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張近東兩會提案曝光 力推網購平臺首問負責制

  • 發佈時間:2015-03-03 14:45:2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廣隸  責任編輯:書海

  中國網財經3月3日訊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的6份兩會提案提前曝光,其中包括“推行平臺首問負責制,系統遮罩假冒偽劣”、“建立行業協同標準,推動物流産業綠色發展”、“鼓勵保稅區備貨模式,推動跨境電商規模化發展”、“鼓勵電商下鄉,推動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快推進電子發票報銷入賬”、“網際網路徵信體系與個人隱私保護平衡發展”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和行業發展的層面建言獻策。

  平臺首問負責,系統遮罩假冒偽劣

  2014年,我國網上零售總額達2.79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9.7%,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佔比突破10%。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普及,“網購”在城鄉居民的經濟生活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和網路購物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假冒偽劣侵權等違法行為的存在,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消費權利,損害了産權人和國家利益。

  “網路平臺集客能力強、輻射面廣,缺乏嚴格前置審核流程的開放平臺,使制假販假的不法經營行為有機可乘、蔓延氾濫。”張近東提案建議:推進網購平臺首問負責制,從制度層面促進網購平臺企業在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防範假冒偽劣,保障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張近東表示,“平臺首問負責制”,應明確電商企業在以下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對於在交易中産生的數據證據,電商企業應完整保存,不得隱瞞、刪除系統數據,影響司法取證和消費者維權行為中的數據憑證安全。

  其次,對商戶加強管理,從建立前期的約束機制開始,商品上架、展示和推廣過程中杜絕假冒露出,並在侵權事件産生後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第三,電商企業應承擔對消費者“先行賠付”責任,以維修、退換以及其他賠付形式補償消費者損失,並履行追溯、問責平臺內商戶的職責。

  發展農村、跨境電商,激活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我國經濟結構科技轉型的大背景下,今年兩會期間,張近東就推動我國農村電商和跨境電商發展,做出專門提案。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文件明確提出“支援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張近東認為,發展農村電商,在開發農村消費潛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電子商務的平臺,嫁接各種服務農村的資源,幫助農産品實現高效流通,提高農村收入水準。農村電商的發展,正在成為推進農産品標準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幫助農産品進城,服務三農的重要支撐。。

  在《鼓勵電商下鄉,推動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提案中,張近東具體提出4點建議:第一,加快農産品標準化的體系建設,用制度規範“倒逼”小農生産模式向現代化轉型;第二,把農産品物流建設納入國家重大項目規劃,通過給予企業政策扶持等方式,加速項目推進;第三,鼓勵國內電商企業下鄉搭建平臺,借助電商渠道和網路優勢,把農産品資源“引流上線”,打通農産品進城的流通渠道;最後,扶持企業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産基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産業升級。

  跨境電商領域,張近東調研後認為,跨境電商年增速超過30%,已經逐漸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正在成長為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援跨境電商發展,在上海等地進行的試點已初見成效。

  他建議發展跨境電商,要鼓勵鼓勵國內龍頭企業探索跨境電商的保稅區備貨模式;鼓勵國內龍頭企業探索全方位跨境物流整合服務;同時在保稅區探索建設一站式跨境電商服務平臺。

  “保稅區備貨的跨境電商模式,將成為調節進出口貿易平衡的重要手段,有利於收窄貿易順差額,刺激內需,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同時扁平化進口商品供應鏈,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真正價廉物美的全球商品。”張近東説。

  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物流、推廣電子發票

  今年兩會,張近東關於發展綠色物流,以及解決電子發票入賬、報銷問題的提案,希望利用産業結構優化和新技術的推廣,通過合理分配社會資源,推動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共同進步。

  2014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210萬億元,網購快遞業務量接近140億件,但行業存在基礎投資不足,社會物流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造成資源能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

  張近東提議發展“綠色物流”,從政策層面,應建立物流業能耗及排放標準,推動物流企業採用低能耗、低排量運輸工具和綠色倉儲;從企業層面,倡導行業優勢企業搭建服務中小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大企業物流系統的社會化進程,從而實現優化産業結構、提高行業生産率的目的。

  2014年兩會,張近東就提交過有關電子發票的提案,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今年,張近東建議儘快確定電子發票合法性,讓電子發票在各地企業能夠順利報銷、入賬,最終推進電子發票的全國普及工作。

  建立網際網路徵信規範,保護網民隱私

  在我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在“網際網路徵信”方面開展的業務也更為頻繁。

  “網際網路徵信行業發展,有利於快速提升我國現有的‘徵信數據’體量,完善現有徵信體系,進而成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支撐。”張近東表示,但鋻於網際網路徵信的敏感性,普通網民的日常隱私與合法權益,也應有一套相應的體系來保護。

  通過這套體系,網民應享有對個人資訊數據知情權和選擇權。張近東建議,有關部門應牽頭制定信用評級標準,並加強數據庫安全建設,通過制度和基礎建設並行,發展網際網路徵信體系的同時,同步建立相應的體系來保護個人隱私,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發展。

  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底層技術,正在發生劇烈變革。政協委員張近東透過兩會提案表示:利用新技術,發展綠色、新興産業,這是擺在企業面前,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維護行業發展與消費者利益的機遇和應有的責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