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石油戰略

    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2002年10月8日報道:中國石油的選擇

    石油關係到一國的經濟命脈、國計民生,各國都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決定自己的石油戰略。中國的石油政策也在隨著國情和國家環境的發展發生著改變。

    首先,中國政府希望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每年都從中東地區進口大量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一半來自中東地區。過分單一的石油供應是不穩定的,一旦發生問題,國內會出現石油危機。這一點西方國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過教訓。

    其次,中國一直以煤和石油為主要能源,現在中國政府希望並鼓勵發展其他的替代能源,特別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很快,很多公共交通車輛和計程車已經被改造成了清潔能源車。

    目前中國每年消耗的石油總量超過兩億噸。其中的三分之一依靠進口。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還在將大量剩餘的石油出口其他國家。而今天中國從一個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大國。

    中國進口的原油46%左右來自中東地區,19%來自亞太地區,19%來自非洲國家。

    2001年9月11日以前中國一直希望把中亞地區作為重要的原油供應源。中國在哈薩克收購了油田,在裏海油田投資修建了昂貴高效的輸油管。

    9.11事件後,國家安全顧問們提醒江澤民主席和其他中國領導人必須加倍注意國家安全,包括國家戰略物資的供應安全。同時美國將部隊部署到了阿富汗、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等國家是中國意識到傳統上的夥伴國家也同樣存在不穩定因素。中國更加需要尋找不受別國干擾的石油供應。

    為此,中國政府開始與更多的國家接觸,尋求更為多樣化的石油供應。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英國等等。這樣的話,即使其中某些供應源發生問題,中國的石油供給不會出現過分短缺。

    在國內,中國國有的石油公司也在加速這、石油開發。渤海、新疆、西藏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進行得很順利。當然,在這些地區開採石油的成本較高,設備和運輸都不方便,不如中國東北的大慶油田。但是這些新油田的前景遠大。

    與此同時,中國在全國境內大力發展煤氣和液化石油氣。中國還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和俄羅斯進口氣體燃料。

    成本增加是能源多樣化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例如,中國正在鋪設一條從新疆通往東部各省的天然氣管道。這一工程耗資五十二億美元,中國政府從香港和西方投資者那裏獲得了部分資金。

    從這麼遠的地方獲得的天然氣成本很高,天然氣的價格比國際主流市場價格高了35%。

    七日儲備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到石油儲備的問題。特別是伊拉克危機在即,很有可能影響到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中國為自己保留了戰略石油儲備。

    去年,中國擁有的石油儲備只夠全國用七天。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的石油儲備足夠自持九十到一百天。

    所以中國政府最近決定耗資十六億多美元為自己建立五百萬桶的石油儲備。這大約是中國二十五天的石油消耗量。

    進口石油在近期內絕不是解決中國石油消費的良策。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還在繼續飛速增長。據統計,在十年內,中國石油消耗年增長率不會低於6%。

    更何況中國的工業發展迅速,中國日益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大量工業企業需要更多的能源。

    更要命的事,中國的汽車工業也開始發展到青春期。汽車工業被認為是帶動一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但汽車是能源消耗的大戶。對中國汽車能源消耗最保守的估計也是驚人的。

    有外國石油業顧問認為到2020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將等同於今天的美國。

    中國網2002年10月11日


中國要建戰略石油儲備
兩岸經貿戰印尼得利
中國將主導2002-2003年國際鋼鐵市場
中澳天然氣交易的背後
中國“資源外交”活躍
中國首次進口液化天然氣
中海石油是鉅額競標最大贏家
澳印分獲粵閩液化天然氣項目
西氣東輸:築就中國現代長城
能源安全問題挑戰中國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上)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