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

    日本《週刊經濟學人》2002年10月15日文章:如何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作者:日本貿易振興會北京事務所所長江原規由)

    近年來,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成倍增長。中國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能源問題在其中舉足輕重。石油的供應能否跟上中國對石油的需求?

    許多人認為,對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來説,經濟增長的最大瓶頸是能源不足問題。1978年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産業結構的變化、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環境治理工作使得中國對能源、尤其是對石油的需求量大增。此外,汽車的普及等生活方式的變化也使石油日益顯得供不應求。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為了填補能源供需之間日益拉大的鴻溝,中國已經將保證能源供給列為國家戰略,加速推進了一系列舉措,如開發國內石油資源,實行節省能源措施,開發和利用替代能源,開拓海外市場等。

    在過去數年間,中國石油産量一直在1億6000萬噸左右徘徊。曾經支撐了中國石油生産的大慶、勝利和遼河等油田已經度過了産量最高峰。看到這些老油田産量走向下滑,中國增強了危機意識,加快了新油田的開發工作。

    今年9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和美國的石油能源公司簽訂了一項協議,兩者將合作開發渤海底的兩口油井。此外,新疆準噶爾盆地等內陸油田的開發也被寄予厚望。自1993年轉為石油純進口國以來,中國一直積極鼓勵石油相關企業打入海外市場。在政府支援下,中國四大石油企業(CNOOC、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進出口總公司)積極在海外展開了一系列石油資産收購、探礦和開發礦區的活動。其資金主要籌集自香港、紐約和倫敦等世界主要市場。此外,英國石油、殼牌、埃克森等全球著名石油企業還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向中國四大石油企業提供了大量資金。

    中國石油企業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中亞、中東北非、南美和東南亞等地,中國政府的資源外交是其重要後盾。中國政府要人訪問産油國時,中國石油企業必定會派出代表團隨行,爭取在政治背景下獲得更多權益。事實上,在中國領導人訪問完産油國後,經常會出現該國的石油企業被中國企業收購的例子。2001年,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幾國成立“上海合作機構”,以及最近中國和東盟間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等動向都可以被認為是中國資源外交的一環。

    同樣作為中國石油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能源多樣化的發展,中國還在努力提高天然氣的供給量。在石油供給日趨緊張的今天,提高儲量豐富的天然氣供給量不僅能夠降低對石油的依存度,也能降低石油的供給壓力,這在中國的石油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點上,現在正在建設中和規劃中的大規模天然氣管道工程更加值得注目。前者的代表是“西氣東輸”項目,該工程通過全長4200公里的管道線將西部內陸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東部沿海地區,工程極為浩大。後者是從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中亞地區向中國國內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鋪設工程。

    這樣,國內外的海底、內陸油氣田的探查和開發工作如果全面展開,必將需要鉅額資金,這就需要中國和跨國大石油公司等外資力量構築起穩定的合作關係。一個大舞臺擺在了中國政府的面前,將進一步考驗中國資源外交的手腕。

    中國希望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目標(較2001年)。2001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6000萬噸,比1998年增長了一倍多。預計到2010年,石油進口需求將超過1億噸。這樣,2010年的石油需求也將比2000年增長一倍多,達到3億噸。僅靠開發國內資源是無法填補供需之間的鴻溝的。中國石油進口不斷增加,而全球資源總量有限。正因為此,中國的石油問題才不僅是一國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中國網2002年10月18日


中國石油安全直面戰爭考驗
中國的石油戰略
中國要建戰略石油儲備
兩岸經貿戰印尼得利
中國將主導2002-2003年國際鋼鐵市場
中澳天然氣交易的背後
中國“資源外交”活躍
中國首次進口液化天然氣
中海石油是鉅額競標最大贏家
澳印分獲粵閩液化天然氣項目
西氣東輸:築就中國現代長城
能源安全問題挑戰中國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上)
《生存》:中國的石油外交(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