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
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
自治區
海南省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
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
自治區

香港
特別行政區
澳門
特別行政區
台灣省

江西
省長:黃智權
省會:
南昌市
省政府地址:
南昌市北京西路69號
郵遞區號:
330046
省政府電話:
(0791)6224166 6224110
省政府網址:
www.jiangxi.gov.cn
  江西簡稱"贛",是中國內陸省份之一。 江西省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在長江中下游的南岸,處於北緯24°29'14"至30°04'40"與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全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貌
江西常態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省面積的36%,丘陵佔42%,平原、水面佔22%。主要山脈多分佈于省境邊陲,東北部有懷玉山,是本省銅儲藏量最多的地區;東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嶺和九連山,有"鎢都"的美稱;西部有羅霄山脈;西北部有暮阜山和九嶺山。
氣  候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 18℃ 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 16℃ 到 27℃ 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 17℃ 到 18℃ 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 18℃ 到 19℃ 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 19℃ 到 20℃ 之間。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區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江西省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子植物有4000余種。蕨類植物約470種,苔蘚植物有100種以上。在低等植物中,就大型真菌而言,有標率為依據的計300余種,實際大約可達500種左右。東北是整個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但種子植物僅為3000種左右;而江西省僅木本植物就在2000種以上,其中喬木有400種以上。在江西省分佈著許多具有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有些是殘存的"活化石"植物,如銀杏等。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本省均有分佈,並和世界各地植物有相似的科屬。
動物資源:
江西水域面積廣闊,山地峻峭延綿,植被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特別是近年來環保措施的不斷加強,豐富的動物資源日益得到有效保護。歷年調查表明,全省現有脊椎動物 600余種。其中魚類 170 余種,約佔全國的 21.4%(淡水魚);兩棲類 40 余種,約佔全國的 20.4% 強;爬行類 70 余種,約佔全國的 23.5%;鳥類 270 余種,約佔全國的 23.2% 強;獸類 50 多種,約佔全國的 13.3%。魚類和鳥類種類較多,經濟價值較大,成為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的重點。鄱陽湖是聞名的世界性冬侯鳥良好越冬場所。全省現有脊椎動物611種,其中魚類171種,兩棲類40種,爬行類74種,鳥類約271種,獸類55種。
森林資源:
江西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50.9%,木材蓄積量2.5億立方米,毛竹蓄積量10億根,均位於全國前列。全省林地起源多屬天然次生,針葉林面積比重大,松木、馬尾松是全省主要樹種,所産杉木歷史上通稱"西木"。油茶、油桐、烏柏均為江西省經濟林主要樹種,分佈遍全省。
礦産資源:
江西礦産資源極為豐富,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種礦産中,江西就有140多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9種,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黑色金屬有鐵、錳、鈦、釩等四種;有色和貴金屬有銅、鉛、鋅、金、銀等13種,稀有、稀土有鈮、鉭等29種,在全國佔有明顯的優勢,江西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銅礦和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
水資源
:江西全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其中常年有水的160多條,總長約18400公里。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全省五大江河。江西全省水資源總量為1416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擁有水量和耕地畝均佔有水量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豐富的水資源是江西發展工農業生産的有利條件。
旅遊資源:江西山清水碧,景色誘人,名勝古跡遍佈全省各地。主要旅遊景區: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區、南昌市和景德鎮市。其中,廬山已被聯合國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廬山、井岡山、三清山的名山峻嶺之秀;圭峰、龍宮的險岩幽洞之奇,鄱湖、贛水的湖光川景之美,龍虎、青原、東林的宗教莊嚴祖庭,滕王閣、八境臺的千古名樓,臨川、九江的名人故里,都是著名的旅遊勝景。井岡山、八一起義紀念館、紅都瑞金等更是獨具特色的革命勝跡。現有國家級重點文件保護單位11處,省級旅景區、景點2406處。由南昌、廬山、九江、鄱陽湖、龍虎山等景點組成的贛北三角旅遊區是全國14條主要國際旅遊線路之一。江西山水美,笑迎天下客。
人 口

人口統計

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統計,2005年末全省總人口為431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99.5萬人,佔37.1%;鄉村人口2711.7萬人,佔62.9%。全省男性人口為2193.5萬人,女性為2117.7萬人。

人口增長率

2005全年凈增人口27.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7.83‰,與上年相比,上升 0.21個千分點。
民族及人口
江西共有 38 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的 99%以上。 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畬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 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畬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少數民族中畬族聚居,主要分佈在鉛山太源畬族鄉和貴溪樟坪畬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 30 多個畬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259 人。
經 濟
生産總值(GDP)
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産總值突破4000億元,達到4056.2億元,增長12.8%。
GDP比重
2005年第一産業增加值770.0億元,增長6.5%;第二産業增加值1914.9億元,增長17.1%;第三産業增加值1371.3億元,增長10.8%。全省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9.2:45.3:35.5調整為19.0:47.2:33.8。
工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5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4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28.5億元,增長23.6%。
農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5年全省農業總産值114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
外貿狀況
2005年,全省海關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億美元,達到40.6億美元,增長14.9%,其中,出口24.4億美元,增長22.3%;進口16.2億美元,增長5.4%;實現貿易順差8.2億美元,增長78.9%。
外資利用
狀況
2005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數940個,其中新批合同外資金額1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79個,比上年增加23個,增長41%;合同金額38.8億美元,增長24.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4.2億美元,增長18.0%,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收入
2005年全省財政總收入突破400億元,達425.9億元,增長21.4%,地方財政收入252.9億元,增長22.9%。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
2005年,全市為10.6萬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8億元,為100萬城鎮低保對象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億元;建立了農村特困群眾的救助制度,共為105萬救助對象發放救助金1.6億元。年末,全省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2067個,收養人數9.3萬人,提供床位10.8萬張,城鄉各種得到國家定期定量救濟的社會救濟對象達124.5萬人,臨時救濟困難戶達21.6萬人次。
電 訊
電  臺
2005年全省共有無線廣播電臺12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1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3.22%,比上年增加0.32個百分點;電視臺12座,電視轉播發射臺347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5.44%,比上年增加0.54個百分點。

