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炮轟收視率已被污染 "造假"形成利益鏈
- 發佈時間:2015-03-11 07:54: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湯婧
收視率造假,樣本戶被污染,零收視頻現……多年來,收視率一直是電視業內引起爭議的話題,甚至招來崔永元“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批評。近期,這一話題更成了全國兩會的熱點,包括歐陽常林、張國立、張澤群等代表委員都紛紛向收視率“開炮”。收視率造假為何屢屢蒙上迷霧?晨報記者近日在業內進行了一番調查。
[事件] 兩會代表屢次炮轟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央視主持人張澤群在河南代表團小組發言中率先“炮轟”收視率,稱收視率背後是利益驅動,並毫不諱言:“你會相信沒有人拿錢去買收視率嗎?不管你信不信,我相信有,也聽説過。收視率目前已經被污染。”
無獨有偶,同一天,前湖南衛視“掌門人”、全國政協委員歐陽常林也在小組討論時指出,近兩年來由於收視對賭協議的存在,造成收視率逐漸氾濫的現象,他表示:“現在很多電視臺存在收視率造假現象,比如一個製作公司,要賣一個節目給電視臺,找了很多廣告商,要和電視臺簽對口協議,協議包括收視率要達到的指標,這中間就有專門搞收視率的公司來做這個事情,收視率造假也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
比起前兩位代表委員的婉轉,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國立則直接抨擊電視收視率造假問題,“現在收視率已經假到都可以用錢買了,這個風愈演愈烈”。張國立還稱,現在收視率造假已經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和一些機構聯合起來做,他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是由於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現在社會很浮躁、不講誠信,所以一定要全面依法治國,引導大家樹立起法律觀念。
[亂象] “造假”形成利益鏈
事實上,這兩年來,“收視率造假”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2012年,中視豐德董事長王建鋒就曾在網上公開收視率造假黑幕,披露“電視節目一天花1.6萬元,收視率保證上1; 每年投入5000萬元,收視便能進全國前十強”,甚至將購買收視率的合同曝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2013年,湖南衛視某劇在上海遭遇“零收視”,這讓湖南衛視放言要聯合索福瑞共同調查。
同時,隨著近兩年來綜藝節目多點開花,許多市場化公司紛紛借著“制播分離”的大潮投入到節目製作中。正如歐陽常林所抨擊的,製作公司要在許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將節目推銷給電視臺,就會簽下“收視率必須達到幾個點”的協議,而電視臺也需要這些收視率來吸引廣告商,從而給了收視率造假公司的生存空間,由此形成一個利益鏈。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衛視人士告訴記者,去年有部分節目在某些地區播出,廣告時間收視率都在最高峰值,其他時間就立即掉了下去。另據報道,去年2月11日,全國33城市收視數據顯示,當天全國整體收視率超過40%,從理論上來説,這個收視數據可以理解為“馬路上已經沒有人”。
[調查] 拜訪送禮污染樣本戶
目前,我國收視率的數據來源只有索福瑞一家公司,而索福瑞的主要調查方式,是通過樣本戶家中安裝收視測量儀,從而進行數據化分析統計。這種統計方式一直都被業內詬病,像張澤群就表示,全國目前只有1萬個左右的收視調查儀,而記者也從業內了解到,像北京這樣的收視比重居前三的特大城市,收視樣本戶卻僅有1259個。由此可見,用這1萬多個樣本戶的收視喜好來代表全國人民的欣賞水準,未必週全。
與此同時,收視樣本戶數量的不足,也催生了污染樣本戶。目前,所謂專業收視公司控制收視率的主要手段,是通過不正當手段來獲取樣本戶資訊,進而通過拜訪、送禮等方式“收買”樣本戶。一位樣本戶曾透露,自從安裝收視測試儀後,家裏的電話就忙個不停,不時有人登門拜訪,逢年過節還寄禮品甚至送錢,為的就是讓他們鎖定某頻道。因此,業內也一直呼籲應大幅度增加樣本戶數量,從而有效減低收視率造假的概率。
[治理] 統計體系應與時俱進
大家都明白,現行的這套收視率體系並不客觀和可靠,但所有的電視節目和電視劇,卻都要被這套體系牽著鼻子走,這不得不説是中國電視界的悲哀。正像張澤群所言,用這樣的評價體系來決定中國電視節目的價值導向,更是低估了全國電視觀眾的審美水準。因此,從根本上來説,收視率造假,是源於這套收視體系,在電視節目製作水準飛速發展的今天,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同時能有兩到三個收視指標互為參考和競爭,可以相信,收視率的公信力會提升。
事實上,從行業的大趨勢來看,電視收視率只是一個過渡性的數據體系。隨著三網合一時代的到來以及IPTV等交互性機頂盒的廣泛應用,今後通過IP地址等手段,數據的蒐集將會越來越便捷和客觀,相信到了那天,目前神秘的收視數據將會公開、公平、公正,觀眾愛看什麼節目、電視劇,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