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渭南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作以彙報會上了解,渭南于2017年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2018年全面鋪開,今年基本收官。

目前,全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蹄疾步穩,推進有序,始終保持全省領先水準。渭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剛稱:目前渭南按期高品質完成各項任務。

一是完成清産核資。按照省上要求,2018年底全市12個縣市區1962個村全面完成清産核資任務,比國家安排的時間提前了一年。二是完成身份界定。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係、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涉改村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共界定成員413萬2662人,建立了成員名冊和登記備案制度,並通過章程予以明確,避免了“兩頭空”“兩頭佔”和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現象的發生。三是完成股權量化。股權設置由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協商決定,全市共量化股東數413.31萬個,量化集體資産總額33.9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産16.2億元,實現了“資産變股權、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四是完成組織建設。依據《陜西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管理辦法》規定,按照村級申請,鎮級審核,縣級農業農村部門核準、登記、頒發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確認其法人地位的程式,全市1962個村全部領取了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開設了銀行賬戶,刻製了印章,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國家試點縣工作特色鮮明

華州區和合陽縣、白水縣是全國第二、第三批國家試點縣。華州區2017年度國家産改試點工作已經順利通過國家産改第四督查組督查,並先後接待省內外學習考察團108批9000余人次。合陽縣在溝北村探索出了適合我市農村普遍適用的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溝北村在探索實踐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成功經驗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優秀改革案例。白水縣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體,對全縣農村集體經濟資源資産資金進行統一管理、統籌運營,受到省市高度關注。

産權交易體系基本建立

全市縣、鎮、村三級農村産權交易體系已基本形成,為廣大群眾、農民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建立了公開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交易服務平臺。10個縣市區全部建成縣級産權交易中心,79個鎮建有産權交易服務站,1057個村配備了資訊員。合陽、白水、華州、大荔、華陰5個縣級産權交易中心有實質性業務開展,共完成交易1541宗,涉及土地5.61萬畝,成交金額6433.98萬元,發放抵押貸款2.59億元,有效推動了農村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村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和農民增收,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産權制度改革成效初顯

全市上下積極引導鼓勵支援村集體利用自然環境、文化和生態資源,區位優勢等,總結成功經驗,創新出內生動力型、對口援建型、借智入股型、企業帶動型、村企合作型、特色産業型等多種發展模式,多渠道增加村級集體收入。

主要工作措施

(一)領導重視,提供組織保障。實行市級監督指導、縣級組織實施、鎮辦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市産改辦具體指導協調,推動工作落地見效。12個縣市區均成立了以書記任組長,縣市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産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全市128個鎮辦、1962個村社均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切實把産權制度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細抓實。

(二)下發文件,及時指導推動。嚴格按照中省的相關文件要求作為推進工作的依據和標準。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了《渭南市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市政府辦印發了《渭南市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實施方案》,農業、財政、林業、水利等9部門聯合轉發了《陜西省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工作實施方案》,市産改辦轉發了《省産改辦<關於精確理解和落實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政策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同時以渭南農業簡報的形式向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下發省市領導講話,及時對標省上要求,調整工作思路,積極指導全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工作。

(三)緊扣政策,強化業務培訓。按照省上要求,我市組建了市縣兩級産權制度改革宣講指導團,全方位開展清産核資政策大宣講、大培訓。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市縣兩級共組織開展業務培訓732期,培訓人員7.2萬人次。其中市本級組織8次培訓,培訓人員1100多人次,培訓範圍涉及市、縣、鎮、村四級業務骨幹,實現了鎮級業務幹部全覆蓋。通過不同層級、大範圍、高密度培訓,廣大業務人員及基層幹部的政策水準有了大幅提升,為全市依法規範高效開展清産核資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把握節奏,強力推進工作。市産改辦組織召開全市農村集體産權現場推進會4次,對各個階段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重點安排,對工作滯後的縣進行了通報,形成了全市“半月通報、每月例會”和在排名靠後縣召開推進會的工作機制。同時每月上旬,召開全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例會,通報工作進展、存在問題和今後工作措施,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就各縣市區工作進行點評,市産改辦根據每期領導點評針對性開展督查督導。

(五)抓住重點,加大督導檢查。加大督查力度,及時督促進度,發現問題,分類指導。産改工作開展以來,市産改辦每季度組成3個專項督導組,採取走村入戶、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各縣市區進行全面督導檢查。共下發工作通報19期、印發工作簡報25期,有效推動了全市産改工作有序開展。督查通報堅持實事求是點評工作,量化賦分排出先後。通過強有力的督查,準確掌握全市面上工作進展情況,認真搜尋工作滯後原因,及時梳理總結經驗教訓,為階段性任務提供借鑒,既發揮了督促工作進度的作用,又進行針對性工作指導,取得了良好工作實效。

(六)打造亮點,積極宣傳推廣。以點帶面,開展宣傳,營造改革氛圍。各縣市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統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脫貧攻堅等工作,在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進行了有益探索並形成了一些亮點。市産改辦及時總結,並積極向省産改辦推薦,並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宣傳推廣。先後在省市級工作簡報、新聞媒體上宣傳了華州産改經驗,富平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産業的模式,合陽溝北村、城後村,澄城郭家莊、翟卓村,蒲城閆家村、大荔長安屯的産改成效等。其中,合陽溝北村發展集體經濟經驗入選國家級典型經驗。

下一步,一是認真組織好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與組織、財政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做到資訊共用,合力推進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實施縣各項工作,確保項目優質高效實施。同時,用三年時間開展“空殼村”清零行動,切實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二是總結典型亮點。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已進入收官階段,要採取多種形式,通過聯合各類媒體,加大對改革成效亮點的總結提煉宣傳,力爭縣縣都有好經驗、鎮鎮都有示範點,對工作先進縣市區進行表彰獎勵,形成以點帶面、整體推動的良好局面,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出一批有特色、叫得響的渭南先進典型。

三是管好用好集體資産。鞏固好清産核資成果的同時,今後要儘快規範完善賬目,及時向集體經濟組織移交資産,從規章制度建設、監管平臺建設、審計監督等方面管好用好集體資産,確保集體資産保值增值。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重點培訓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有效更新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經營理念和管理水準,全面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引導大中專學生,充實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家庭農場的生産經營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