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預言帝發聲:下一個被顛覆的是航空和汽車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01:57 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書海
10月22日,2015産業中國年會在北京國貿大飯店舉行。《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暢談了他對未來20年重大商業科技潮流的見解。他認為,科技在未來二三十年有著一些必然的發展,而這個發展有四個推動力:分享、互動、流動、認知。
他尤其講到人工智慧存在的無限可能。他對於創業的鼓勵,對既有成功者的提醒和警告,以及對未來創業者的忠告和建議,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內容為整個演講的幹貨整理:
我生活在矽谷,一個未來能快速轉化為現實的地方,但是我很高興能來到中國,因為在中國,我認為未來來到的步伐會更快。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全球技術商 業化,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科技發展的一般規律,科技是如何在商業領域帶來顛覆性影響,它可能對現有業務帶來影響,也可能帶來一些顛覆性的變化。第 二部分:我們認為未來二十年可能會帶來顛覆性衝擊的一些現實的技術。
科技引發顛覆的規律
首先介紹一下科技的發展和它帶來顛覆的一般性規律。200年前做海運的公司都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也是利潤程度最高的公司,競爭非常激烈。當時 的海運是免費進行運輸的,因為當時是用風力海運,沒有燃料的成本。當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出現時,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但是對於全球海運公司來説沒 有什麼意義,因為蒸汽動力的技術當時還不先進,只能操作比較小的貨船,進行短途運輸,載運量不但小,而且成本很高,還不可靠。因此缺乏商業價值,沒有得到 廣泛的商業化的應用。
然而,儘管如此,但蒸汽船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逆流而上,改變了人們幾千年來只能借助風力順流而下的現實,這是蒸汽動力的獨到優勢,但當時站在航運 公司來説,這個技術是品質低、風險高,而且邊際利潤也低,對應的只是小眾市場,前途未卜。可以説,新出現的顛覆性技術都具有這些共性,它們剛剛問世的時候 都具有這些特質,你很難做出投資的決定。
隨著這個技術永不停歇的改進,蒸汽技術日益完善,最終它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了主流技術。所有的風帆運輸公司都破産了,而現在世界上現存的海運公司採用的都是來自於蒸汽動力的運輸,所以這就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一個給我們啟發的技術顛覆的例子。
再看另外一個例子,IBM的Altair電腦,在1980年是當時非常先進的技術,很多公司想模倣它的技術,然而最終我們都知道,比爾·蓋茨基本 上取代了IBM。我的重點是,並不是一家電腦公司取代了IBM,而是來自這個産業外部的對象——Windows。微軟在這個領域是全球主宰,很多公司試圖 與其競爭,但都失敗了。
同樣,微軟在這個領域也忽略了其他的創新,就是搜索引擎。誰會在乎搜索呢?沒人在乎。搜索引擎是來自軟體領域外界的一個技術,一開始搜索並不是很好 用,但是現在谷歌推出了全球最複雜的技術,他們的業務現在成為商學院研究的對象,很多人都希望來到谷歌工作,並且利潤也最高。從某種意義上講,谷歌並沒有 在最初就與微軟在軟體領域競爭,而是獨闢蹊徑創造出另外的技術,從外界顛覆了微軟。
我們至少知道一件幸事,那就是未來將顛覆谷歌的公司肯定不是搜索引擎公司,這個公司可能最開始是很小的公司、不起眼,比如可能是電子書公司,比如亞 馬遜,也可能是蘋果公司,也可能是在中國的某一家公司。但肯定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來取代谷歌,這些顛覆性的公司通常是品質差、風險高、邊際效益低、市場 小,而且是前途未卜的公司。
