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首發“透明工廠” 白電巨頭齊秀工業“肌肉”
- 發佈時間:2015-08-12 07:29:34 來源:一財網 責任編輯:王磊
8月11日,海爾通過微信公眾號,在全球率先公開旗下三家互聯工廠的實時生産情況。海爾不怕洩露商業機密嗎?
在這個“眼球經濟”的時代,好奇的目光將為“海爾生活家電”的微信公眾號吸引更多粉絲;可視化、能接受個性化訂單的互聯工廠,相信也將為海爾帶來更多用戶。
這種“創新行銷”的背後,是海爾對工業能力的自信。海爾家電産業集團智慧製造總監張維傑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海爾互聯工廠是對國家的“高端製造2025”的響應。
不是所有産線都“透明”
海爾這次公開的“透明工廠”有三家,分別是遼寧瀋陽冰箱廠、河南鄭州空調廠和山東青島洗衣機廠。
除了微信公號,在國內,消費者通過海爾直銷人員(海爾員工已開設了上萬家的微店)的手機和海爾的賣場電視上,也可以看到海爾“透明工廠”的實時生産情況。
張維傑説,海爾將互聯工廠向全世界開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海爾互聯工廠可以按照用戶的個性化訂單需求實現自運營。但對於非海爾用戶,卻無法與海爾互聯工廠産生連接與交互。“透明工廠”項目就可以讓非海爾用戶監控到海爾製造的實時場景。另一方面,海爾能夠讓全世界消費者隨意窺視達到保密級別的線體,這也是向消費者傳遞自信的舉動-——一個可以讓消費者監督的企業一定可以生産出品質卓越的産品。
之所以選擇現在開放,張維傑説,海爾互聯工廠已經發展得相對完善,其柔性化的智慧製造模式,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定制的需求。海爾希望通過向世界開放互聯工廠來證明中國企業的智慧製造實力,實現發展中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高端製造的同步,乃至超越。
本報記者留意到,目前公開的海爾生産線,産品並不是最高端的,如瀋陽冰箱工廠公佈的只是雙門冰箱的“門體智慧配送線”、“U殼智慧配送線”。只要點擊微信中的圖片,透過工廠裏固定的攝像頭,就能看到這家“少人化”工廠實時的生産情況。
張維傑告訴本報記者,這是第一批,未來高端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産也都會看到。
個性化“訂制”模式
鏡頭裏,海爾的互聯工廠,流水線基本上沒什麼工人,機器人揮動手臂進行空調總裝等工作。
“海爾‘透明工廠’的優勢主要有兩方面。”張維傑説,首先,海爾“透明工廠”可以實現生産全流程的“可視化”。海爾在全部互聯工廠中安裝了攝像頭,全球消費者通過分佈在每個互聯工廠的攝像頭,可以直接看到工廠的實時生産畫面。其次,海爾“透明工廠”可以實現産品的個性化定制,為用戶提供上百種柔性定制方案,滿足個性化需求。
據張維傑介紹,海爾現在通過三種定制模式,快速響應用戶個性化、碎片化需求。一是“模組定制”,就像自助餐一樣,通過模組自由搭配;二是“眾創定制”,有一個用戶提出一個創意,其他用戶可以與其交互,大家共同在這個創意上不斷迭代,最後形成一定的量以後,互聯工廠可以即時生産,實現用戶的設計和製造;三是“專屬定制”,用戶獨一無二的設計,比如其照片可以印在洗衣機的蓋上,這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來實現。
互聯工廠與自動化工廠有什麼區別?張維傑認為,互聯工廠是在模組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和智慧化。“互聯工廠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來配置資源,實時滿足用戶需求。”海爾通過打造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的互聯工廠體系,實現機器與機器、人與機器、機器與環境的連接,讓機器、生産線、産品、用戶之間實時互聯,最終使工廠更快、更準、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客戶的大規模定制。
白電巨頭秀工業“肌肉”
無獨有偶,上周國內另兩大白色家電巨頭美的、格力,在生産自動化上也有大動作。
8月4日,美的集團與安川電機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斥資4億元組建兩家合資公司,一家生産工業機器人,另一家生産服務機器人。這兩家新的合資公司,分別由安川電機、美的集團控股。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認為,人工智慧和智慧製造已經成為趨勢,此次機器人合資項目將加快美的佈局“智慧家居”和“智慧製造”的“雙智”戰略。
近年,美的加快推進“機器換人”,以應對招工難、人工成本高的挑戰。截止2015年上半年美的機器人應用超過800台,美的2015-2017年在機器人應用上的投資預計超過10億元。
從應用到正式切入機器人産業,美的早有佈局,旗下威靈電機已生産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電機;2014年成立機器人研究所;2015年又參建華南機器人研究院。這次與全球四大機器人製造商之一的安川電機合資,美的是想把握中國製造業升級和老齡人社會的商機,為美的集團未來的發展開闢“第二條跑道”。
8月4日,格力電器在珠海的自動化工廠也首次向媒體開放。2011年,格力便開始了“機器換人”,已成立了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製造部。至今,格力自主研發出了工業機器人、自動AVG、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超百種自動化裝備,部分已應用到格力的生産線上。截止2014年年底,格力自動化設備製造部累計産出設備1660台、工裝1482套。
“目前能夠滿足我們生産要求的高端設備基本是從國外進口的,我心有不甘,但我們又不能只是模倣別人。所以我們決定自主研發這些設備,目前我們的自動化研究人員已經有2000多人,很多生産設備都是格力自主研發的,可以説現在的格力差不多是一個重型裝備製造企業了。”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説。
向網際網路轉型,是中國家電業的共同命題。海爾、美的、格力不約而同地“秀”出工業“肌肉”——自動化生産能力,表明無論如何轉型,工業能力仍然是比拼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