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最後一戰:不站隊,不躲閃,不糾結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00: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書海
導語
兩年後就要退休的周厚健在職業生涯末期遭遇了網際網路電視的“挑釁”,這位彩電業“一代目”能否用一場漂亮的反擊戰讓海信重回霸主地位。
文_本刊記者 黃燕 編輯_房煜
剛剛過去的6.18電商節,至少有三家企業站出來宣佈自己是銷量第一的彩電品牌,小米和樂視都是網際網路新貴,海信則是老牌家電企業。各家的單品、銷量、銷售額,統計口徑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網際網路電視的成長速度已經超乎想像。奧維數據顯示,6.18期間網際網路品牌彩電銷量增長了7%,佔比達到25%,傳統品牌還佔有62%市場,但份額下降了4%。不只是樂視,還有小米、酷開、KKTV、17TV,就連上海文廣都要推自有品牌電視,彩電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正在被稀釋。
讓海信鬱悶的是,樂視和小米“誰是第一”的口水戰中,彩電老大海信的反擊沒刷出存在感。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説,吵架這事我不擅長。但海信也不是好惹的,一氣之下,6月15日海信拋出了兩個1000萬,智慧電視激活用戶1000萬,蒙牛和加多寶向海視雲平臺投放廣告1000萬。當天有消息説海視雲將啟動A輪融資,但次日就被海信的復牌公告直接否認,到手的漲停飛了。
周厚健
周厚健目測身高一米八,講話略帶山東口音,握手時的手勁之大令人吃驚。“海視雲沒有融資計劃,目前仍是海信電器的控股子公司。”他很清楚講故事能抬股價,可就是不説,“你們想看大招,我就喜歡小的,太大了怕人家説我們騙人。3月份説我們要收購新力,股價馬上就漲,結果我們當天就澄清了,不能坑投資者”。
在6月16日兩小時的採訪中,“我不會説”這句話周厚健提了三四次。其實關於ULED和100吋鐳射投影電視他説得並不少,由周厚健親自出任産品經理的這兩款新品是海信今年的重頭戲,但這不是外界最想聽到的。在內容和生態佔據制高點的彩電業,顯示技術已經不足以激起投資者的興趣,和網際網路發生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海視雲的智慧平臺和應用開發比賣彩電更吸引眼球。周厚健説,海信智慧電視5月時激活用戶就達到了1000萬,日活躍用戶402萬,平均線上時間180分鐘,這個時間是行業內最長的。但這些沒法作為利潤反映到報表上,海信要應對股東和投資者,賣硬體必須賺錢,同時又要向“硬體不賺錢”的網際網路靠攏,這是家電企業轉型最大的痛苦。
都説海信保守,可周厚健覺得轉型沒有標準答案。“不是別人怎麼做,我們就要怎麼做,創客什麼的不是必須。現在企業管理有很多理論,海信只用了1%的理論,如果我把剩下99%都用上,海信不是好了而是死了。一個企業沒有固化的東西,沒有紀律是不行的。”
周厚健堅持,但並不糾結。58歲的周厚健已經想好兩年後退休:“有些人對退休這事躲躲閃閃,我不躲閃,不糾結。退了之後我也不會再管這管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的缺點就是海信的缺點,企業新陳代謝是必然的,要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強。”周厚健話説得很直接。
“一代目”的自信
周厚健和TCL掌門人李東生一樣都是58歲,身為彩電業的一代目(二次元詞彙,第一代家主),他們在氣質上頗有共同點,比如“不會講故事”,還有對硬體技術的迷戀。周厚健還保留著腰帶上挂點小玩意兒的工程師習慣。他的名片上印著手機號碼,可二維碼是海信的公號,“我不用微信”。
周厚健不愛對外發聲,海信也是悶聲發大財,只公佈市場佔有率不公佈銷量,不服氣的創維正在和海信爭第一。其他企業都按月公佈銷量,海信為什麼不公佈?周厚健解釋説,因為財務報表只要求公佈銷售額和利潤,銷量可以不公佈,“有時候公佈銷量會對投資者有誤導,比如我的銷量某個月增長了30%,但當季銷售額沒有增加這麼多,因為我銷售的可能是低價産品。”