商業領域的人不會去這個領域,因為這個環境不適合做生意,通常創新來自於的環境都是那些不適於做生意的環境,它給創新者帶來了一種最初的困境,這就 是為什麼那些創業公司在技術領域也非常成功,是因為最開始他們沒有辦法選擇到哪做生意,他們沒有錢能夠讓他們進入一個有高利潤空間的大的市場領域。因此 他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些問題,通過創新在一個狹小的角落裏開始。因此,很多大的公司最開始是來自於創業公司,並不是創業公司願意到這樣一種艱難的環境下生 存,而是他們沒有選擇。
我要分享的經驗是,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化學、地産、開發、農業以及運輸,這都不重要,最主要的創新和顛覆,不是在這個行業或領域,實際上是從外界 進來的。我想讓各位記住這一點,今天上午我們會談很多外界進入的創新,你不要去想這跟我沒關係,這些創新、這些技術跟我的領域沒關係,我是做教育的、做酒 店的,實際上你這個領域最關鍵的創新經常會出現在其他領域,因此對於這些方面你要保持警惕和關注。
顛覆性技術通常有三個規則,在這裡我總結一下。
第一,在行業裏最主要的顛覆性不是來自於你自己的行業,而是來自於外界。
第二,我們認為這些顛覆是突然出現的,比如突然就出現了一個微軟,突然我們有了谷歌,突然有了Uber,突然有了Airbnb,都是突然發生的,實 際上它們已經發展了20年,只不過它們最開始的時候並不受人們關注,人們看不到它。我想傳達的資訊是,那些最開始看似毫不重要的、讓人忽略的東西,可能很 長時間都保持這種狀態,突然間它們就變得重要了。
第三個規則,創新是一個糟糕的市場。創新從定義上來講,它發生在那些環境比較惡劣的市場中。在這個領域會有困境和挑戰,如産品品質差、風險高、邊際利潤低、市場小,而且前途未卜等,但是最偉大的事情可能就誕生於這樣一個糟糕的環境中。因為創業者沒有選擇,只能背水一戰。
20年後顛覆性技術什麼樣?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下一波在未來20年裏顛覆性的技術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呢?技術在現在看來不是很可靠,也不是很重要,也不會有太大利潤,但是接下來20年裏也許它們會發展成為巨大的顛覆性的技術。
在哪些領域會出現顛覆性的例子?航空領域已經是非常先進的行業,很多國家型的航空公司,他們有著經驗成熟的駕駛員,以他們為中心來安排工作。對於這 個行業來説顛覆性技術在今天看來就是一個玩具,在未來20年裏真正的競爭者不是另外一家航空公司,不是另外一家航空巨頭,而是無人機。
很多人會不以為然,但是無人機現在的體積越來越大了,它開始可以運東西了,比如像亞馬遜的無人機可以運貨,甚至可以變得越來越大;美國的一架無人機 非常大,用來做武器的,甚于可以載人了,還可以飛去那些由駕駛員沒辦法飛去的領域。所以無人機公司,比如DGI,總部在深圳的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公司,他 們接下來會與那些航空公司進行競爭,來承擔載人的業務。
我們來看手機公司,移動技術公司,他們的競爭者在未來20年來絕對不會是另外一家電話領域的公司,一定是來自於這個領域之外的公司。比如説 WiFi,最開始就是當地的局限性的、非常小的一個公司,看上去根本不是很認真的一個産品,也是不可靠的,甚至不會持續很久的。但是,這個技術中有一種潛 力,它能夠打造一種新的網路,與大的電信公司競爭,這個強有力的技術,使得電子通信技術變得分散化,打破了中心壟斷的狀態,實現了個體到個體的聯通方式。
現在看起來這個網路還不穩定,效果還不是很好,但不管怎麼樣,這是一個選擇,這是一個情景,它對於現有的全球電信公司來説都具有顛覆性,只要它不斷提升、不斷改進,就有可能去顛覆那些成功的大的企業。
再來看一下在汽車領域,對於現在主要的汽車製造企業來説,主要的的競爭者不是另一家汽車製造企業。在未來20年裏,對於這些汽車公司來,主要的競爭 者將會是電池公司或者是電腦公司,比如Google車,它是自我驅動的車,Google不是一個汽車製造公司,但是他們在開發這種顛覆性技術,只要他們不 斷提升技術的品質就會達到這一點。
在這個領域我的預測是這樣的,汽車上使用的頻寬會超過在家裏使用頻寬的需求,最大的頻寬會出現在汽車上。比如像特斯拉、Google或者蘋果可能是 新的汽車公司,或者是那些製造電池的公司。因為在未來10年裏,大多數汽車會變成電力驅動的。因此,這些技術將成為汽車製造領域最大的顛覆者。我們來看一 下計程車公司,滴滴、Uber,以及其他的打車軟體公司,他們一開始不是打車公司,他們是軟體公司,他們顛覆了整個計程車産業。最開始計程車公司根本無法 想像他們的競爭者會來自於製造手機應用軟體的公司。
