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
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
自治區
海南省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
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
自治區

香港
特別行政區
澳門
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湖北
省長 :羅清泉
省會:
武漢市
省政府地址:
武漢市武昌水果湖
電話:
(027)87235544、87235552
郵編:
430071
網址:
www.99sky.com
  湖北省地跨長江和漢江兩大水系,位於祖國中部。湖北省位於中國的中部,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陜西省為鄰。介於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94%,居全國第16位。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貌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湖北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各佔湖北省總面積的55.5%, 24.5%和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湖北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邊緣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
氣  候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湖北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各佔湖北省總面積的55.5%, 24.5%和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湖北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邊緣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
自然資源
土地:
湖北省土地面積為185897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94%。每人平均土地4.79畝。土地結構大體是"七山一水兩分田"。 湖北省耕地面積5023.88萬畝,每人平均耕地0.87畝。
生物資源
植被具有南北過渡特徵,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多種南方種類的常綠闊葉樹,同時又處在中國東西植物區係的過渡地區,便於鄰近地區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國生物資源較豐富省份之一。湖北省樹種有1300余種,其中用材林約佔一半。主要有馬尾松、櫟類、杉木、樺、楠竹等,經濟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烏桕、漆樹、核桃、板栗和果樹等。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區還保存有被譽?quot;活化石"的水杉、珙桐、銀杏等。水杉以利川縣小河、水杉壩(海拔1050米)分佈最集中,為全國乃至世界繁殖水杉林的種源基地。省內植物資源以鄂西山地神農架林區最富,神農架是中國東部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達70%左右,現有森林總蓄積量1575萬立方米,約佔湖北省的1/3,其中成熟林蓄積量佔83%,是中國重要的原始林區之一,有"綠色寶庫"之稱。植被結構也具有明顯垂直分佈特徵。據調查,山區植物種類有2000余種,佔湖北省植物種類的2/3,世界稀有或中國特有植物有30多種,主要有珙桐、香果樹、領春木、 水青樹、銀杏、鐵堅杉、 馬溜光、野生臘梅等。此外有野生動物570余種,其中20多種列為國家保護對象,主要為金絲猴、閩中羊、蘇門羚、金錢豹、毛冠鹿等;還有白化型的神農白熊、白麝、白鹿、白蛇等。藥用植物1300多種,以黨參、黃連、天麻、貝母等産量最大,並産名貴藥材,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動植物園。1978年辟大小神農架主峰周圍和老君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面積600多平方公里,保護珍貴的金絲猴、閩中羊、珙桐、領春木等珍稀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此外,在鄂西南星斗山和鄂東南九宮山老崖尖等也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鳥類種類多達350種,以與南方共同的鳥類居多,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有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等30種左右。鳥類中以候鳥最多。
此外,在鄂西山地的山溪澗還盛産大鯢(娃娃魚)。

