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
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
自治區
海南省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
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
自治區

香港
特別行政區
澳門
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重 慶
市長:王鴻舉
市政府辦公室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
市長公開電話:023-63854444
網 址:www.cq.gov.cn
 位於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陜西等省接壤, 總面積82,400 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域內江河縱橫,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749.82萬千瓦,地下礦泉水資源屬中國三大富庶地區之一。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天然氣、鍶、鋁土、錳、石灰石、大理石、晶石、石膏、石英石、汞、鹽岩等38種,其中鍶礦儲量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位。 重慶立體氣候明顯,動植物種類繁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眾多的山、水、林、泉、瀑布、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奇、險、幽。特色旅遊景點包括長江三峽、山城夜景、大足石刻以及新近開發的武隆芙蓉洞、烏江漂流、奉節天坑地縫等。 此外,重慶的農村地域廣闊,農業人口多,農業資源開發極具潛力,同時,勞動力資源也十分充裕,勞動力成本價格相對較低。
2005全年退耕還林還草221萬畝,比上年增加61萬畝;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14.2平方公里。全市新造綠化林地164萬畝,完成三峽庫區周邊綠化32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0.0%。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市級森林公園3個,新增設綦江古劍山-清溪河和城口九重山2個市級風景區。
2005全年新建污水處理廠5座,垃圾處理場6座,新增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分別為92.75萬噸/日、515.5噸/日,全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70%和90%。長江、嘉陵江、烏江各斷面水質均滿足Ⅲ類標準。主城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7.1%。全年主城區實測大氣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0.073毫克/立方米,降塵量為8.37噸/平方千米?月,空氣品質滿足良好天數的比例為72.9%,比上年提高6.5個百分點。

人 口
人口統計
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798萬人,比上年增加4.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5.95萬人,增加50.5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5.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4‰、死亡率為6.4‰,分別比上年下降0.1和0.2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3.0‰,比上年上升0.1個千分點。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6。
民族分佈及人口比例
以漢族為主體,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壯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羌族、仡佬族等4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75萬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萬人,其次苗族約52萬人,主要分佈在黔江開發區的五個民族自治縣和涪陵地區。
文化程度
2005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5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8所,普通中學1414所,小學9558所。全市普通高校招生12.14萬人、在校生35.8萬人、畢業生6.36萬人;普通中學招生61.82萬人、在校生173.52萬人、畢業生51.85萬人;小學招生36.50萬人、在校生260.98萬人、畢業生44.72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普通初中毛入學率110.0%,大學毛入學率為20.0%。
經 濟
國內生産
總值
初步核算,2005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 3069.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財政收入
2005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94.96億元,比上年增長30.6%,其中一般性財政收入256.81億元,增長29.0%,佔財政收入的65.0%。

工業産值
和增長率

2005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102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農業産值
和增長率
2005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62.1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751.89萬畝,比上年減少0.6%。

每人平均國內
生産總值

2005年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0978元(按當期匯率測算折合1340美元),比上年增長11.6%。

扶貧計劃

2005全年完成移民搬遷安置13萬人,復建各類移民安置房屋295萬平方米,完成105戶庫區淹沒工礦企業結構調整,引進對口支援重點經濟合作項目12個,引進資金23億元。實施移民技能培訓2.78萬人,輸出移民勞務工2.8萬人;全年完成動態移民投資28.95億元,實施庫區産業發展基金項目150項,移民後期扶持項目457項,實際安排投入庫區産業發展基金3.55億元、後期扶持基金2.87億元。

全年共安排財政性扶貧資金5.23億元,全市絕對貧困人口由66萬人減少到55萬人。解決了10.7萬人的溫飽問題,22.2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新建和改造鄉村道路6323.5公里,異地扶貧搬遷3283戶。

三産佔國民經濟的比重

2005年,第一産業增加值463.42億元,增長4.5%;第二産業增加值1258.32億元,增長12.9%;第三産業增加值1347.36億元,增長12.3%。一、二、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1%、41.0%和43.9%,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50.6%和44.0%。

外資利用
狀況
2004年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項目281個,合同外資金額6.6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8%和19.7%。實際利用外資6.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4%,增幅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05億美元,增長30.2%。

外貿狀況

2005全年進出口總額42.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出口25.21億美元,增長20.5%;進口17.72億美元,增長0.3%。
電 訊
電話擁有率
2005年電信業務總量201.32億元,增長10.8%。固定電話用戶凈增46.52萬戶,年末達到688.91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58.2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31.79萬戶,年末達到943.40萬戶。網際網路用戶達到128.66萬戶,比上年減少2.84萬戶。
現有電訊
電話系統
已建成重慶至武漢等五條明線載波一級通信網和三條大通路載波銅軸電纜。已建成衛星通信地面站,開通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直撥電話,所有區縣市電話號碼均升至八位。
電臺電視臺
2005年全市有線電視用戶430.84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8453戶。年末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0%。
交通
鐵 路
三條主幹線(成渝線、湘渝線、川黔線)和五條支線,長537公里。
公 路
2005年全市新增公路通車里程4191公里,累計達到365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8公里,一、二級公路4852公里。
水 路
以長江為依託,建有港口和客貨碼頭數十個,開展了重慶經上海至海外的江海聯運業務,千噸級輪船可終年通航。水上運輸總里程已達4000公里以上。三峽工程建成後,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
航 空
主城區建有國家一級標準民用機場,已開闢5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另正在興建萬州五橋機場和黔江舟白機場。
吸引外資的熱點和項目
1.基礎設施項目、公路(以區縣公路和城市交通道路新建、改建為主),橋梁、隧道、中小型水電站、綜合利用水利工程整治和灌溉等大型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環境保護、房地産開發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
2.資源性開發項目:煤炭、天然氣和金屬、非金屬礦産綜合開發利用、深加工項目,原材料生産項目。
3.農業項目:優質糧、油、蔬菜、水果等新品種的開發,保鮮、加工、新技術推廣應用,畜、禽、魚優良産品種的引進、養殖和加工,創匯型農業項目的開發,生態環境整治及建設。
4.工業項目:對現有機械、冶金、電子、儀錶、輕工、紡織、化工、食品、建材等國有行業企業進行調整改造,提高技術水準和生産品質,擴大市場佔有率。 積極發展電子資訊設施製造業,環境保護製造産業,生物醫藥製造業和其他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新興工業。
5.旅遊資源及娛樂設施的開發建設。開發旅遊景區,改善旅遊交通和更新旅遊設備,開發旅遊産品,興辦國家政策許可的娛樂設施等。
6.新興産業的開發和開發區的建設,鼓勵興辦集約化農業技術,電子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産業;歡迎外商在重慶市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
7.國際經濟、科技、環保資訊諮詢,精密儀器儀錶設備維修和售後服務、高新技術、新産品開發中心的建設與企業系統化。
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