我們來看一下酒店業,就像螢幕上這個酒店,它主要的競爭者將不會是另外一家酒店公司,而是Airbnb,這樣一個顛覆性的公司,最開始根本不受人關 注,過去經常有酒店公司來找我諮詢,去思考變革,他們覺得非常困難,像Airbnb這樣的公司非常難以理解。人們會在另外一個人家裏多餘的房間裏訂房間, 他們覺得這是難以理解和想像的。因此,對於酒店業的顛覆技術一定是來自於這個行業之外。
關於成功,大公司和創新的關係,這一點大家也需要加以理解。對於成功公司來説過去的成功就是它最大的歷史包袱,而未來要想繼續成功的話,最大的障礙還是過去的成功。
公司越成熟,要想去轉型就越困難,因為公司成功的基因來自於你過往取得的成就。而且你越執著于過往的成就,要想取得未來成功的幾率就越低,風險也越 高。要想重新成功、重塑輝煌的路徑,就必須放棄傳統優勢。但你可能會面臨一條低品質、高風險、低利潤率、小眾市場和未經驗證技術的發展路徑。雖然你能看到 未來成功的方向,但是做起來任重而道遠。
這是一個技術顛覆的基本發展規律,按照這個規律發生和發展,接下來我具體談一下未來會出現的一些顛覆性的技術,當然有很多技術還處於萌芽階段,並不 成熟、並不完美、存在問題,也沒有實現商業化,目前看來跟大家的業務還不相干,但是我敦促大家去了解這些技術,了解它背後的潛力。也許未來這些技術會對你 的業務至關重要。
我列出了四個發展趨勢,沿著這四個方向,技術在不斷發展,不斷採取新的行動。在過去20年這樣的趨勢在不斷加強,未來可能會更加激進。所以這並不是全新的技術,它已經發展了20年,未來還會繼續發展,而且會塑造未來的格局。
科技發展的四個推動力
第一,分享。大家經常提到分享經濟,跟大家提幾個例子,Uber是全球最大的計程車公司,但是它自己沒有車隊資 産。還有Airbnb,Facebook,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媒體公司,但是它自己並不提供創造內容,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零售平臺, 但是它卻沒有自己的庫存。Airbnb是全球最大的酒店公司,但是它並沒有自己的物業。它們的共性就在於這些公司都沒有自有資産,所以所有權的重要性在下 降。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權,很多情況下使用權比所有權更加優先。對於經營公司來説是如此,對於消費者來説也是如此。這些得益於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更好地分 享資産。無論是Uber、阿里巴巴,還是臉書、Airbnb,在20年前是無法存在的,因為當時並沒有共用技術,所以新的技術使得我們可以進行共用,也使 得大家關注的重點從所有轉向了使用。
現在我不去買電影了,因為在Netflix都可以看到,我也不買音樂唱片了,因為在Spotify上面都能看到和聽到音樂,我也不買實體書了,通過 亞馬遜都可以下載。我也不用買遊戲光碟,因為用PlayStation都可以玩到這些。作為消費者來講,我不用考慮所有權問題,所有權意味著可靠,你需要 去存儲這些資産,要去維護這些資産,要去進行升級,還要隨時打理它、設置它的擁有一個資産的話有很多麻煩,但是使用權就簡單得多,你可以隨時隨地去使用。 當然不只是數字資産有這個趨勢,其他的行業也是如此。實物資産,比如汽車也可以進行分享,強調使用權。所以,現在我們的問題是能不能提供按需經濟,使大家 可以按需取得使用權。
你可以把你賣的實體資産變成一種可以分享的服務,人們可以按需取得使用權。如果這一點想通了的話會有很大的商機。交通行業就是如此,可以把交通運輸 轉化為服務,我們看到有9000多家公司要把餐飲、傢具或者玩具轉化為服務,不用再買玩具了,可以按需使用這些玩具。這樣的話,消費者不再購買實體資産, 他們只是按需取得使用權就行了。衣服也是如此,你穿一次,洗乾淨了,把它送回去就行了,這一點能夠實現嗎?人們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此外,在金融行業也可以這樣做,我們可能有KICKSTARTER進行眾籌,我們看到在中國也有一個關於KICKSTARTER的案例在發生。目前 有將近2000個眾籌的平臺,也包括為音樂家做眾籌等等,使得消費者能夠為産品服務,來籌集資金,所以,也使得籌資的工作從銀行和資本家手裏轉向了客戶手 中,他們可以進行有目標性的融資和投資。我們看到這些平臺的總規模是180億美元,當然相對於全球經濟來説這個規模還很小,但是這個趨勢卻是非常迅猛,可 以看到它的增長速度非常驚人。可以設想一下20年之後,你可以通過眾籌眾包的方式為自己的項目籌集資金,這在將來是非常可行的一條路徑。
