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去杠桿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新活力

  • 發佈時間:2015-12-22 07:17: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程丹  責任編輯:楊菲

  昨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作為2016年經濟發展的總方針,會議提出要去杠桿。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表示,去杠桿是當前世界經濟回暖的必要環節,落實到中國經濟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

  李揚表示,去杠桿是今後的一項戰略性任務,而目前所謂“杠桿轉移”的辦法,需要重點關注三方面結構調整。一是期限錯配,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債務中,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是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攻堅點”。二是應大力發展長期信用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新興工業化正在中國興起,城市化投資更需要長期資本。三是應依據收入和支出、責任匹配的原則,積極調整中央與地方間的財政關係。在對策上,一是推動中國金融結構從債務性融資為主向股權融資為主的格局轉變,二是必須認真考慮可否借鑒其他國家經驗,讓銀行也擁有部分投資權。

  在資本市場方面,就是要降低融資杠桿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全方位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今年6、7月份,資本市場經歷了異常波動,其導火索就是監管層嚴查帶有高杠桿屬性的場外配資,當前,A股去杠桿的嚴查範圍已經擴展到場外配資、融資融券、分級資管等內含杠桿結構的業務,近期,場外衍生品業務也受到波及。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目前國內資本市場投資者基本上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養老金等各方面資金還沒有充分入市,機構投資比較薄弱,而且市場開放度較低,沒有充分考慮到金融混業化大趨勢下潛在的風險,杠桿率過高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

  “有必要建立金融的混業監管體制。”李迅雷表示,這與“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要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相契合。

  李迅雷強調,同時還要提高股票市場發行規模和直接融資比例,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加強資訊披露制度建設,對違法者加大懲罰力度,建成公正、透明、高效的國際化市場。屆時,企業上市時間及直接融資門檻將大幅降低,市場有望注入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