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川,有這樣一群身著藍色制服的人。最危險的救援現場,總有他們高大的身影。他們是民間公益組織遂川藍天救援隊,守護百姓安寧的“藍朋友”。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息。

連續多日,強暴雨致吉安市全域出現不同程度災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6月10日,隊長危定宏立即組織李慧明、黃書明、海燕等7名隊員攜帶救援設備前往吉安縣參加聯合抗洪救援。在浬田、固江、曲瀨等鎮所轄村,隊員救援並轉移被困群眾12人。

初見“藍朋友”和公益結緣

談及這些年的救援經歷,每一件都讓筆者覺得驚心動魄。危定宏卻平靜地説:救援是每個隊員的義務,是最普通的日常。

在危定宏身上,肩負著幾重責任:遂川縣商務局幹部、雙橋鄉潭溪村第一書記、藍天救援隊隊長。

年少時,他曾渴望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後來卻抱憾將從軍情節深埋心底。

無意中,他了解到藍天救援隊是目前全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應急救援組織,便毅然決定加入並參與組建吉安市藍天救援隊,穿上了“軍裝”藍色隊服,並於同年獲市隊優秀個人稱號。

2016年9月,泰和大橋垮塌,危定宏作為遂川唯一一名志願者參與救援打撈,當天成功救援2人。歷時近60個小時後,終於將另3名罹難者遺體打撈上岸。

次年8月,危定宏籌建遂川藍天救援隊。他執著的軍人情結背後,是一名普通共産黨員對入黨誓詞的熱血堅守——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有公安,有消防,有政府的力量,為什麼你們要去做?”質疑聲不絕於耳。

隊長危定宏、隊長助理飛揚、副隊長明馬、秘書長組長阿珍……都是黨員。40余人的隊伍,黨員就有10名。沒倉庫、沒場地、沒經費,隊長就帶頭自掏4千元買裝備,大家自費培訓,出任務餐旅費AA制,借場地搞訓練,隊員家中地下室變身倉庫……

就這樣,遂川藍天救援隊的隊旗拉起來了!

集結“藍朋友” 24小時線上

2018年6月7日,遂川遭遇特大洪災,危定宏立即將情況上報省藍天應急協調中心,並和飛揚一起投入指揮。當晚,第一梯隊奔赴受災嚴重的衙前鎮、雙橋鄉;次日淩晨,第二梯隊和前來增援的隊伍,共130余人立即進入災區開展救援工作。

黨員就該吃苦在前!衝鋒在前!滂沱大雨的黑夜裏,洪水洶湧,公路被淹,通訊中斷……隊員們帶著自費2萬元籌買的衝鋒艇,分頭進行救援。

距離衙前鎮政府近百米處,激流從兩棟土坯房中間過道衝出,一家四口被困屋檐下,最小的孩子尚在襁褓。因水勢過大,順梁、明馬和郭啟茂多次划艇才得以靠岸。等救起瑟瑟發抖的一家人,馬達啟動瞬間,房子轟然倒塌!來不及慶倖劫後余生,一夜未眠的隊員們又前往橋梁被沖毀的雙橋鄉,用繩索牽引涉水進村救援。

直到第三天,救援仍在繼續:城郊啤酒廠宿舍灌水,救出5人;隊員大頭、流雲、快樂把于田鎮被困婦女和兒童背出來;隊員順梁將繩索綁在自己身上,將誤入橋洞的50多歲康姓男子帶回橋面……

2019年5月5日深夜,危定宏組織隊員,攜帶救生艇、繩索等裝備趕赴于田大橋下康屋河段,和明馬駕艇分批將被洪水圍困的3名工人救援上岸。

2019年5月8日,連續3天用衝鋒艇在北澳陂至遂川江全流域搜尋溺水人員。

2019年5月27日,深夜冒雨搜尋東皋村走失的89歲耄耋老人……

現在出任務或是去救援,群眾都説“藍天救援隊不錯!”

隊員們當時心裏那個自豪!

每一次險情隊員積極響應,每一次出勤大家奮勇爭先。正如被救援家屬贈送錦旗上書寫的那樣:為民救援,無私奉獻!

攜手“藍朋友”永遠在路上

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工作與家庭,但他們每週都會擠出時間出勤任務、參加培訓,把公益的信念和力量傳遞下去。

前不久,巾石鄉丘坊村小女孩出走,危定宏和妻子正在吃飯,突然接到發現女孩行蹤的電話,妻子主動要求參與尋找。大家開車找了2個多小時,而被找到的女孩卻始終不肯開口,也不肯離開。妻子耐心勸解開導,女孩才打開心結願意回家。

把妻子從支援者發展到隊友的,還有明馬。吉安“百姓春晚”、遂川中學80週年校慶、博雅學校晚會,都有這對“救援伉儷”的身影。起初妻子那句“去了藍天就別回家”,變成了現在關切的“注意安全”。

作為女性,阿珍在加入救援隊時曾飽受質疑。殊不知,她承擔了隊裏大量後勤工作:上報平臺、任務資訊收集與整理、統計報表、任務簡報等等。外孫嘟嘟在直播視頻看到外婆做安保,直嚷嚷著也要去。

事實上,很多參與救援的隊員都沒留下真實的名字,只有一個個藍天ID:大頭、追夢者、慧明、天宇、啊貴、旺仔、書明、海燕、老楊、冰……

每一個ID背後,都是一種默默堅守,也是一種無私奉獻。

建隊以來,遂川藍天救援隊共執行救援、安保、培訓任務164次,搜救人員74人;進校園等單位進行安全宣講17次,受益人數20000余人次;並組織開展禁毒、防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志願服務;危定宏個人志願服務累計時長也長達868.15小時。

身著制服、整齊劃一的遂川藍天救援隊永遠在路上,他們是大家的“藍朋友”。泥濘山路上、鄉間小道裏、黃昏夕陽下,那些晝夜不息的身影以行動書寫著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