因此,股權眾籌擁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到2016年美國的交易所就會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合法的方式允許企業向公眾進行股權眾籌,而你不需要走以前那些複雜的行政途徑和手續就可以籌集資金,從而來設計和運營一個小公司了,你可以向公眾籌集資金,減少行政審批流程。
最後我們還想看一下在分享領域,集中度最高的就是貨幣和銀行部門,因為你希望保證資金的安全,必須要了解對手是什麼,要有足夠的信心,防止欺詐。但 是我們現在看到出現了數字化貨幣,使得貨幣本身轉向了P2P領域,減少了貨幣的集中度。這項技術推動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就是我們説的分散鏈技術,我們 的數據庫不再是採用集中化的方式儲存,可以分佈式的方式儲存到不同電腦上,這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趨勢,使得我們能夠對不同的東西進行分享,包括對貨幣進行 分享。
有很多創新性的方式使用區塊鏈技術,很多公司都進行大量的投資,來發展區塊鏈技術,包括我們的比特幣也是以這個技術為支撐的,從而以分散的方式進行 結算,比如去買賣房地産或者進行放貸按揭的時候,都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在電腦之間進行P2P的結算。所以,分享技術也可以為房地産帶來顛覆式的影 響。因為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製作非常複雜的合同,建立複雜的關係,僅通過一個小的公司或代理公司就能夠負責確保獲得證實這一切,你需要有一個生態體系來 確保這一切。
最重要的是,任何能夠被分享的事物一定會被分享,思考一些現在沒有辦法被分享的東西,如果它被分享,它會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在未來20年裏的發展 趨勢。一位接一位的企業家,他們會確認一些東西,他們會説,我們通過分享來提升物質的價值,我們可以分享經驗、分享創新,分享我們的建設,以及分享網路, 這就是我們要面臨的挑戰。
第二,互動。曾經我們閱讀是看書,而現在我們通過看螢幕了解到我們周邊發生的很多事情。現在飛機上每一個座位後面都有螢幕,在上海以及每一個大城市在高樓上都有螢幕,甚至還有這種3D的螢幕,你帶上特製的3D眼鏡,可以看到這些螢幕上的內容,它們是非常靈活的。
現在的電子書,更加便宜,而且更具有靈活性。實際上電子書可以製作的形式就像一本新書一樣,你可以像翻頁一樣翻這個書,讀完之後就合上,內容就變成 了一本新書。現在在美國MIT、弗吉尼亞科技學院等等都在製作這種産品,很多服務都通過螢幕提供出來。甚至現在有多個螢幕同時出現,比如我們在看電視的時 候你同時打著電腦,還看著手機,因此你周圍生活中出現不止一個螢幕,是多個螢幕,這樣是一個螢幕的生態系統。這些螢幕改變了文化,一本書,在書裏面的內容 是固定的,非常確定、明確,他的著者有一種權威性。而現在我們把所有東西都搬到了螢幕上,都是流動性的,隨時變更的。比如我們在螢幕上的東西隨時隨刻都在 變化,第二天就不一樣了,這改變了我們的文化。一旦我們的文化是基於一些規則、法律,這是過去的情況。而現在我們的文化基於那些流動的螢幕,而且你與螢幕 之間是有互動的,這種互動使得事情不再是固定的。你還可以用身體與數字環境進行互動,而不僅僅是坐在那裏打字,這就是我們未來的互動形式。
第三,流動。我之前也提到過,我們現在進入了螢幕的世界,所有事情都是在螢幕上進行流動。在20年之後,我們會 提升流動事物的價值,讓固定的這些事物都流動起來。現在最重要的流動內容就是數據,我想説,不管你在哪一個行業,從基本上來説都是在數據行業。通常對於客 戶來説,數據對於你和客戶都是一樣寶貴,對於谷歌、Facebook,以及其他的公司來説這是它們發現的真理,你越了解你的客戶,他們對你來説價值量就越 大。我們必須要了解到數據是如何流動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除非數據要流動起來,否則它毫無價值。很多人積攢數據,但是把它存儲起來並沒有積極使用,不使用的話就是死數據,必須把它們 連接起來,讓它們不斷流動起來,讓它們互動,這樣就會讓數據具有價值。我們有一些方式能夠讓數據之間聯通起來,我們在這方面有不斷的需求讓數據動起來、聯 係起來、連接起來,與其他的數據互通起來。
現在我們要思考“我們”而不是“我”,這已經成為業界的一種默認的形式了,那就是流媒體、雲平臺、社交、數據,這是我們未來要去工作和經營的一個大的環境。
其中有一個流是量化自我,八年前我就量化自我出了一本書,就是如何去跟蹤自己的情況。包括技術、設備、感測器、軟體等等集合在一起來追蹤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況,人們也可以開發自己的一些設備來達到這些目的。