但是市場正在被網際網路牽著鼻子走,低價,這正是樂視這樣的網際網路品牌最大的殺傷力。京東上50吋樂視彩電只賣2999元,6.18當天樂視拿下京東和天貓雙平臺智慧電視單品銷量第一,超過了所有老牌彩電廠商。做農村O2O的匯通達總裁徐秀賢説,現在連農村消費者都在買樂視,“50吋以上電視樂視賣得最好。”
奧維雲網總經理文蠻子認為,網際網路品牌在性價比上有很大殺傷力,迅速抓住年輕消費者,這是他們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從産業鏈來看,今年各尺寸屏供應充足,不存在去年拿不到貨的情況,代工廠開工無壓力。今年網際網路品牌應該會有不錯的增長,樂視達到350萬希望很大,排名會上升到第六名左右。”文蠻子説。
2014年業內預計海信集團銷售收入會到1000億元,結果是980億,差了20億。周厚健對此不以為然:“你説980億和1000億有本質區別嗎?”可利潤確實受到了衝擊,2014年海信電器凈利潤14億元,同比減少11.6%,同期長虹凈利潤5885.78萬元,同比下降88.52%,康佳虧損4.7億元。
2015年第一季度,海信電器營業收入上漲9%至75.27億元,利潤上漲5.77%至4.83億元,略微回暖。周厚健認為2015年的形勢依然嚴峻,“比2014年略有好轉,但還是困難,行業高增長一去不復返了”。業內普遍預計2015年彩電銷量在4500萬台左右,與2014年持平,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網際網路品牌的增長直接切走了彩電企業的蛋糕。
周厚健不願把行業低迷歸罪于樂視:“你覺得一家企業能影響一個行業嗎?”在他看來,大環境低迷和消費者信心不振才是彩電業萎靡的原因,過去幾年政策刺激透支了一部分消費需求,也導致了今天彩電難賣。不過對海信的産品,周厚健有絕對自信:“要相信消費者的智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他眼裏的金子是ULED,周厚健認為這是足以和OLED抗衡的下一代産品。看起來ULED的畫質改善確實很明顯,LED、ULED和OLED三塊螢幕並排放,LED明顯模糊,ULED亮度、對比度更高,色彩更真實,不過在黑色區域還是OLED更黑更逼真。海信集團多媒體研發中心技術總監黃順明告訴我,OLED的好處是自發光,黑的地方完全黑掉,亮度可以為零,除此之外ULED在色域、對比度、動態補償上都不次於OLED,但是在能耗和價格上比它低得多,“55吋OLED的功率有300多瓦,ULED是210瓦。”
2014年海信只推出了一款ULED電視,2015年增加到了四款,包括50吋到65吋四個尺寸,65吋ULED售價26000元,同尺寸OLED電視是59000元。周厚健認為OLED在五年內不會成為主流,在其他廠商對ULED大多“留一手”時,他顯示出了少有的堅決,“中國人對自己的技術總是自卑,迷信國外技術,現在就是要突破自卑心理,ULED就是敢和OLED叫板。”
説這話時,董事長又回到了工程師身份:“企業的戰略不能每時每刻都在變,要堅持做自己。海信的長項是技術和研發,技術創造價值是最大的,它不遵循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一個企業發明瞭網際網路,它獲取的價值會有多大。”
重估終端價值
如果做機頂盒的兆馳都能值235億元,那銷量千萬級的海信應該值多少?
2015年的新變化顯示,終端的價值可能被低估了。6月19日,東方明珠宣佈和控股股東上海文廣集團分別出資22億元和11億元,入股深圳兆馳成為第二和第三大股東,合計持有2.67億股,佔比14.06%。未來東方明珠將推出定制硬體終端,整合BESTV網際網路電視服務,建立集內容、渠道、平臺、終端、應用服務於一體的網際網路生態圈閉環。同時青島海爾也出資3.7億元認購了0.3億股,看來海爾對電視想法還是不少。
説到估值,目前海信電器市值才600億,如果海視雲能成立,海信的市值應該不只千億。在周厚健看來,未來硬體的價值最終會和軟體打平,“道理很簡單,如果沒人做硬體,那軟體在哪運作?以電視為例,如果看不到好的畫面,讓你買應用、買內容,你會買嗎?”
