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股份(300447.SZ)于11月2日發佈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産並募集配套資金報告書(草案)》,擬計劃以7.26億元的交易價格收購常康環保全部股份,其中交易總價的64%由上市公司以35.88元/股發行1294.98萬股方式支付,餘下用現金支付,與此同時,公司還將募集2.71億元配套資金。以這一收購價格計算,相對常康環保的賬面凈資産溢價4倍以上。
常康環保于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掛牌交易,自掛牌後未實際發生過股份轉讓,掛牌股份沒有任何流動性。對比常康環保的公開資訊披露內容,筆者發現其與全信股份本次披露報告書中的部分關鍵數據存在重大差異,非常值得投資人關注。
應收賬款驚現雙版本
根據全信股份披露的常康環保審計報告數據,該公司2015年的銷售收入金額為11426.25萬元,這與常康環保披露的2015年報完全一致,但是針對主要客戶銷售數據,卻存在著明顯矛盾之處。其中,全信股份在收購報告書中披露常康環保2015年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金額為5549.12萬元,佔當年銷售總額的比重為48.56%;但是常康環保在2015年年報中卻披露到“報告期內來自於前五名客戶國內軍方的銷售收入佔同期公司營業收入的42.12%”,由此計算常康環保2015年向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應為4812.74萬元,相比全信股份披露的銷售數據少了736.38萬元,存在明顯矛盾。
也就是説,針對2015年度向排名前五位客戶的銷售收入數據,在全信股份發佈的收購報告書和常康環保發佈的2015年報中,至少有一個版本是存在數百萬元的重大差錯。
需要説明一點的是,全信股份發佈的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常康環保2014年度向排名前五位客戶銷售合計金額為3901.51萬元,佔當年銷售總額的比重為42.16%,這兩組數據與常康環保所發佈的公開轉讓説明書披露的同期數據完全一致,這也就意味著兩家公司的數據披露口徑是一致的,進而反襯出針對2015年度主要客戶銷售數據存在的差異是很不正常的。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對比全信股份披露的常康環保審計報告,和常康環保自己披露的、經“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後的年報數據,其中2015年度利潤表中的銷售收入和當年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科目金額完全一致,分別為11426.25萬元和10893.95萬元。
在正常的會計核算邏輯下,這勢必應當對應著常康環保的應收賬款科目餘額與全信股份披露的常康環保審計報告中的內容也是一致的,但事實上全信股份披露的常康環保審計報告中列示的2015年末應收賬款凈值高達3969.66萬元,而常康環保2015年年報中披露的當年末應收賬款凈值卻僅為3656.88萬元,相比全信股份披露的數據少了300萬元以上。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這並非是由於壞賬準備政策調整所致,事實上全信股份發佈的審計報告中,披露常康環保2014年和2015年末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3013.64萬元和4097.32萬元;而常康環保自己發佈的年報資訊,這兩個數據則為3365.74萬元和3825.27萬元。
奇怪之處便在於,根據全信股份披露的數據,常康環保2015年應收賬款餘額凈增加了1000萬元以上,而常康環保自己披露的同期應收賬款凈增加金額卻不足500萬元,相差了一倍以上。在兩個版本中2015年銷售收入和銷售商品實際收到現金完全一致的基礎上,應收賬款凈增加數據的不同明顯違背了正常的財務核算原理,顯然這其中有一個版本的財務數據是存在造假行為的。
採購數據中的矛盾
不僅在銷售及應收賬款數據方面,就是全信股份和常康環保自己披露的採購數據也同樣不一致。全信股份發佈的收購報告書中,披露常康環保在2014年向“北京乾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採購了595.78萬元,而常康環保在公開轉讓説明書中卻披露該數據為647.74萬元。
同時,在全信股份收購報告書中,披露常康環保2014年向排名前五位供應商採購金額合計為4121.19萬元,佔同期採購總額的比重為62.91%,由此計算常康環保2014年的採購總額為6550.93萬元。而在常康環保發佈的公開轉讓説明書中,2014年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和採購佔比卻分別為4173.15萬元和74.4%,由此計算常康環保2014年的採購總額為5609.07萬元。兩組採購數據總額也相差了近千萬元。
與此同時,在這兩個版本資訊文件中,常康環保2014年度現金流量表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科目發生額也不一致。其中,全信股份發佈的審計報告數據為5365.76萬元,而常康環保年報披露的數據則為5299.76萬元。
採購總額的不一致,應當會導致因採購支出的資金金額不一致。但就全信股份和常康環保的數據矛盾而言,2014年度採購總額相差近千萬元,而實際支出資金則僅相差了不足百萬元,明顯是無法匹配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主要客戶還是主要供應商數據,全信股份發佈的收購報告書和常康環保發佈的資訊文件都存在著金額巨大的差異,但是在最終雙方披露的財務數據結果卻差異很小,甚至部分數據還能夠保持“同步”,很明顯這違背了正常的財務邏輯。這自然令人懷疑,全信股份披露的數據有人為編造之嫌,將原本差異巨大的數據,向常康環保披露的數據金額去靠攏,借此掩蓋兩家公司財務數據之間存在重大矛盾的問題。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