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小米進入“煩惱季”:被曝泄密 虛報銷量

  • 發佈時間:2014-08-14 07:42: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夏  責任編輯:書海

  2013年9月5日,在發佈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在講解自動上傳照片的功能。

  正在致力向大陸以外市場擴張的小米遇到了麻煩。近日,小米接連在台灣市場出現“醜聞”。先後出現“虛報銷量”和“私自上傳用戶數據”問題。

  在台灣市場,小米複製了曾于內地大獲成功的行銷模式,然而這些方法在市場環境更為成熟的台灣卻顯得“水土不服”。

  在大陸市場,小米同樣連獲“差評”。紅米手機銷量喜人,用戶卻紛紛吐槽“當機是正常現象”,甚至出現了不少“如何克服紅米當機”的教程。此外,小米一位員工在社交平臺“奚落”諾基亞被裁員工,也引發了外界的指責。

  連獲“差評”,小米遭遇“長大的”煩惱。小米一直在爭議中成長,此前針對小米的吐槽也常有,但對於這家當時“非主流”的手機廠商,多數問題被外界忽視。2010年,小米拔地而起,如今小米市值已達“數百億美元”,有數據顯示,其已經成為國內市場銷量第二的廠商。隨著身價與影響力的提升,外界對於小米的要求變得更為“嚴格”,“差評”也由此愈發顯眼。

  小米在台灣市場“水土不服”

  小米賴以成功的“搶購模式”和“饑餓行銷”,在台灣這個法制與監管健全的市場上,顯得有些不適

  正在向海外擴張的小米遇到了麻煩。

  近日,台灣媒體報道稱,小米手機未經用戶同意上傳用戶數據,存在洩露個人隱私風險。這一消息引發了小米用戶的恐慌。

  台灣媒體援引芬安全(F-Secure)的測試報告指出,小米手機會將手機號碼、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EI(國際移動裝置識別碼)等用戶資訊回傳至小米伺服器。

  測試報告指出,用戶電話號碼等資訊沒有加密,而是採用明碼傳遞。其中存在的隱患是,具備相當電腦能力的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監聽手段在同一網路環境中直接獲取用戶電話號碼。

  此後,小米公司解釋,台灣媒體所報道的“個人隱私洩露”事件,涉及一項名為“網路短信”的服務。而回傳手機號碼、IMSI、IMEI等,是用來檢測手機的線上狀態,以正常使用該項服務。

  小米承認了明碼傳輸一事,發出公開道歉。在8月10日提供系統更新,關閉了“網路短信”自動激活功能。同時,將“網路短信”用於識別用戶的電話號碼進行加密。

  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台灣被抓住“小辮子”。

  就在這個月,因為“虛報紅米手機銷量”,小米被台灣監管機構罰款60萬新台幣(約合12.31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台灣小米在2013年12月9日、16日與23日共舉辦3次網路購買紅米手機活動,分別開放1萬台、1萬台、8000台紅米手機購買,並宣稱銷售完畢。但經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在宣稱時點所接受的搶購資格數分別為9339個、9492個及7389個。

  對此,小米公開致歉,但只承認少賣了30台手機,稱“提前發放的F碼是否計入銷售數量”存在爭議。

  小米從2013年開始進軍台灣、香港等市場,來到台灣後,小米複製了曾于大陸市場上普遍採用的預售、秒殺等“饑餓行銷”方式。然而,小米賴以成功的“搶購模式”和“饑餓行銷”,在這個法制與監管健全的市場上,顯得有些不適。

  事實上,對於小米的銷量,大陸亦有質疑的聲音,但最終只有質疑。

  不是第一次被曝光“泄密”

  小米已經迅速膨脹至“數百億美元”市值,用戶對於小米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不再是抱著“買了一部便宜手機”的心態來看待小米

  台灣發現了小米私自上傳用戶數據,那麼小米在大陸是否也上傳用戶數據呢?

