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會寧縣以黨建引領奔小康為統領,以堡壘引領行動為重點,不斷強化幹部待遇保障、集體收入保障和群眾增收保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強化幹部待遇保障。完善村幹部“一定三有”保障機制,使村幹部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激發了他們幹事創業的激情。針對村幹部待遇低、保障差、環境艱苦、工作量大等實際情況,建立村組幹部報酬和村級辦公經費逐年增長機制,保證村幹部隊伍建設的穩定性。2017年底,村幹部報酬、組幹部誤工補貼和村級辦公經費分別達到2.2萬元、0.66萬元和3.5萬元;2018年將達到2.4萬元、0.72萬元和4.5萬元。加大從村幹部中考錄公務員力度,擴大村幹部參政議政範圍,2011年以來,有15名村幹部考錄為鄉鎮公務員; 2016年換屆以來,有27人當選為縣黨代表、11人當選為縣人大代表,有28名進入鄉鎮黨委班子。嚴格落實村幹部養老保險、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和定期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等政策,使他們退後生活有保障。2017年,共發放村幹部養老保險金2.61萬元,發放離任村幹部生活補助55.77萬元,慰問生活困難黨員和老黨員619人,發放慰問金42.65萬元,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

二是強化集體收入保障。2018年,在通過黨群創業互助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破零”的基礎上,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暢通五種渠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預計2018年底,全縣75%的村集體經濟將達到2萬元,其中30%的貧困村集體經濟將達到5萬元以上。暢通黨群創業互助會渠道,由縣級幫扶領導牽頭,通過單位幫扶、社會捐助、鎮村自籌、項目支援等途徑,為貧困村每年注入不少於10萬元的黨群創業互助資金,使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暢通集體土地管理使用渠道,摸清村集體機動地、林地、草地等底數,每個村至少整理出30-50畝的村集體土地,以當地市場價入股或出租給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按比例每年分紅收入3000-10000元。暢通村集體資産管理使用渠道,鼓勵村集體開發閒置或低效使用的辦公用房、校舍、廠房、市場、倉庫等公共資産,通過租賃或以投資入股形式參與經營,每年獲得村集體收益200-2000元。暢通村級組織服務收入渠道,鼓勵村黨群創業互助會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提供生資供應、技術指導、産品銷售、資訊提供等服務並從中獲取收益。基層水管單位將本村水管費收入的5%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暢通村集體種植養殖收入渠道,以村集體土地、房産、資源等入股投資,整合黨群創業互助會、扶貧互助協會和政府項目等資金折股量化,聯合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興辦大棚蔬菜産業園或牛羊養殖合作社,村集體按照一定的比例取得分紅收益。

三是強化群眾增收保障。引導貧困村黨組織牢固樹立“黨建引領奔小康,産業覆蓋做保障”的思想理念,鼓勵農村黨員在産業達標全覆蓋和“一戶一策”脫貧計劃中走在前、做表率,全力實施“21211”農業農村産業突破行動,制定《2017-2020年全縣培育富民産業加快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並配套8個單項工作方案,將産業精準規劃到鄉鎮、村,提高規劃的科學化水準。加大補助推動,對貧困戶飼養基礎母牛5頭以上、基礎母羊20隻以上,種植蘋果、核桃、中藥材5畝以上、瓜類10畝以上,每戶每年補助2500元,連續補助到2020年。對全縣11個肉牛養殖重點鄉鎮,貧困戶每引進1頭良種基礎母牛,補助5000元,每戶最多補助4頭;全縣9個肉羊養殖重點鄉鎮,按照群眾自籌50%、縣上配套50%的標準執行,每戶最多配套10隻,為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將産業覆蓋工作納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考核重要內容,對措施落實好的鄉鎮和部門給予表彰獎勵,對落實不力的進行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全面提升貧困村産業覆蓋率。(韓敏馬快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