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眾籌、搞返現 水果營行這樣砸斷了資金鏈
- 發佈時間:2015-12-22 07:17:24 來源:南方新聞網 責任編輯:書海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水果連鎖店———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余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幾乎在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也大量關門,目前公司完全停止運作。據了解,已有5000多名員工工資被拖欠。
12月16日,水果營行C E O易德被警方帶走。他定然沒有想到,有一天,水果營行是因為成為生鮮O 2O失敗的典型案例而聞名于全國。如今,水果營行的經營模式和架構已被分析得非常清楚,但為何這種模式就會造成水果連鎖店資金鏈的迅速斷裂呢?相較于商超、市場,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的“水果專營店”目前的生存現狀又如何呢?南都記者以此進行了再調查。
目前水果店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塊:商品成本、運營成本、損耗。水果的毛利在30%左右。運營如果控制得好,這塊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5%左右。
水果批發商對接的下游零售渠道主要有三種:低端水果主要在農貿市場、菜市場銷售;中低端在普通超市銷售;中高端的在水果店銷售。
目前國産水果都是現結,進口可以有一定週期,一般在7-15天。
入貨貪多造成高損耗
“作為同行,其實我們早就發現水果營行的問題了,只是沒想到,這只汽球會爆得這麼快!”一位不願出具姓名的水果專營店老闆向南都記者透露,在水果營行經營出現問題後,很多離職的店長和員工紛紛跳槽到其他同類公司中,因此水果營行的經營細節對同行來説早就不是秘密。“除了模式,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他們不懂怎麼賣水果。他們用玩傳銷的理念來玩水果,但沒想到,水果與其他品類不同,它損耗大,想追求高毛利非常難。”
據介紹,目前水果店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塊:商品成本、運營成本(包括鋪租和人工等)、損耗。“水果的毛利在30%左右。運營如果控制得好,這塊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5%左右,而損耗是最難把控的,如果不懂行,損耗會非常大。”
根據品類差異,不同水果産品的損耗也不同的。據行家介紹,像柚子和橙子,是最好存放的,而車厘子和葡萄是最難保存的。水果,特別是高端水果,最講究“品相”,先不説味道,外觀難看了,就賣不出好價錢。而“品相”跟水果的生命週期緊密掛鉤,晚賣出一天,水果的樣子就難看一些,售價就低一些。“以車厘子為例,目前進貨價是500元/箱(10斤裝),市場價一般是80元/斤。但這一品種價格是2天一調,過兩天就得降為60元,如果一直賣不掉,最後就得降到40-50元/斤,到了這個價格就已經是虧本在賣了。”不僅如此,一箱標重是十斤,但實際上,真正賣出去的,只有9斤。
據介紹,水果的生命週期一般按3天和7天之分,車厘子就是3天期的,所以賣了2天后,第三天就得調價了。“這種進口、又貴又不好存放的水果,除非一箱拿回來,轉手就賣掉,否則拖一天,樣子就難看了。”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水果店是採用低量高頻次的方法去下單。“對於一些高品質水果,其實有些水果店乾脆是1/2箱處理的,但可以多次下單。”比如一箱檸檬一般有80-100個,放在店裏一週才能賣掉,管理做得好的水果店,單店可以只拿半箱的貨,在3-5天內賣掉。
然而,水果營行卻不是這種操作手法,據一位離職的店長介紹,水果營行過於樂觀地估計了水果銷售的速度,單店單品一次下單就高達10箱,在短期內很難賣出去,造成損耗非太大。“做得好的水果店,損耗其實可以控制在5%-8%,但水果營行的損耗高達20%,這還是保守估算。”
結現週期縮短資金壓力加大
水果營行一方面在經營上存在高損耗,另一方面又因為高返現加劇了利潤的損傷。其推行的會員制是預付款方式,為了吸引資金,經常推出“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大力度優惠。百果園也推行會員制,但其模式卻被業內認為是健康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沒有高額的返現———會員卡可以打折,但折扣很低。就算是預付費,也最多可以打一個8.5至9折的折扣。
據業內人士透露,水果營行通過預付卡收到大量現金,但這筆錢的重點並不是放在水果經營上,而是拿去給投資人作回報。水果營行採用“合夥人眾籌”融資方式,以加盟形勢推廣品牌,單點投資額100萬元,北上廣深為120萬元。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
始料不及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水果批發行業壓力變大,市場行情比去年差,批發商或者説供貨商對現金交易的呼聲越來越強。
一位水果批商向南都記者介紹,他們對接的下游零售渠道主要有三種:超市、市場和水果店。一般低端水果主要在農貿市場、菜市場銷售;中低端在普通超市銷售;水果店一般是特色水果和冷門的水果,即中高端。
“電商的興起,確實對實體零售造成壓力。另外,受政策影響,對公的禮品在減少。今年下半年以來,水果行業整體形勢不如往年。特別是批發商,貨款回收難。”據這位批發商介紹,因為下游欠款日益嚴重,已經由相關行業協會出頭,在交易方式上有了一定的規定:目前國産水果都是現結,進口可以有一定週期,一般在7- 15天。而各批發商也達成協定,共同遵守這一規定,一致對外。“以前1000萬的貨,可以一個月之後結,而現在一個星期內必須結。這使水果零售企業的資金壓力陡然增大。”
對於水果營行來説,壓力格外大。因為他們通過賣預付款卡收回來的錢,主要流向並不是支付貨款和進貨。據之前在店裏上班的店長介紹,因為欠款嚴重,後麵店裏已經沒有水果可賣了。
專業性強,生鮮業謹慎進入
很多人將水果營行的失敗歸結為O 2O的野蠻生長,實際上,更大的原因是其商品本身的特性,造成對投資和經營者的專業能力的極高要求。
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是,此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的水果連鎖龍頭百果園的董事長余惠勇曾介紹,2 0 0 2年至2009年,百果園用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對此余惠勇坦承,最大的瓶頸在於連鎖需要標準化,但水果又是一個極不標準的産品。另外,也受限於人才制約。要招一個懂電腦、懂英語的人很容易,但要招一個懂水果的卻很難。鮮豐水果商務部負責人傅雪姣此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除了從源頭控制損耗,門店環節也是關鍵所在———門店必須嚴格把控好庫存和訂購量的平衡,同時要加快水果的流通速度。
可見,在生鮮行業,“專業、用行、懂行”非常重要。而在很多水果業內的人士眼中,水果營行的心思根本就沒有放在水果經營上,而是玩資本,並且給其他人一種“水果很好做,很容易賺錢”的假像,吸引人來眾籌。
水果電商本來生活網於今年8月11日宣佈,旗下的生鮮O 2O項目“本來便利”正式對外上線。不過,據其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介紹,他們採用的是與當地的水果店合作,而不是自己新開水果店。據介紹,本來生活是國內率先採用買手制的生鮮電商平臺,買手分佈于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優質産品原産地,和當地的生産商進行直接合作。其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商平臺和實體店對現金的要求都很高。因為用戶的回款期和合作方的付(收)款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賬期。但是由於電商平臺依託于海量的流量和交易額,所以現金流轉的規模是勝於實體店的。
采寫:南都記者伊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