  在解釋這一次台灣泄密門的聲明中,小米並沒有對其在大陸是否存在蒐集用戶資訊的情況,做出説明。

  8月11日,小米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大陸部分用戶也受到影響,小米已經發了升級包,用戶可升級修復。

  這不是小米公司第一次被曝光洩露用戶資料。

  2014年5月,小米陷入“泄密門”。漏洞報告平臺烏雲網爆料稱小米論壇存在用戶資料洩露問題,涉及800萬小米論壇註冊用戶,洩露數據中包含用戶名、密碼、郵箱、註冊IP等資訊。

  對此小米解釋稱,確有部分2012年8月前註冊的論壇賬號資訊被非法獲取。因為在創業初期,論壇及依附論壇産生的賬號體系都使用了第三方開源程式。

  如果説用戶一開始還是以欣賞創業者的眼光,來觀察小米産品上的創新、新穎的行銷手段及“價格屠夫”定位,當今天小米已經迅速膨脹至“數百億美元”市值,用戶對於小米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不再是抱著“買了一部便宜手機”的心態來看待小米的産品。

  十分明顯的是,在近兩次小米重點産品發佈後,已經不再是“米粉”壓倒性的讚美之聲。人們開始更加理性地看待小米。

  2013年最後一天,小米3聯通版如約開售,等候多時的“米粉”進入瘋搶5分鐘內銷售一空。當晚,一篇名為《高通驍龍MSM8x74AB系列處理器科普貼》的文章突然出現在小米官方論壇上,指明小米3聯通版用8274AB代替了原先宣稱的8974AB晶片。

  關於“欺詐”的指責一度讓小米公司陷入尷尬,其解釋稱,之前與高通公司的技術交流文檔“不嚴謹”,於是“一直使用驍龍8974AB統稱整個驍龍800 8x74AB系列産品”。

  “不嚴謹”的解釋並未幫助小米順利開脫,反而在部分小米用戶心裏蒙上一層“被掉包”的陰影。

  “員工踩諾基亞秀優越”遭抨擊

  外界對於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工作制”存在爭議,而小米公司將其視為公司文化的一大組成

  受到抨擊的,還有這家公司的企業內部文化。

  近日,一位新浪微網志賬號為“零零發”的小米員工對諾基亞進行一陣“奚落”,稱諾基亞的朋友想來小米求職,還表達了“諾基亞好啊!外企待遇,薪水高假期多工作少,基本不用幹活兒,所以之前捨不得走。”“對這些人我只能説,抱歉了,小米真的沒有這種好職位啊!”

  這一條微網志遭到了網路名人王思聰的抨擊。王思聰炮轟了小米員工的“優越感”,並指小米“抄與炒”。

  王思聰的抨擊迅速引發了熱議。

  媒體人駱軼航在《小米V.S諾基亞:兩種糟糕的公司文化在PK什麼》中表達了他的觀點:在企業文化的角度上,小米叫板諾基亞,其實也沒什麼優越感。

  “諾基亞的‘外企待遇’折射不了小米‘本土待遇’的正確,‘錢多’也不意味著‘錢少’的合理。”駱軼航稱,諾基亞的“假多活少”也掩蓋不了小米“假少活多”引發的員工的抱怨和壓力。

  在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當中奉行的“996”工作制(即早九晚九,週一到週六上班)始終處於外界的詫異和爭議中,對此褒貶不一,而小米公司將其視為公司文化的一大組成。

  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黃江吉提到在2010年4月份跟雷軍一起創辦小米,“興奮到就算你不給工資,我都願意免費為這個事情奮鬥、免費為這個事情熬夜不眠不休。”

  小米董事長雷軍也常在公司內部信裏給員工“打氣”——“小米是一家很‘變態’的公司。為了代碼品質好一點點、為了用戶體驗好一點點、為了産品品質好一點點,我們每個人都不惜加班加點,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

  在小米公司,不乏有從米粉走上小米正式工作崗位的員工,有全情投入的年輕人。他們在雷軍宣佈每一項決定後一呼百應、就著炸雞啤酒加班,毫無疲態。

  但“熱愛”只是一方面,對於有一定社會經驗的員工,進入小米的目的很實際——押寶雷軍和小米的前途——靠年輕時的咬牙打拼,在公司IPO後實現個人財務自由。曾有小米員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看中的是期權和未來發展,跟著“活化石”雷軍幹,有晉陞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機會。

  小米員工的這種期望很可能不久後就會變成現實——即便是連續遭“差評”,小米的銷售勢頭依然迅猛。易觀智庫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由上一季度的第五名,攀升至第二名。

  夢想雖可期,現實卻是“996”不停。

  去年年終,論起各家網際網路公司年終獎,獵頭流出的名單中,小米公司年終獎一欄出現了“近期週六不上班”一項。有消息稱,去年小米的公司年會上,有抽獎中獎的員工提出了“週六不上班”的願望。

  駱軼航形容小米的企業文化是“熱鍋上的螞蟻”。

  在小米這支急行軍隊伍中,員工們在拼命急奔。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夏

  (原標題:被曝泄密、虛報銷量 小米進入“煩惱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