電  話

2005年,全省電信業務總量243億元,增長27.1%。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160萬門,總容量達到1082萬門;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27萬戶。電腦網際網路用戶達到317萬戶,增加147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達37.9部/百人。
交 通
鐵  路
江西水陸交通便利, 鐵路有浙贛、向(塘)九(江)、鷹廈、皖、贛等主要幹線, 通車里程2241余公里,營業車站200個。2005年全年鐵路完成貨物週轉量609億噸公里,下降0.2%;鐵路完成旅客週轉量386億人公里,增長5.2%。
公  路
2005年,開工建設景德鎮─鷹潭、南康─大余高速公路,續建景婺黃高速公路,建成泰井、樂溫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580公里,所有出省主通道和省會南昌到各設區市道路實現了高速化,硬化和改造農村公路3.4萬公里。
水  路

水上交通以鄱陽湖為總匯, 長江為出口, 五河航道錯縱各地, 通航里程共5537公里, 九江港可直接與國外通航。有年吞吐萬噸以上的港口56個,碼頭泊位712個

2005年,水運完成貨物運輸週轉量82億噸公里,增長6.3%。

民  航
南昌昌北機場已被批准為國際機場,已正式對外國籍飛機開放。順利開通了南昌-廣州-新加坡國際航線。南昌-上海-漢城、南昌-上海-洛杉磯國際航線也已獲批准。在南昌-香港、香港-台北航線推出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挂”快捷轉机服務。南昌國際海鐵聯運集裝箱車站已投入運營。
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

1、 對國家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及轉讓技術的外商投資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除《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2、對國家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先進技術型、産品出口型外商投資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在批准的生産經營範圍內,在投資總額外利用自用資金進口國內不能生産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自用設備及配套的技術、配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3、屬於國家鼓勵類和限制乙類的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採購國産設備,如該類設備屬免稅目錄範圍,全額退還設備增值稅並按有關規定抵免企業所得稅。
  4、對符合中西部地區(江西)利用外資優勢産業目錄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産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自用設備及其配套的技術、配件、備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5、對外商投資企業引進屬於《國家高新技術産品目錄》所列的先進技術,按合同規定向境外支付的軟體費,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6、設在南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的外商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7、在江西範圍內設立的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産性外商投資企業,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前2年免繳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5年減半繳納企業所得稅。
  8、屬國家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滿後3年內,可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9、被確認為先進技術企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在規定的減免稅期滿後,可延長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興辦的産品出口企業,在規定的減免稅期滿後,當年出口産值達到總産值70%以上的,還可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但減半後稅率低於10%的,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10、在南昌、九江市區市從事技術密集、知識密集項目,或外商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且投資回收期長的項目;能源、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項目,可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11、從事農、林、牧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和設在經濟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規定的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後,經申請,國家稅務主管部門批准,在以後的10年內可以繼續按應納稅額減徵15-30%的企業所得稅。
  12、外國投資者將其從企業分得的利潤,在中國境內直接再投資興辦擴建産品出口企業或先進技術企業,經營期不少於五年的,經企業申請報稅務機關批准,全部退還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13、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再投資于該企業,增加註冊資本,或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限不少於5年的,經企業申請報稅務機關批准,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40%的稅款。
  14、外商投資企業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增長1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批准,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15、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以及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16、凡稅法及其實施細則和國家統一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地方所得稅同時給予免征,減徵企業所得稅的,地方所得稅同時給予相同幅度的減徵。
  17、外商投資舉辦的先進技術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
  18、外商投資舉辦的産品出口企業,凡當年企業出口産品産值達到當年企業産品産值70%以上的,免征地方所得稅。
  19、外商投資舉辦的能源、交通、港口碼頭、科技開發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
  20、從事農業、林業、牧業、水利業和以農産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經營期在十五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五年減半徵收地方所得稅。
  21、鼓勵外方以技術、科研成果、行銷和管理等要素入股,合資、合作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外方投資的技術入股比例可放寬為35%,合作各方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22、外商投資企業購買江西企業、投資新辦企業,凡外資額達到該企業註冊資本25%以上的,均可批准,註冊為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相應政策。
  23、外商投資企業土地使用年限和企業經營權的最高年限為:商業、旅遊、娛樂業用地40年;工業用地或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以及農業開發性項目用地50年;居住用地70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