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創新構建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

20世紀 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簡陽市司法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市情,以簡陽市“改革創新年”為契機,創新構建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作為簡陽市十大改革項目之一,“百米服務圈”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在百米範圍內就地調解,充分踐行了“新時代楓橋經驗”。

今年以來,簡陽市司法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市情,從社會治理新高度、人民調解新使命、人民群眾新需求出發,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創新構建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將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延伸到自然村(組)、社區居民小組一級,設立人民調解矛盾糾紛受理點,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在百米範圍內就有調解員來調解,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作用,為“三新”簡陽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實踐背景

(一)簡陽融入成都,基層治理難度加大。作為成都實施“東進”戰略的主戰場,簡陽在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進程中,面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利益多元、矛盾凸顯、不穩定因素交織疊加的新形勢,群眾訴求複雜多樣,婚姻、家庭、鄰里、醫療、物業、民間借貸、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徵地拆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矛盾糾紛多發高發,日趨多元化、多樣化和複雜化,基層治理難度不斷加大,人民調解工作的任務和責任越來越重。

(二)共建共用共治,人民調解責任重大。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讓人們日子美、心氣順,生活越來越安逸,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指出,深入推進平安成都建設,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努力實現人民生活更加舒心便利,社會治理更加和諧有序,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幸福感。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在基層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三)適應群眾需求,創新發展勢在必行。簡陽地廣人多,社情民意紛繁複雜,雖然在每個行政村(社區)都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但沒有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工作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兼職調解員居住分散,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各方和調解員均需趕到村(社區)調委會調解,非常不便。特別是一些突發性的矛盾糾紛,一來二往不僅耽擱時間,而且很容易因未及時調解而導致矛盾糾紛激化。客觀正視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高效率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需求與人民調解工作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積極運用新手段、新方法、新載體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勢在必行,成為當務之急。

二、實踐路徑

(一)堅持高位推動,強化工作定力。今年 5月,簡陽市司法局借助簡陽“改革創新年”的有利契機,向簡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彙報了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的工作構思,引起了高度重視。經簡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3次審議後,該工作納入了簡陽“改革創新年”十大改革項目之一,並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在全市下發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的工作專班,落實了專項經費,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成員單位協調會,對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工。日常工作中,定期下發任務交辦清單,認真開展工作督查,確保責任落實。

(二)搭建載體平臺,鞏固組織內力。在簡城、射洪壩、賈家三個試點鄉鎮(街道)村(社區)調解員家中、村(居)民小組長家中、3000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區和居民小區設立矛盾糾紛受理點 1207個,重點打造 25個示範受理點,樹立樣板,以點帶面。受理點按照標牌、人民調解標識(徽章)、工作程式、工作制度、文書格式、文化展示“六統一”的標準進行規範化配套,並在醒目位置將調解員資訊、工作紀律等進行上墻公示,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嚴把人民調解員入口關、業務關和素質關,優選 1207名兼職調解員,招聘 21名專職調解員,建立落實選聘、培訓、考評機制,邀請成都、簡陽法律專業人士對人民調解員進行8次集中培訓和分批輪訓,講授法律知識,傳授調解技能,提高業務水準。全體調解員工作時間統一著裝,佩戴工作證,有效提升人民調解員隊伍的辨識度,強化公平、公正的形象。