誰掌握了與用戶接觸的最後一個界面,誰就掌握了傳播鏈條中最大的價值。如果海視雲真能成為內容分發渠道,海信就有機會成為終端一體化的交互平臺。不過有些事周厚健還不想説得太明白:“電視這塊屏歸誰,入口是誰的,用戶是誰的,為什麼要分那麼清楚?大家都來參與,開放才能把市場做大。”
大屏依然是入口,但這塊螢幕是否還屬於彩電企業?內容廠商由於牌照資源的特殊性擁有最大話語權,視頻網站作為分發平臺與終端廠商已經平起平坐,而樂視這類新玩家兼具平臺和終端兩個身份,因此獲得了更高的估值,這也是海信要另起爐灶運作海視雲的原因。
海視雲CEO于芝濤説,按每台智慧電視覆蓋3個觀眾計算,1000萬激活用戶意味著海信已經覆蓋了3000萬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山東有線電視用戶的總和,與兩個湖南有線的用戶量相當,海視雲就是一個中等規模的衛視”。
銷量代表現在,用戶才是未來,這是彩電能否成為交互終端的關鍵。海信現在有1000萬激活用戶,創維和TCL都在800萬級,大家都在狂拉用戶。周厚健説,智慧電視直接向用戶收費其實很少,蒙牛和加多寶每年廣告投放幾個億,1000萬隻是毛毛雨。“現在還不能想著掙錢,要把用戶數做上去,1000萬之後要往2000萬看。能不能掙錢?我相信最後一定能掙錢。”硬體廠商、內容廠商和視頻網站,誰能從中賺到更多錢?周厚健回答得很巧妙:“哪個環節人才最稀缺,哪個環節最能賺錢。創造利潤的還是人,而不是資本。”
2014年海信將旗下的VIDAA品牌獨立成為子品牌,和擁有內容牌照的華數、iCNTV合作,目前VIDAA智慧電視已經更新到了2.0版本,旗下的“聚好看”頻道集合了騰訊、愛奇藝、優酷馬鈴薯、樂視等11家視頻網站的內容。除了視頻,海信還在進入教育、遊戲、購物和遠端醫療,互動教育頻道裏點播排名靠前的有廣場舞教學,電視購物則主打南韓化粧品,價格是免稅店價再打9折,直接用手機掃碼支付。“客廳經濟不只是視頻,視頻在其中都不一定是最大的一塊。”周厚健説。這話顯然是説給樂視聽的。
海信有VIDAA,創維有酷開,康佳做了KKTV,子品牌已經成為彩電業標配,不過除了酷開,VIDAA和KKTV都沒有獨立運營。彩電企業給子品牌的定位就是對抗樂視,瞄準年輕消費者,好處是和母品牌區隔開來,價格體系相對獨立,對傳統渠道衝擊小。其實包括酷開在內,它們的研發製造仍然依附於母體,畢竟彩電企業有完整的製造體系,子品牌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在低價模式下運作。
其實子品牌就是彩電企業對網際網路轉型的某種試探,海視雲也一樣。在現有機制內,向網際網路邁出的步子究竟能走多遠?另一方面,樂視模式在2015年也面臨著巨大挑戰,350萬銷量意味著它必須要線上下鋪更多貨,發展更多代理商,建設售後網路,換句話説,樂視將越來越像傳統彩電廠商。
另一個海信
做彩電還能不能賺錢?周厚健搬出了薩特的名言,“存在即合理”。“如果大家都認為它沒利潤時,明天也不會有利潤,那這個行業就不存在了,但事實上不是這樣。你們看彩電業利潤率低,其實全球家電行業利潤率沒有高的,這就是耐用消費品的特點。但是它量大啊,彩電業産值達到1000億美金,沒幾個行業能比的。”
製造力依然是海信的優勢,周厚健説,海信電器一個工廠 2014年的産能比2011年翻了一番,員工減少了2000多人,這幾年大家都在訴苦説人工漲了,可周厚健認為沒這麼簡單,“單看工資,名義上墨西哥的工資和我們差不多,但是供應鏈等等項目加起來,墨西哥工廠的成本比我們翻一番。”即使是以成本控制出名的海信,在周厚健看來也還有不足,“要在生産過程中加強和下游的協同。海信的固定資産折舊是按兩年半算的,一般都是五年,為什麼這麼短?兩年半之後設備是好的,但效率已經遠遠落後。”
從整個海信集團來看,彩電業務不僅體量最大,盈利能力也是最強的。財報顯示,2014年海信電器營業收入290億元,凈利潤14億元,同期海信科龍收入265億元,凈利潤6.72億元。二者在營收上相差9.4%,但海信科龍的凈利潤還不到海信電器的一半。
