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養豬要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發佈時間:2021-01-12 09:56:25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喬金亮
日前,生豬期貨掛牌上市。業內認為,生豬期貨的價格走勢,體現了市場對未來生豬供應逐步恢復的預期。也有不少市場主體擔心生豬生産恢復後供求形勢快速逆轉,出現大起大落。如何算好養豬這筆賬,怎樣破解生豬“多了多、少了少”難題,成為行業熱點。因此,有必要適當提示一下風險。
社會資本要穩妥處理好擴欄增養,在推動産能恢復的同時實現轉型升級,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現象。要加快現代化體系建設,不能因為養殖用地政策寬鬆就片面鋪攤子,不能因為環評承諾制就放鬆了對環保的硬要求,如此才能走得更遠。
對地方政府來説,發展養豬産業要走出只看一隅的思維定勢,不要只算眼前賬,還要多算長遠賬。生豬養殖,沒有稅收卻有污染風險,大家都想吃肉卻不想養豬,甚至個別地方此前搞“無豬縣、無豬鄉”。但是,豬少了引發價格上漲,超級豬週期影響了群眾生活。對主産區來説,生産和調出糧食是為國家作貢獻,生産和調出豬肉也是為國家作貢獻。應把生豬生産提升到更高位置上,像抓糧食生産一樣抓生豬生産。
對養殖企業來説,也要走出賺快錢的思維定勢。眼下,行業已穩定進入政策寬鬆期,有關部門出臺19項政策舉措,加之非洲豬瘟疫情總體平穩,截至2020年11月底,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已恢復到2017年的90%以上,進展超過預期。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是近年來生豬産能的最高點,這意味著保供穩價有了底氣。按照養殖週期計算,2021年三季度生豬出欄將達正常水準,價格總體下跌已成為市場共識。
一方面,生豬恢復的勢頭需要進一步鞏固。全球豬肉總貿易量約800萬噸,不到國內産量的15%。2018年及以前,豬肉進口占國內産量的比重始終沒超過2%。立足國內保供給的大背景下,生豬産能恢復還不充分。對各地來説,今年還要繼續穩定養殖用地、環評承諾制、貸款擔保等主要扶持政策,給養殖主體吃下定心丸。目前,還在建設的生豬規模養殖場,應加快建設進度,儘早竣工投産,帶動中小養殖戶發展生産。
另一方面,部分養殖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在加大。養殖規模越大,可能的收益越大,一旦遭遇價格波動或動物疫病,其風險也越大。我國生豬養殖水準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設施裝備條件差,生産效率不高。在市場風險加大的大背景下,一些企業還不夠理性。應加快全流程的現代化體系建設,不能因為環評承諾制就放鬆了對養殖糞污處理的硬要求,不能因為養殖用地政策寬鬆就盲目擴大,不能因為非洲豬瘟疫情平穩就降低生物安全要求。
我國生豬價格波動劇烈,原因在於産業素質不夠高。一是規模化水準低。全國一半的出欄肥豬由佔數量99%的散戶提供,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戶只有約16萬戶;二是産業化程度低。養殖、加工、運銷等相互脫節,缺乏利益共用共生機制。社會資本養豬,是看到了行業巨大的市場容量和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應該在産業一體化發展上有所作為,在帶動散戶上有所成就。
從以往來看,政府部門對增産手段的運用相對成熟,對促進供求平衡的調控則不足。但是,此時的價格過低會導致彼時的價格過高。當産業受到外部因素衝擊、靠市場力量不能恢復至供求平衡狀態時,政府有必要加強調控。如果説,糧食保供的重點是提升産能,那麼生豬保供的重點則是儲備産能。應圍繞産能儲備優化調控手段,以大企業為重點,增強逆週期調節的精準性,確保豬肉産能穩定在5500萬噸。要既讓消費者買得起,又讓養殖戶收入好;既讓主産區養豬有實惠,又讓主銷區吃肉有保障。
責任編輯:陳思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