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週刊:中國興起能源投資熱

    日本《選擇》2002年12月刊文章:中國興起能源投資熱

    廣東省的內海上呈現一派繁忙景象——連接香港和廣州的珠江三角洲入海口處,滿載著石油的小型油輪如同雲霞般地穿梭往來,數量之多另人瞠目。

    這些小油輪雖然只是從停泊在香港的大型油輪上取貨運往深圳,發揮轉机作用,但正是它們滿足了廣東省對能源的旺盛需求。其中不乏許多不交納關稅的“走私輪”。儘管能源不難籌集,但供應總體還是處於不穩定狀態,這成為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可是,現在中國要把這一劣勢變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機遇。

    最近,中國興起了一股巨大的能源投資熱。國有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和皇家荷蘭殼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就在深圳東鄰的惠州投資43億美元新建石油化學廠的項目達成協定。此外,兩者還計劃共同建設一家大型石油精煉廠。

    據悉,在深圳郊外的大鵬灣,將要誕生年供應量達300萬噸的中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LNG)基地,預計2005年底竣工。通過管道,它將源源不斷地向深圳等廣東省內城市供應發電燃料和城市民用天然氣。在廣東省北邊的福建省,同等規模的LNG基地的建設也在規劃之中,屆時將從印度尼西亞進口天然氣。

    三強爭雄

    不僅是廣東,為了滿足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最近各地出現了不少大項目。與CNOOC同為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PETRO CHINA)組成企業共同體,決定在新疆和上海間鋪設一條總長4000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工程總造價預計為180億美元。另一家大型國有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和英國石油(BP)合資,正在上海建設一家大型石油化工廠。

    然而,在廣東,CNOOC為主導的積極投資具有特殊的意味。因為迄今的大型能源投資主要集中在了上海。CNOOC原本是一家從渤海鑽探石油起家的海洋石油資源開發企業。此後仿佛要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一爭高低一般,闖入了石油精煉和石油化學領域。兩家企業唯一不同之處在於CNOOC主要以華南為據點,並且幾乎一手獨佔海洋石油開發事業。

    去年2月,CNOOC將優良資産集中到香港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最近又成立了專門從事海洋石油鑽探的子公司,準備在香港新上市。對香港市場來説,這仿佛是天降甘露。

    1997年後,香港經歷了房地産泡沫破滅和亞洲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經濟持續低迷。此後因美國IT熱的波及效應,雖一時略有起色,但不久又陷於低谷。在鄰近的廣東省,由於電子相關産業的競爭激化和供給過剩,經濟增長也有所減慢,香港股正在失去光輝。此時,CNOOC股在港股中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新公司上市時引得應者如潮。

    但是,現在中國的能源投資熱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的動力嗎?重點立足廣東的CNOOC、集中在上海的PETRO CHINA和SINOPEC,三家公司的經營範圍都力圖涵蓋從上游的石油天然氣開採到下游的石油精煉和石油化學領域,但也同時都具有剩餘勞動力負擔重、效率低下等弱點。

    與印尼關係緊密化

    一旦供給不足,供需鴻溝拉大,“世界工廠”中國將會面臨“停電”危機。正因為具有這種危機感,中國的國家資源戰略才顯示出了獨到之處。以CNOOC投資印度尼西亞為例,中國勢力的收購能力已經淩駕於日本之上。

    該公司在2002年1月以5億8500萬美元收購了西班牙的舊國有石油公司所掌握的印尼五大油田的開採和使用權的一部分,確保每年可獲得4千萬桶石油。在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資産的歷史上,這是規模最大的一筆。9月,CNOOC又與印尼一天然氣田就LNG供應達成了簽署了總額85億美元的合同。

    此後不久,以日本商工會議所主席山田信夫為團長的日本使節團訪問雅加達時,印尼總統梅加瓦蒂表示:“日本企業不來印尼投資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有中國。”

    中國與印尼的經濟交流在反共色彩濃厚的蘇哈托時代幾乎是一片空白,梅加瓦蒂執政後,在印尼華僑的牽線下,兩國經濟交流日趨活躍。據説,梅加瓦蒂曾經得到居住在新加坡的某印尼華僑的大力支援。該華僑通過新加坡的中國銀行支行,很早前就與北京有聯繫。當梅加瓦蒂上臺後,迅速促成兩國間重開闔作關係。

    CNOOC將事實上的總部置於香港也為其進入印尼創造了良好條件。東南亞華僑多出身於廣東和福建,並通過新加坡和香港與中國大陸保持聯繫。中國銀行也在雅加達設立了支行,廣州和雅加達之間飛機直航的開通,也縮短了兩者間的距離。

    CNOOC通過股市來籌集龐大的資金,為此已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為實現高股價,CNOOC一方面要確保住資源保有量,同時必須保持住強大的資金流量。此次在印尼的成功投資,成為其從股市順利籌集到資金的最關鍵因素。

    中國的能源戰略

    當然,作為後起之秀,要想取得很大成功,離不開外交方面的後援。朱鎔基總理訪問印尼、江澤民主席訪問中東、俄羅斯、中亞、中南美、非洲産油國後,都會帶回石油方面的大額合同。先通過首腦外交開路,PETRO CHINA、SINOPEC和CNOOC隨後跟進,再通過集中了優良資産的企業在香港、紐約上市籌集資金,並與SHELL和BP等國際石油巨頭合作在國內投資大型項目。在伊拉克、利比亞等“無賴國家”,為避免美國找麻煩,先派非上市企業進入,確保住自身權益。——這就是中國石油企業的戰略。

    與缺乏戰略的日本相比,兩者間存在天壤之別。日本的石油公團空守著廢油井,面臨著巨大的赤字而身處破産境地。雖然美國對伊拉克行使武力後,將對伊拉克油氣田的權益進行再分配,但中國、法國、俄羅斯也都在虎視眈眈。如今中國出現的能源開發熱與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日本的能源熱還是存在根本性差別的。

    中國網2002年12月31日


年終時評:中國的能源問題
俄石油管道想繞開中國
俄排擠中國公司競購俄石油企業
東亞需要整體石油戰略
中國放棄中亞能源戰略 地緣政治還是經濟考慮?
日報説中國瞄準海底石油
[他山之石]日本缺乏能源安全戰略
能源供應全球大搜索
如何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
中國石油安全直面戰爭考驗
中國的石油戰略
中國要建戰略石油儲備
兩岸經貿戰印尼得利
中國將主導2002-2003年國際鋼鐵市場
中澳天然氣交易的背後
中國“資源外交”活躍
中國首次進口液化天然氣
中海石油是鉅額競標最大贏家
澳印分獲粵閩液化天然氣項目
西氣東輸:築就中國現代長城
能源安全問題挑戰中國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上)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