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70.2%受訪者在朋友圈購買過自製食品

  • 發佈時間:2015-08-10 07:28: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琛瑩 堯強  責任編輯:湯婧

  漫畫:張建輝

  時下,隨著微信、微網志等社交渠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朋友圈售賣自己製作的美食。黃毅就是其中一員。打開黃毅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封面圖片寫著“小廚姜辣翅尖58元一份,私房藕片18元一份,鴨架子20元一份……”,不定期地,黃毅還會在朋友圈更新配有文字的美食圖片,以吸引食客的“刷屏”。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4人進行一項調查顯示,70.2%的受訪者在朋友圈購買過自製食品,類別包含蛋糕甜點(44.7%)、水果生鮮(26.5%)、私房菜(22.0%)、咖啡飲料(18.8%)和其他(4.2%)等。

  夏天的長沙是小龍蝦銷售的旺季,黃毅發現在朋友圈售賣自製龍蝦尾是一個不錯的商機。為此,黃毅辭掉商場的工作,憑著從爺爺那裏繼承的祖傳滷水配方,開始在朋友圈售賣自製蝦尾。4月開業的第一天,黃毅就賣了500多元的蝦尾。從開業到現在,已有1000多人主動添加他為好友,購買他的自製美食。

  調查顯示,僅21.4%的受訪者在食用朋友圈自製食品後,出現過輕微不適,50%的受訪者沒有出現不適,另有28.6%的受訪者不清楚。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大三學生李奕悅經常在朋友圈訂購食品。在她看來,從熟人那裏買入的美食,比實體店的食物要更安全。“朋友圈食品一般都是先預訂後做,少了防腐劑。而且不熟悉的人做的食物我一般都不會購買。”她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不適的情況。

  為了消除顧客對於食品品質以及衛生狀況的憂慮,黃毅會在微信上不定期發佈美食照片以及製作過程的視頻。“在實體店的蝦尾湯都沒人敢去喝,但是我做的蝦尾湯有人喝。目前還沒有顧客説過我們家的蝦尾不新鮮,也從來沒有顧客反映吃我們家美食吃出問題的。”黃毅表示,因為不用租店面和雇傭勞動力,所以他將成本都花在對原材料的精挑細選上。

  調查顯示,在對待朋友圈自製食品的態度上,43.4%的受訪者認為此舉是種新型的創業方式,39.2%的受訪者擔心食品的安全性,32.2%的受訪者認為食品品質依靠售賣者的“良心”和“自律”,28.7%的受訪者認為朋友圈購買食物更便捷,28.2%的受訪者只相信熟識的朋友做的食品。

  黃毅坦言自己確實沒有營業執照以及衛生許可證。“如果覺得不放心,隨時歡迎到府參觀衛生狀況和製作過程”,他表示如果真的發生食品安全的事故,也會積極配合調查,承擔相應的責任。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0.5%,90後佔31.0%,80後佔47.6%,70後佔14.8%,60後及以上人群佔6.1%。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