能讓周厚健為之站臺的,只有彩電。不只是因為利潤,和網際網路關係最密切的彩電代表了海信的未來,如何將白電、手機等其他業務板塊與大屏捆綁,在智慧家居大旗下形成聯動效應,這關係到海信未來幾年能否繼續領跑。
周厚健把海信集團分為四個板塊,多媒體和光通信;白電業務;包含商業POS和智慧交通的IT智慧系統。鮮為人知的是,海信的智慧交通系統在國內公共交通領域已經佔到70%市場份額,北京地鐵的智慧控制系統就是海信做的。海信的智慧醫療系統已經在全國多所醫院應用,可多角度調節、放大的智慧螢幕取代了X光片成為醫生的幫手。
外界總覺得海信沒變化,周厚健説其實海信也折騰過,“加法做完做減法,減法做完再做加法,我們曾經放棄過很多産業,比如變壓器、包裝材料等等。”砍掉的都是和螢幕沒關係的,留下的都是能和彩電發生關係的。
海信的很多業務都和顯示屏有聯繫,包括光通信。隨著4K電視逐漸普及,高清內容佔用頻寬的增加,用戶對傳輸頻寬要求更高,光通信市場正迎來發展高峰。周厚健説,目前海信的光通信市場份額在全球排第五,中國排第一,在光接入領域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2014年海信光通信收入40億元,在商用業務中已經算大頭。
即使是沒有螢幕的白電,也在智慧家居大旗下嘗試新的進化,不過目前海信的“黑白配”還沒有形成合力。海信的白電業務遠不如彩電拿得出手,海信科龍是最早做變頻的,但現在的空調大佬是格力和美的。許多人已經忘了海信還有手機,周厚健也承認海信手機“沒做好”。前幾年海信手機靠運營商捆綁日子還不錯,這兩年運營商補貼一取消,銷量馬上跳水。可以肯定,海信未來的智慧戰略肯定少不了手機這塊屏,周厚健也説不會放棄手機,但現在國內千元機市場已經血流成河,留給海信的機會確實不多了。
2015年,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主旋律,特別是彩電市場,相比其他企業的高調出海,海信對國際化顯得過於低調。2014年TCL在國內排名第三,但是靠海外市場把出貨量抬到了1700萬。創維也收購了德國品牌Metz,國內市場已經進入平臺期,可新興市場還有很大空間。海信對國際市場真的沒想法?周厚健説,美國和歐洲是海信國際化的主戰場,越是發達國家,人們對彩電的要求越高,創新空間也越大,比如海信和Goolge、ROKU合作的智慧電視。目前海信做得最好的是美國,佔到整個海外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周厚健對海外業務沒有時間表,“在海外要長線發展,我們不會把某個銷售指標看得很重要,真正要做的是品牌,要用建立根據地的戰略來做海外,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進去一趟把錢花了,出來一趟把用戶丟了,這方面我們教訓太多了。”
58歲的周厚健還有兩年退休,但他並沒有給自己一份緊迫的時間表。關於網際網路,關於多元化,關於國際化,後來人有大筆發揮空間。誰來接替他執掌海信?“肯定是懂行的人接班,得承認年齡是變革的障礙,年輕人上來,變革的力度肯定比我更大。”聽起來周厚健已經心中有數。
對話
Q:現階段,公司經營活動中最大的任務,或者最主要的矛盾是什麼?(事實)
周厚健:公司主營業務彩電盈利能力下滑,2015年第一季度盈利有所改善,但凈資産收益率是在逐年下降。彩電市場整體進入微增長時期,樂視等網際網路品牌靠低價分流了用戶。
Q:怎樣解決?(對策)
周厚健:推出ULED、鐳射投影電視兩款高端産品,提升産品均價,同時成立海視雲子公司,進入智慧電視上游産業,打造內容分發渠道和應用平臺。
Q:目前,在市場競爭中,公司整體經營的短期目標是什麼?(判斷)
周厚健:2015年在營收增加基礎上進一步改善盈利能力,確保國內市場行業老大地位。目前智慧電視用戶已超過1000萬,繼續拉人氣吸引用戶,推動智慧電視用戶群體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