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手機支付國家標準立項 産業瓶頸可望突破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39: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隨著手機支付業務需求的日益強烈,我國需要儘快制定相關技術要求,為此,工信部昨日公開對手機支付的兩個國家標準立項徵求意見,以推動我國手機支付産業快速發展。該項國標由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國民技術以及三大運營商共同起草

  工信部昨日就《基於13.56MHz和2.45GHz雙頻技術的非接觸式銷售點(POS)射頻介面技術要求》徵求意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相關項目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將是工信部互聯互通標準基於13.56MHz和2.45GHz雙頻技術的首個立項標準。而該標準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直接關係到國內移動支付産業的發展。

  兩種手機支付技術並行

  據記者了解,2.45GHz手機支付技術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手機支付技術。2004年,我國企業開始對該技術進行研究,並於2008年推出首批2.45GHz手機支付産品。三大運營商均分別制訂了各自的2.45GHz手機支付企業標準,並已開展了一定程度的實際應用。而基於13.56MHz近場通信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目前發展迅速。

  工信部強調,基於雙頻技術的POS終端能同時支援兩種射頻技術,能夠適應雙頻技術的手機支付應用。該標準項目目前無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根據工信部的安排,起草單位將組織三場專家討論會,就具體事項進行深入論證,時間分別為今年8月、10月、和12月。

  對於雙頻POS國標立項,國民技術表示,雙頻POS技術得到採用,將推動2.45GHz手機支付技術的商用環境的建設,長期上看對公司業務有促進作用。

  事實上,關於移動支付的技術標準,此前一直處於2.45GHz標準和13.56MHz標準各行其道的競爭態勢。直到2012年6月,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正式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被認為是向13.56MHz標準靠攏的重要信號。隨後,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也採用了13.56MHz技術。

  技術較量背後的産業安全

  國民技術基於2.45GHz的手機支付技術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近距通信技術,已經列入工信部互聯互通行業標準範疇。而與基於13.56MHz的手機技術相比,其在安全性、成本、應用便利性方面具有優勢,並已經在上海世博會“世博通”手機錢包中有所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來自深圳的全國人大代表曾聯名遞交集體建議,呼籲國家相關部門重視移動支付標準確立問題,給純粹原創的基於2.45GHz的手機支付技術一個發展機會。而産業安全問題成為一個重要考量。公開資料顯示,基於13.56MHz的手機支付技術擁有1700項專利,主要掌握國外企業手中;而基於2.45GHz的手機支付技術擁有600項技術,全部掌握在中國企業手裏。而深圳代表的集體提案希望由國家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國家標準,在國內實行雙標準運作,讓金融系統的POS機具同時支援兩項技術,讓市場應用實踐來決定發展方向。

  此次工信部就兩個國家標準立項徵求意見,正式錶明瞭這一市場化選擇的態度。

  記者還從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獲悉,目前,除了啟動雙頻POS立項外,基於2.45GHz的智慧卡及POS相關標準也在制定過程中。

  國民技術相關負責人昨日對本報表示,國家對自主技術的支援也給公司極大鼓舞,國民技術將會繼續推動這一主創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于鳳翔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説,目前2.45GHz的手機支付技術可應用於公交、地鐵、校園等領域,並已在深圳、哈爾濱、青島、包頭、綿陽等多個城市落地使用。根據公司《2014年半年度報告》,該項移動支付業務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佔比為13.40%。

  據深交所互動易顯示,在今年6月和8月的兩次機構調研中,國民技術的這一技術進展得到了調研機構的重點關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