礦産資源:
湖北各類資源十分豐富。2004年礦産資源勘探取得新的進展,全省已發現礦種138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89種,新發現礦種2種。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産地2處。其中磷礦石、金紅石、硅灰石、柘榴石和泥灰岩等5種礦産儲量居全國第5位。鐵、磷、銅、石膏、岩鹽、金汞、錳、釩等礦産儲量居全國前7名。在已開採的礦産中,有不少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水力資源富集。省境內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3340萬千瓦,居全國第4位。著名的葛洲壩、丹江口、隔河岩等水電樞紐均建在湖北境內。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目前正在加緊施工。
水資源
:水力資源居全國第4位,地表水體積佔中國第10位。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省,在川、鄂邊境切過巫山,形成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過宜昌後,穿行于江漢平原,過小池口流入江西、安徽2省。漢江全長的3/4流經省境,與源出邊境山地的眾多河流,共同匯注長江。省內中小河流共有1193條,總長度達3.5萬多公里。長江幹流偏于省境南部,主要支流多集中在北岸,水系發育呈不對稱性。除長江與漢江外,河流年均徑流量為946.1億立方米,幾乎相當於黃河徑流量的兩倍。此外,全省過境容水量約有6338億立方米,因而有豐富徑流量可供調蓄利用。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達3308.1萬千瓦(其中三峽水利樞紐可裝機2500萬千瓦)。湖北素稱"千湖之省"。眾多的湖泊大都是古代雲夢澤淤塞分割而成,集中分佈于長江與江漢之間。因此,人們稱之為"江漢湖群"。
2004年水資源總量1234.1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水資源2070立方米,耕地畝均水資源佔有量2634立方米。總供水量245.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36.6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6.9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45.1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佔57%,工業用水佔31.5%,生活用水佔11.5%。總用水量比上年增加4.3億立方米,每人平均用水量增加411立方米。全省有大型水庫58座,總庫容437.51億立方米。
旅遊資源:湖北省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光輝燦爛的楚文化曾使湖北省享譽國內外。因此,湖北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有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跡二者兼備的特點。雄偉的長江三峽馳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頂, 二十四澗水長流,人譽"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為道教聖地。號稱 "華中屋脊"和"綠色寶庫"的神農架是重要自然保護區,不僅珍稀動物種多,"野人之迷"更令人關注。湖北人文旅遊景觀具有時代跨度大, 歷史價值高的特點, 這裡既有古人類長陽人遺址, 屈家嶺文化遺址, 又有眾多的古三國勝跡和楚都遺址; 既有辛亥革命遺址起義門、閱馬場、又有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及"八七會議"會址。文物古跡與革命勝跡遍佈全省,從隨州炎帝廟、秭歸屈原故里、紀南故城、昭君故里、武漢古琴臺、黃鶴樓、三國赤壁直到武漢起義軍政府舊址、京漢鐵路工人運動"二七"紀念館。省內江陵、襄樊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環境和問題

2005年全省各級環境監測機構96個,環境監測人員1974人。全省自然保護區達到62個,其中國家級生態示範區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8.64萬公頃。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259個,總投資3.4億元。全省綠色工程計劃第二期當年竣工項目27個,竣工項目完成投資9.33億元。全省建成煙塵控制區176個,控制區總面積12.86萬公頃;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91個,環境噪聲達標區總面積10.66萬公頃。

人 口
人口統計
2005年末全省總人口為6031萬人(其中常住人口571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2.6萬人,出生率為8.74‰;死亡人口34.3萬人,死亡率為5.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5‰。
平均壽命
城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75.68歲(男73.72歲,女77.79歲);農村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71.25歲,(男69.23歲,女73.42歲)。
民族及人口
湖北為多民族省區之一,有漢、土家、苗、回、侗、滿、壯、蒙古等50個民族。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省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57.9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4.34%。人口在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和滿族等民族。有關資料顯示,土家族目前有180萬人,佔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其次是苗族,佔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0.3%。 省內少數民族聚居面積為3萬多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1/6;集中分佈在鄂西南地區。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1.56萬人,在校生101.27萬人,畢業生18.79萬人;研究生招生2.63萬人,在校研究生7.33萬人,畢業生1.4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7.38萬人,在校生60.6萬人,畢業生10.9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5.86萬人,在校生129.45萬人,畢業生38.34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17.24萬人,小學在校生429.19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59.4萬人。
經 濟
國內生産總值(GDP)
2005年,全省完成生産總值64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4%,是1998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GDP比重
2005年,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1069.81億元,增長4.0%;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2774.37億元,增長13.7%;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2640.32億元,增長11.8%。三次産業結構由2004年的18.1:41.2:40.7調整為16.5:42.8:40.7
工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5年全省國有及年産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07.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9.3%
農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5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0%。糧食種植面積392.6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1.44萬公頃;糧食總産量2177.38萬噸,比上年增産77.26萬噸,增長3.7%
外貿狀況
2005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90.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3%,其中:出口44.5億美元,增長31.5%;進口46.42億美元,增長37.0%
外資利用
狀況
2005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及其他投資2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外商實際直接投資21.85億美元,增長5.5%;外商其他投資4.65億美元,增長63%。國外經濟合作業務完成營業額3.18億美元,新簽合同額3.6億美元,分別增長16.3%15.5%。截止2005年年底,全省經商務部批准仍在運營或即將開業的境外非貿易型企業68家,總投資額0.92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0.76億美元,佔83.0%
 