(三)深入宣傳引導,凝聚工作合力。製作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動漫宣傳片及宣傳用品,印發宣傳手冊。充分利用旭海廣場、德盛廣場電子顯示屏,臨街鋪面和計程車車載 LED屏播放宣傳短片及標語;在全市各條交通要道大型廣告牌、路牌設置公益廣告;在鄉鎮(街道)、村(社區)顯要位置製作工作專欄和懸挂張貼宣傳標語、海報;打造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主題公交車,形成流動的宣傳名片。借助簡陽電視臺《簡陽新聞》《法治簡陽》欄目進行專題報道;運用“簡陽普法”微網志、微信平臺進行“百米服務圈”專題宣傳;在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簡陽網、成都長安網、《成都日報》等各級門戶網站主流媒體報道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擴大對外影響力,達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服務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健全機制運作,激發工作活力。建立健全糾紛排查、登記、受理、調解、履行、回訪等 15項工作制度,聯動聯調、應急處置、司法確認、資訊反饋 4項銜接制度,統一調解文書格式及工作臺賬,統一編發《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每週工作要情》《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每月小結》《任務交辦單》,促進人民調解“百米圈”工作制度化,管理規範化,服務標準化。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明確人民調解“以案定補”“以獎代補”標準,根據矛盾糾紛難易程度和調解效果給予每件 30至150元補貼,受理點按考核等次發放工作補助經費,切實調動廣大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考核評比體系,將受理點的工作情況納入其所在村(社區)調委會和鄉鎮(街道)調委會人民調解工作的年度考核內容,層層傳導、壓實責任,形成了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程式規範的工作格局。積極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層級管控、訪調對接、公調對接、法律顧問參與人民調解等機制,大力推行“五走訪”“三排查”“隨手調”工作法,確保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實現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新作為。

(五)注重職能發揮,凸顯工作效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遍佈城鄉社區,熟悉社情民意,“無門檻、零距離、面對面”服務群眾的特點的優勢,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隱患,為鄉鎮(街道)黨委、村“兩委”解決矛盾糾紛提供第一手預警資訊;及時排查、受理、化解各類常見、多發的一般性矛盾糾紛和社會熱難點糾紛,配套鍊接法律援助、法律諮詢、公證律師、司法鑒定等“一站式”“一條龍”法律服務産品,為群眾提供精準、普惠的法律服務;積極整合人民調解、網格、綜治、信訪、公安等工作力量,通過訪調對接、訪調對接、訴調對接,拓展矛盾化解渠道,形成多視角、全方位的調處模式。充分發揮一村一法律顧問、黨員幹部、法律工作者等資源優勢,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實現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服務管理互聯互通,更好地延伸了人民調解觸角。

截止當前,各糾紛受理點調解員深入群眾,主動作為,集中排查受理婚姻家庭、鄰里、交通、贍養等糾紛 800件次,調解矛盾糾紛 800起,調解成功率 98%,調解涉案金額 536萬元,極大地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三、對策思考

為了切實把把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作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途徑,通過調解矛盾糾紛,進一步調順民心民意、穩定發展環境、密切黨群關係,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根基,有三點思考。

(一)認真總結經驗,提升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水準。繼續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穩步推進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的各項部署,堅持以點帶面,從點上破題切入,帶動面上整體推進,堅持邊探索、邊推進、邊總結、邊提高,儘快總結形成在全市可複製、推廣的成功經驗,以此為契機,大力提升全市矛盾糾紛化解水準。

(二)找準突破瓶頸,凸顯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服務功能。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構建法律顧問和受理點人民調解員協作配合互促機制,法律顧問定期到村(社區)坐班,接受糾紛雙方當事人法律諮詢,協助受理點調解員開展疑難、複雜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為人民調解員出具法律意見、提供專業化的法律指導。將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緊密融合,調解員在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上,積極提供法律指引服務,打好服務牌,促進提檔升級。

(三)大力選樹典型,擴大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品牌效應。深入挖掘“威望高、口碑好、業務精”的優秀調解員,培育塑造一批先進人物,大力進行宣傳和表彰,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宣傳帶動作用,激發工作熱情,打造獨具簡陽特色調解品牌。加強對25個示範點的工作指導,突出典型特色,推進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標準化、常態化和品牌化建設。精心籌備現場工作推進會,搭建相互學習、借鑒提高、促進工作平臺,增強交流融合,促進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工作提檔升級,開創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

作者簡介:文星,男,1969年出生,四川省委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現任簡陽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