落後的團隊就併入領先的團隊中;如果雙方市場和團隊相差不懸殊,就會用一個共存的方案,一個城市或區域就一分為N,團隊各自維持自己的優勢區域。

  不偏袒美團或大眾點評的任何一方,唯以實力和市場論英雄,分配指揮權,這是新美大合併後分配指揮權的原則。

  穩軍心

  美團和大眾點評競爭多年,在搶市場份額上投入了海量的資本、人力和資源,但是一直難分高下。如果不合併,這將是個無底洞,戰爭將一直要打下去,到了後期,雙方的員工也都很累,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所以合併成了眾望所歸,也為整合做好了鋪墊。

  而從商業層面看,合併的另一大成敗的關鍵之處,就在於人員的穩定。眾所週知的是,地推人員相對都是講義氣、論忠心的人,他們也構成了一家本地生活服務O2O公司金字塔的底座,所以地推人員的穩定,極其重要。

  合併之初,媒體曾經傳言美團和大眾點評要面臨著大規模的裁員。當然,企業在面對這種情況之下,往往有多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現在人多了就裁掉冗員,人不夠再招。還有一種做法是,現在人員階段性多了,但是長遠判斷,對於高速發展的O2O行業和新美大來説,對各種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其有能力充分吸收兩邊團隊的人員。

  “坦白來説,公司怎麼對員工,員工就會怎麼對公司。”幹嘉偉説,“你如果對員工沒有這種責任感,那你也很難要求員工對你有忠誠感。公司人多我就裁,人不夠我再招,以這樣的態度處理員工,那員工也可以説今天其他公司多給兩百塊我就走了,明天你漲了我再回來。”

  共同把蛋糕做大,這是新美大管理層對合併後新公司的信心。因為堅持了這一原則,到目前為止,合併後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裁員,也沒有大規模的離職。

  同時,因為新美大涉及的O2O業務眾多,也為員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到店綜合、外賣、貓眼電影、酒店旅遊等各事業群,也將自己招聘的條件、方案、要求等一一公佈處理,供想轉崗的員工自己內部轉崗。

  穩定軍心的第二步,就是員工的客戶分配。兩家公司客戶去重之後,有一百多萬餐飲客戶需要具體再分配給銷售,這涉及到一萬多銷售人員的利益,也涉及到新公司的收入,這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

  因此,客戶的分配也需要一個公平的規則。所以客戶分配的原則,假如AB兩個銷售共同分管一個地區,A的業績是200萬,B的業績是100萬,那合併之後就按照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原則分配客戶。

  另外,因為考慮到合併之後兩家公司的系統數據融合問題,還為地推人員設置了兩個月的薪酬保護期,保護期內,地推人員的收入按照合併前的平均值算,使每個地推員工的收入得到保障。

  這一過程中,幹嘉偉發現,公司合併最難的並不是業務的合併,而是人心的合併。“對人心的合併而言,重要的可能就是你抱什麼樣的態度,比你做什麼樣的準備更重要。”幹嘉偉説。

  回歸商業戰場

  指揮權和組織架構明確後,新美大從以前爭搶市場份額的戰爭中脫身,開始回歸到商業的根本,為用戶和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新美大CEO王興在2016年初的內部講話中也提到,過去幾年,行業的競爭激烈,公司在很多層面上使用了一些非建設性的方式,“未來我們要在最核心的業務上儘快完成升級改造,進一步擴大合作商戶和用戶的數量,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服務。”

  合併後的新美大,面臨的挑戰是,是否有好的産品形態去服務商戶和消費者,決定了其在網際網路行業中的位置。

  梅超也提到,過去激烈的競爭,導致大家都不是很看重服務,原來的點評甚至對毛利都不進行考核。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指揮權和架構明確後,新美大的管理層很快的將精力放回到産品端,這其中,有三條原則,是合併後新公司重歸商業,鞏固市場的基礎。

  第一。新美大首先要解決産品的可用性問題,既要確保平臺上的商家和消費者能正常使用,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後再去解決産品模式的優化和迭代。

  第二。合併後産品方面,總的方向是讓新美大的行銷更精細化,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更精細化的行銷服務。

  比如原來的團購,最簡單講就是不分新客老客是一樣的折扣。有的商家希望其重點是帶動新客,有的商家傾向於為回頭客提供更優惠的服務,合併之後,就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把産品和服務做得更加細化,更加符合商家和消費者的需求。

  從中長期來講,新美大除了提供行銷産品之外,如何幫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服務,提高效率,比如線上的點餐、排隊、預定等,對接商家的ERP,這些都是新美大從長計議上要去做的事情,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

  對於商家來説,其有兩個核心的痛點和需求,第一個需求是,如何使有效資訊最大化的到達他的目標受眾,第二個需求是更好的用戶關係管理,包括如何引進新客,召回老客。做到這個層面,需要更好的ERP服務,

  “大家都知道餐飲行業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梅超説,“我們現在很多東西還跟不上餐飲老闆的變化,比如海底撈可能要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客流的問題,他頭疼的是每天在外面等位那幫人我怎麼服務更好?他每天有老客流失,他希望新美大能告訴他,到底哪些老客人流失了?為什麼流失?”

  第三點,則是在業務方向上的統一。因為之前兩家公司對業務的理解不一樣,優勢的市場也不一樣,大眾點評的優勢是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美團相對在三、四線城市佔據優勢,所以兩家公司的資源稟賦不一樣。

  大眾點評2003年成立,美團是2010年成立,兩個不同年代的公司,對業務的理解存有差異,有不一樣的看法,這是正常。“關鍵是,如何本著建設性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差異。”幹嘉偉説,“如果雙方是建設性的差異,就會是很好的補充和互相啟發,如果不是建設性差異,就會變成路線之爭,合併的事情沒法往前推進了。”

  從合併前的兩家公司對彼此“見招拆招”,到合併後,將兩列高速行駛、方向不一致的列車引到一致的方向上,這期間太多的慣性和艱難,幹嘉偉説:“這裡面我們説在一邊開飛機一邊換引擎,難度很大。”

  邁過了整合的檻,合併之後,新美大逐漸回歸到理性的商業競爭中,這家既BAT之後,提供了最有價值的“連接人與服務”的平臺型公司,正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未來值得期待。(吳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