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專車到拼車:政策邊緣的市場突進

  • 發佈時間:2015-05-11 11: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還記得當初的打車軟體補貼大戰嗎?或者你還在熟悉專車為何物,但市場已經開始變成了拼車的天下……三次轉換,一字之差,這就是兩年裏,中國網際網路用車市場快速突進的縮影,這已經不再只是價格戰維度,近日Uber接連被查事件讓參與者開始重新審視市場如何突圍。

  價格戰老套路

  不管打車、專車還是拼車,價格戰是個老套路。即便沒有一年前滴滴、快的鏖戰打車軟體時期的耗資數十億元,但補貼始終是乘客和司機心頭的話題。去年下半年,打車軟體暫停補貼後,關於乘客是否能繼續使用打車軟體的討論不絕而耳,但最終偃旗息鼓,不是因為打車軟體找到了何種美妙出路,而是乘客注意力轉而被專車吸引。

  高端大氣上檔次,以“強于計程車服務”為名的專車業務依舊需要價格戰策略侵襲對手:滴滴、快的鏖戰至合併,易到、Uber迎敵之心堅挺,甚至神州租車、一嗨租車這樣的老牌租賃公司也加入戰局——結果就是又見鋪天蓋地廣告和微信群朋友圈裏此起彼伏的優惠券。

  然而不過半年時間,網際網路用車市場當紅偶像變成了拼車,事不過三的説法並未在這裡上演,價格戰依舊是主流,甚至開始打出了“比計程車還便宜”的口號——這是事實,但也無疑在侵擾自身的起家業務打車軟體。

  有報道指出,在應用商店中以“拼車”為關鍵詞搜索,會出現200多個搜索結果,其中純粹的拼車軟體就有100個左右,幾乎無一不在採用極大優惠吸引用戶。而一號快車這樣起家于快的打車(一號專車),且擁有相當一部分既有用戶,直接在軟體界面打出了“比計程車優惠40%”的宣傳語。

  從市場維度看,這似乎不算什麼,乘客和司機,價格驅動下的兩廂情願,何況司機端還有高額補貼,屢屢上演月收數萬元的就業傳奇。

  舊政策新用途

  由於業務覆蓋的複雜性,很多普通乘客無法辨別拼車、專車之於Uber、滴滴快的意味著什麼,即便近期接連發生Uber廣州、成都分公司被查,滴滴武漢分公司被約談等事件,司機和乘客通常只會認為是“私家車”惹的禍。

  這是必然的結果,無論從何種角度,上到交通部下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地方交通管理部門,“私家車接入運營”都是一個非法的結論。

  但事情又沒有那麼絕對。今年4月,市場開始風傳一則消息:北京市交通部門發佈“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為拼車合法化正名,一時間各種拼車軟體有了生存於世的底氣,間接助推了當下拼車市場火爆的局面。

  但北京商報記者仔細查閱相關文件和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網站發現,“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實際上正確叫法是《關於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這其實是2013年底出臺,並在2014年1月1日就開始實施的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規範性文件。而在彼時,中國網際網路用車市場尚處在滴滴快的“打車軟體補貼大戰”初期。

  不管什麼原因,這則一年半前就出臺的“拼車合法化”政策被頻頻搬出來,併為拼車市場競爭做背書,所以無論何種措辭,拼車企業均堅稱自身在北京市場的合法性。

  拼車合法嗎

  那麼,拼車軟體做的拼車到底合法嗎?這要回到企業本身,從産品層面厘清何為拼車、何為打車以及何為專車。

  打車已經被市場和政策認可,對於用戶而言也最簡單,即利用叫車軟體預約計程車,目前已經被滴滴快的100%壟斷,已經沒有太多探討的必要性。

  而專車是市場和政策矛盾的焦點,因為法律明令禁止“沒有運營資質不能開展運營”、“汽車租賃不得提供司機”以及“私家車不能接入專車”,所以當下的專車業務基本需要買車並挂靠租賃公司,並與租賃公司、勞務輸出公司、司機簽訂四方合同,以實現業務的曲線合法化,當然其間也包含私家車挂靠租賃公司的“更灰色”等方式,因此本要大力挺進私家車領域的專車業務一直躊躇不前,因為模式之重也無法在價格層面進一步下探。

  拼車業務在這時候扮演了衝擊市場的角色,由於全部是私家車,價格可以低於計程車,特別是平臺公司強調“公益性、不盈利、高補貼”的前提下,拼車市場火爆異常。而更為關鍵的是由前述政策背書——專車無法突破的政策紅線似乎有了無限可能。

  但根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白紙黑字的規定和市面上的理解其實有較大出入:其中第一條規定,小客車合乘按照合乘方式分為上下班通勤的長期合乘和節假日返鄉、旅遊的長途合乘;而第七條:禁止臨時隨意合乘攤算相關費用。

  簡單來説,官方認可的拼車概念“禁止臨時隨意合乘”,也就是與當下諸多拼車軟體主推的“隨時隨地拼車”並不一致,即便“平臺公司強調不盈利”。

  但屢遭查處的Uber仍然強調“人民優步”作為“公益性拼車業務”的合法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拼車企業所言的拼車合法化很大維度是一廂情願的,其實在鑽法律的空子,因為“臨時起意”本就是個無法準確定性的概念。“之所以如此突進,是因為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意見首先突破了對私家車的限制,這讓企業感覺私家車接入運營有了突破政策限制的可能。“至於真正合法的合乘或者拼車什麼樣,是根據監管部門執法力度不斷調整的結果,是技術性問題。”

  實際上,多數與北京商報記者交流的拼車企業負責人也指出,拼車軟體確實要實現拼車的真正意義,但前提是大量的司機和乘客接入,這樣才能實現“從住地到單位”的常態化理想化拼車效果。

  但顯然,殺紅了眼的拼車企業誰也不會因為政策的風險而停下腳步,他們更願意在政策稍有鬆動的局面下一路突進,這就是另一分析師口中的“政策因素死就一起死,但市場慢了只能怪自己”。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文 代小傑/製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