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鎮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培育特色産業,發展高效産業,採取“12345”工作法打好産業結構調整攻堅戰,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一個重點。按照成立一家農業開發公司、興建一個水泉電商平臺、抓牢大棗、韭菜、蘋果、玉米制種、生豬養殖、肉羊養殖六大産業、開展培訓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的1161的工作思路,調整産業結構,輻射帶動全鎮産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建立兩套機制。圍繞農村産業發展定位和結構調整重點,在組織領導上進行精心謀劃,推動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建立管理機制。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推進工作任務落實,逐步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科級幹部聯村抓、全體幹部共同抓的産業發展合力;二是建立工作機制。以村為單位成立産業發展工作小組,負責全村宣傳發動、土地流轉、技術指導等一線工作,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銷號、工作在一線落實。

堅持三個突出。一是突出以市場為導向選擇産業。根據市場需求,圍繞以抓牢大棗、韭菜、蘋果、玉米制種、生豬養殖、肉羊養殖等為主的優勢産業,進行發展壯大。針對全鎮棗樹品種的老化和大棗滯銷,農戶大面積砍伐棗樹現象,制定挽救大棗産業的具體措施,改良新品種200畝。按照“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鞏固擴大韭菜種植面積,已達到1375畝。積極引導農民種植蘋果、玉米制種等特色産業,面積分別達到5050畝、7000畝。鼓勵支援農戶擴大生豬和肉羊規模養殖,建設養殖小區,不斷推動養殖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努力實現各村至少有一個主打産業目標,切實解決了“種什麼、養什麼”的問題;二是突出組織方式推動實施産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全力構建以合作社帶動、以致富能手為骨幹、以家庭規模經營為基礎的産業發展體系,貫徹“強合作社、創特色品牌、帶農戶增收”理念,把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村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帶動農戶發展高效産業,進一步增加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突出兩園建設發展産業。加強特色産業園規範化建設,發展規模化産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切實解決脫貧後又返貧的難題。

落實四項措施。一是抓實用技術培訓。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根據各村産業發展需求,整合資源,組織農技人員和專家現場指導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培訓活動,為廣大農村黨員、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和發展“一村一品”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進一步提升黨員、群眾發展産業積極性、豐富黨員群眾致富技能。二是抓農業技術服務。緊盯全鎮現有産業發展情況,由農技服務人才進行産業指導服務,保障産業發展見實見效;三是抓産品産銷對接。緊緊圍繞農特産品“賣給誰、誰來賣、怎麼賣”三個問題,在找市場等方面下功夫,成立白銀多利農業科技公司,將36.1萬元黨群創業互助資金投入到該公司進行農産品深加工及銷售。在鎮政府院內建成水泉鎮電商平臺400平方米,發展電商産業,解決銷路問題。四是抓黨建示範引領。以全鎮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為抓手,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産業發展上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優勢,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企業、黨員致富能手+貧困戶等方式,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延伸至産業發展的“神經末梢”,有力促進農村産業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

實現五個目標。一是集體經濟持續壯大。依託“三變”改革,探索出“支部+支部+公司+黨員+農戶”的聯合創業模式,增強村級集體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實力辦事、有能力辦事的目標,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奠定經濟基礎;二是産業結構持續優化。通過大力調減玉米等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玉米制種、蔬菜等高效産業面積,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得到穩步提升,農業産業結構得到明顯優化;三是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全鎮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萬元以上,群眾的腰包鼓了,對産業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四是基層黨建持續夯實。大力扶植村幹部、農村黨員發展産業,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進農村産業發展上的戰鬥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的先鋒模範作用,有力提升村幹部能力素質和黨員致富能力;五是脫貧成效持續鞏固。全鎮建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8.94%下降到目前的0.17%,貧困戶有成效産業並創收,農戶就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實現高品質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