財政收入
2005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4.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6%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
“十五”期間累計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50萬人。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和城鎮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大社會救助、救災和扶貧工作力度,全省農村特困戶救助對象達54.9萬人,城鄉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1.3萬人,較大幅度提高了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標準,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70萬人。
支柱産業
湖北的六大經濟支柱産業:汽車産業、機電産業、 冶金産業、化工産業、輕紡産業、建材和建築産業。其中汽車産業 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漢規模和實力蔚為壯觀的汽車工業走廊,汽車生産已形成重、中、輕有機結合,改裝車與零配件配套的系列,汽車産量居全國第一位。東風公司與法國雪鐵龍公司合作生産的神龍富康轎車,將逐步形成年産30萬輛的能力。
電 訊
電  臺
2005年末廣播電臺11座,電視臺12座,有線電視用戶507.6萬戶。

電  話

2005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19847公里;新增局用交換機20萬門,達到935萬門;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62萬戶,達到1236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900萬戶,鄉村電話用戶33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71萬戶,達到1401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為43.9部/百人。電腦網際網路用戶392.8萬戶。
交 通
鐵  路
京廣線是中國鐵路運輸最繁忙運輸線之一,縱貫省境東部,過境物資運輸量遠大於省內物資裝卸量。貨流以煤炭、鋼鐵及其製品、木材、糧食、礦石、建材等為主。20世紀70年代新建的南北向鐵路幹線焦枝線和枝柳線經省境西部,漢丹和襄渝線橫貫湖北省中部和西北部,在武漢、襄樊分別與上述兩條南北向鐵路幹線相交,共同構成省內外陸路交通運輸的主幹線。1990年湖北省鐵路營業里程達1673公里,其中復線佔1/4以上。橫穿鄂西北山區的襄渝線中的襄樊-達縣段是中國第 3條電氣化鐵路。
公  路
2005年新建高速公路296.14公里。
水  路
內河運輸在省內居重要地位,以長江與漢江為兩大水運幹線,湖北省一半以上縣、市處於航運線上,是中國內河航運最發達的省區之一。長江為最重要內河航道,終年暢通無阻。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武漢、黃石、沙市、宜昌等港口先後對外開放。武漢港已建成為長江中下游最大內河港口之一,1980年列為對外開放的八個河港之一,並於1981年開闢了武漢至香港、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的江海貨運航線。漢江是溝通鄂西北和江漢平原的重要航道,襄樊和老河口為漢江重要河港。
民  航
截止2000年,全省民航系統擁有4家航空公司、5個民用機場、1個軍民合用的機場。已開通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72條,可直航全國57個城市,空中航線共107條。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航空港,設計為4E級國家一級民用兼國際備降機場,是全國十大機場之一。
吸引外資的熱點和項目
項 目
農業:
1.綠色農産品産業化
2.優質高效農作物産品産業化
3.農業動植物基因工程産品
4.主要農林作物種子與苗木生産的産業化
5.有色棉優質高産栽培及産業化
6.兩係法雜交水稻利用及高産高效栽培
7.淡水水産規模化養殖
8.家畜良種胚胎生物工程
9.生物農藥
10.高效、低毒、安全新型化學農藥