最終這些産品會商業化,得到廣泛的需求和應用,包括蘋果手錶也整合了這樣的功能。可以看到這些量化的設備可以監測我們的體重、睡眠的狀況、做夢的程 度,還有身體的其他指標,血壓、心跳、心率等等,這些指標都可以跟蹤記錄下來,這樣的設備現在層出不窮。比如在《星際迷航》裏有一個科幻的醫療設備稱為三 項記錄儀,現在Scanadu開發出了類似的産品,把它貼在你的太陽穴上,就可以顯示出你的腦電波、血壓,一共是十項生理指標都可以顯現出來,只要貼在太 陽穴上就可以了,都不會碰到你的皮膚,這些數據都會傳到你的手機上顯示出來,這些技術現在已經面世了。數據的産生非常快,數據量巨大,我們也可以從中披沙 揀金,可以開發出新的設備,新的感測器和消費應用。
第四,認知。如果你問我未來20年最重要的技術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會像200年前的電力一 樣重要。Google有一款應用,可以實現實時的翻譯,我拿著手機説英文它直接轉換成中文,實時進行傳譯。這個處理並不是在手機內部進行的,它會把你發出 的資訊放到谷歌的雲環境下,通過人工智慧進行處理,它的處理能力也是非常強的。這是人工智慧與商業的結合。
人工智慧的無限可能
另外,現在大家經常談到的熱門詞是深度學習,也就是説把人工智慧和神經節點這個理論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説計算晶片的能力會得到成倍的提升。比如説 IBM就利用人工智慧打敗了一個象棋大師,當時誰都沒想到人工智慧會這麼強。現在我們又把它培養成了醫生,它可以在醫學院裏做教學,可以去做診斷,根據病 人的各種體徵做出判斷,而且它的判斷比一般的醫生都要精確,當然還比不上最優秀的醫生了,但是跟一般醫生來比它們遠遠勝出。我曾做過測試,告訴它我有哪些 症狀,它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出我患有什麼疾病。雖然比不上最優秀的醫生,但是在非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在非洲醫生非常缺乏,通過人工智慧就可以很好地 解決當地的醫療病患問題。
200年前電問世,很多企業通過電力實現了自動化,在這種情況下電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設施。人工智慧同樣可以作為一種服務,你不用自己編寫人工 智慧,你可以通過百度、谷歌購買人工智慧,然後把它用於各種全新的用途,是以前你難以想像的,使得你的工作更加具有智慧化,最後會結出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 成果。因此,人工智慧會成為一種服務,你不需要去擁有人工智慧,你只用在需要的時候去購買就行了。
使用人工智慧的人越多它的智慧程度就越高,因為它是自動學習的,通過人們的使用它也在不斷的學習,人工智慧程度越高用戶就越多,它也會更加智慧化,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所以最後實現一個封閉的良性迴圈,使得人工智慧快速增長和成熟,未來就會有非常大型化的人工智慧公司,人們會直接向他購買服務,你不需 要自己去編寫人工智慧,都有現成的産品和服務供你購買。
而人工智慧對於雲環境來説至關重要,剛才説了我們會産生那麼多的數據,我們要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要想把這些數據利用起立,發揮它們的價值,就需要 使用人工智慧,讓我們了解數據背後所隱含的意思。所以,人工智慧會使得我們把數據轉化為實用的工具。因此,我們必須要更多的使用人工智慧把這些龐大的數據 儲備利用起來。我的預測是,未來20年的1萬 家初創企業是要選擇一個行業的切入口,然後把這個行業跟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可能性是無限的。100年前我們選擇一個行業,把電力跟它結合在一起, 現在我們是把人工智慧和我們選擇的這個行業結合在一起,你可以去想像,把人工智慧使用到一個行業裏,24小時進行監控、進行分析,潛力是無限的。
未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最偉大的20年後的産品還沒有被設計出來,還沒有問世。如果我要談20年之後最偉大的創意或者是發明的話,我剛才談到的 所有這些可能都不會有資格出現在那個單子上。因為我們現在只處於這個變革趨勢的第一天,最初始階段,這意味著你們還為時不晚,一切都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