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2月21日訊(記者余天 見習記者張倩蓉)近年來,我國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各類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地産行業也不例外。地産商人們逐漸意識到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當下地産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於是VR、AR、大數據、智慧雲、人工智慧、智慧硬體等新科技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在地産建設中,並不斷地推出新的解決方案。
有報告顯示,中國房地産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額在整個亞太地區高居榜首,成為孕育首批房地産科技“獨角獸”企業的樂土。
告別黃金時代 多數地産企業欲轉型科技破題
自2003年以來,隨著房價的一路飆升,各大房企賺的“缽滿盆滿”,房地産業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因調控加強、競爭加劇、利潤減薄等綜合因素影響,在近兩年,中國地産驟然降溫,至此告別了高增長、高利潤、快週轉時期,走進了“白銀時代”。
於是,更多的房地産公司絞盡腦汁想謀求新的生存之路。由於身處大數據時代,多數企業都盯上了數字化轉型,跨界進軍科技領域。2016 年,當代置業自稱建立了集中式的中央能耗監測分析平臺——當代置業綠色科技全産業鏈資訊雲平臺,再通過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自動控制硬體及軟體,在能源管理、樓宇智慧管理以及居家生活中實現自動化。
公開資料顯示,另一家房企巨頭碧桂園對機器人、智慧製造産業熱衷已久。碧桂園高管不止一次地對外表示,碧桂園應該是 “高科技大型綜合企業”的定調,要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到來,並稱農業、地産、機器人為碧桂園佈局的“三駕馬車”
碧桂園對智慧科技的強烈興趣,更表現在其建設的新型科技小鎮。據悉,碧桂園先後在惠州潼湖、廣州增城、佛山順德佈局多個科技小鎮。其中,于去年九月建成的潼湖科技小鎮裏,無人駕駛車、智慧講解機器人、咖啡機械手、無人超市、刷臉智慧餐廳、智慧引領機器人等“黑科技”遍佈。
有擼起袖子自己幹的公司,也有聯手科技巨頭探索捷徑的企業。2018年4月,恒大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恒大將在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元與中科院共同打造三大科研基地,標誌著房地産起家的恒大正式進軍高科技産業。同年9月,綠景中國與華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合作聯手運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城區樣板項目。
“科技地産”定位依然模糊不清 未來前景難言樂觀
房地産企業大批地躋身於科技領域,致使科技+地産成為了地産的發展新趨勢,但科技+地産的具體概念及邊界卻依舊模糊不清,其表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且如今我國科學技術尚處於發展階段,如此著急跟風究竟能否完成自我救贖,還是只是變相拿地的説辭。對此,業內專家有著不同的觀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國網科技記者表示,科技是經濟發展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上能帶動社會生産力。地産企業跨界科技領域其實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其不僅能發揮原有的傳統主業——地産業務的優勢,同時也能實現行銷和市場的一些資源對接。其次對企業産業鏈的升級及分散投資也有一定的好處。
仲量聯行亞太區首席運營官Albert Ovidi則公開表示:“房地産科技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是在智慧物業的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對於城市提升宜居指數、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同時,考慮到亞太地區正加快物聯網利用以及對數據採集和分析的高度依賴性,智慧城市的發展必須考慮到設立應對網路風險的有效防護機制。”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提醒,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一般都有研發時間長、投入産出週期長的特點,佈局高科技行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商業思維不比做房子,需要持續投入不能停。房企鉅資投入大玩“科技+地産”的概念,也要避免産生法拉第未來與恒大類似的矛盾。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