11.秸稈養畜及秸稈微生物製劑
12.肥料新産品産業化
資訊:
13.數字行動通訊産品
14.光通信傳輸系統
15.接入網系統設備
16.數據通信網路設備
17.電信級IP over SDH/WDM核心層和邊緣層網路設備
18.光纖用戶網用的低成本光纖與光電器件
19.原子頻率標準
20.整合光電子器件
21.表面貼裝元器件
22.高性能PTC元件
23.高性能電池及材料
24.光、磁片陣列及總線介面接收器
25.三維彩色資訊獲取系統
26.應用軟體
27.3S整合(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系統及應用軟體:
28.熱壓聚酯薄膜電路
29.通信電源
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
30.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
31.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利用成套工業設備
32.汽車尾氣凈化裝置
33.煙氣脫硫工藝及成套設備
34.大中型焦化廠幹熄焦裝置産業化
35.焦化及煤氣行業廢水處理工藝及配套設備
36.全生物降解塑膠製品
37.處理廢舊輪胎回收精細膠粉技術和裝置
醫藥:
38.單科隆抗體系列産品和診斷藥物
39.生物技術疫苗
40.新型動物用生物製品
41.系列診斷試劑與試劑盒
42.轉移因子系列産品
43.工業用新型、高效酶製劑産品
44.發酵工程産品
45.氨基酸系列産品
46.維生素系列産品
47.激素類産品
48.解熱鎮痛類藥
49.醫藥中間體
50.醫藥新劑型
51.中藥現代化品種
52.體外培育牛黃
53.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儀器
54.計劃生育藥具
55.生物醫學材料及體內置入物和人造器官
56.新型生物保健品
能源:
57.750KV大容量輸電架空線
58.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
59.中小型發配電綜合自動化系統
60.綠色照明産品
61.微機直流電源裝置
交通運輸:
62.城市軌道交通設備
63.高速客船
64.高等級公路施工、養護成套設備及路用新材料
65.鐵路運輸變速運形所需絕緣子
66.只能運輸系統(ITS)
67.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及運輸裝卸成套設備
材料:
68.新型鋼材及其冶煉技術
69.鋼鐵粉末的生産與發展
70.鐳射拚焊轎車車身用鋼板
71.高爐撫養配每煉鐵及長壽命技術
72.高效連鑄系統
73.稀土材料及應用
74.醫用生物陶瓷及複合材料系列産品
75.合成高壓絕緣材料産品
76.石油産品常溫精脫硫劑
77.工程塑膠生産技術及裝備和通用塑膠高性能化
78.變換催化劑、新型變換工藝、固體硫化劑、汽氣比測定儀及配套設備
79.合成氨聯産"三乙"(乙醇、乙醛、乙酸)
80.表面活性劑
81.電子化學品及印刷電路板相關化學材料
82.碳酸二甲酯新工藝
83.高效廢紙脫墨劑
84.高性能染料中間體--精品H酸
85.油田化學品
86.子午線輪胎
87.水劑膠粘劑
88.陶瓷涂層技術及其新産品
89.超細粉體材料
90.無團聚亞微米粉及微晶剛玉瓷球製備新技術
91.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塑膠片材製備工藝及成套設備
92.石墨層間化合物合成工藝與設備
93.光通信化學材料
94.環氧塑封料用球形硅微分
95.高性能密封材料及製品
96.高性能剎車材料及製品
97.高性能塗料
機械製造:
98.快速原型製造工藝及成套設備
99.鐳射加工技術及成套設備
100.高精度、高效率、高速CBN砂輪系列磨床(中心)
101.大型高效潛孔鑽具國産化
102.適用先進的數控機床及開放式數控系統
103.新型電力傳動裝置
104.汽車關鍵零部件
105.轎車半軸組件先進精密製造技術及關鍵設備
106.鋁合金零件消失模鑄造技術及成套設備
107.二極體泵浦的固體鐳射器
108.新型感測器
109.熔融金屬高溫測量技術及其設備
110.電力半導體器件及變頻整流裝置
111.智慧化工業控制部件與執行機構
112.油、氣、水輸送管道及製造設備
建築:
113.新型墻體材料
114.新型建築體系
115.新型防水建築材料
116.建築節能系列産品
輕紡:
117.無磷洗滌助劑
118.天然纖維防縮抗皺免燙等功能等整理技術及産品
119.差別化、功能化纖維及高檔紡織布料
120.光機電一體化輕紡機械設備
121.高效、節能、無氟壓縮機系列機械及其生産

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