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註冊制前夕忙碌的董秘們:忙跨界轉型

  • 發佈時間:2015-12-13 11:59: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某傳統製造業公司的董秘陳先生最近尤其累。前幾天,朋友湊起的小飯局上,國務院宣佈兩年內推出註冊制的消息甫一傳出,和他相熟的一家擬IPO企業的董秘哥們立刻提醒説,“你們趕緊想辦法吧,再不轉型,註冊制一開,股價説不定就落到了兩、三塊錢”。

  並非不想轉型,實際上,這些日子,陳先生一邊忙於公司增發融資的材料送審,一邊也抽時間去看項目。然而轉型何其艱難,又豈是作為董秘的他可一人挑梁做主的?

  説起來,陳先生所在的公司,堪稱“良心公司”,管理團隊也早告別了家族企業作風,是支在本行業內深耕多年、驍勇善戰的職業經理人隊伍。作為一家大型民營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這家公司登陸A股後,前四年主業穩健增長,並向上下游和其他區域適度延伸,累計分出去的紅利已經比當初上市時募得資金還多。但到今年,扛不住宏觀經濟形勢疲軟和重點市場形勢變化,公司前三季度已是營收大幅下滑,利潤幾乎腰斬。

  以往是“不差錢”,現在則得儲糧過冬。情急之下,陳先生所在的公司今年推出了上市以來首次股權融資項目,表示要繼續增發加碼原定主業。增發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做得謹慎而樂觀,但陳先生私下卻有點擔憂:投資增速不斷下滑,以及傳統經濟轉型,行業恐怕再難重回高速增長。 “再智慧製造,還不是製造原來的那些東西?技術改造升級帶來的好處,很快也會被競爭對手趕超”,他略傷感地説。畢竟,淘汰落後産能必須要靠關停來進行,這些不是公司繼續並購重組、或者新建産線就能解決的。

  因此,雖然募投項目均是加碼主業,但在公司沒有説出來的融資考量中,蓄力向新興行業跨界轉型才是重點,後續若是變更募投資金投向,恐怕也並不稀奇。反觀身邊的其他上市公司,不少傳統企業都在今年進行了“雙主業”的轉型,目前看,股價和效益都還不錯。

  更何況,依陳先生的感受,經過這些年市場的洗禮,手握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的大老闆想法也在慢慢變化。如果以現金或股權收購的方式涉足新興産業,既能豐富概念,也能促進産業轉型發展,一舉兩得。甚至説,只要標的夠好,哪怕稀釋一些股權甚至放棄控股地位,恐怕也都可以探討。

  至於集團內部,其實也還有一些盈利不錯的新興産業。老闆則希望能把這些代表著未來方向的資産獨立IPO上市,而不是注入現有的上市公司內。參股這些擬上市的優質兄弟公司,實現投資收益?唉,變成關聯交易也很麻煩啊。

  所以,這些日子,陳先生一邊忙著增發大事,同時也抽時間四處去看項目,遊戲、影視、醫療……對不少熱門新興産業都有所涉及。遇到來來往往的仲介機構時,陳先生也會打個招呼幫著留心有沒有好的標的,但合適的標的卻很稀少。跟投某個機器人項目?機器人不少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還在國外,目前的盈利並不樂觀。隔行如隔山,對跨行業的標的更不敢輕易下手收購:曾火爆的遊戲、影視估值泡沫已是十分明顯,現在入手是否合適?何況還有盛大這樣的強硬老大坐鎮,隨時準備在競爭對手進入資本市場前臨門一腳,要是沾上了起訴遊戲版權的官司,真不知道啥時才能收購成功。

  還需要考慮的是,註冊制的另一面,也意味著上市企業增多和股票價格重估。若是公司主業低迷,收購的新企業若不能貢獻實質的利潤,不僅公司“白馬股”的形象毀於一旦,也沒當成個一飛沖天的“妖股”,很可能得不償失。所以,還是要細挑細選,仔細甄別才是。

  好在,陳先生不是孤例。他最近接觸的不少董秘同行,也都為融資跑斷了腿,做增發的忙著過會審批,尚未增發正細細籌劃。畢竟,明年宏觀環境恐怕仍將持續疲軟,多留些現金在手才安全;另一方面,隨著註冊制的推行,股市擴容和價值中樞的下移,難免也會給已上市企業的融資帶來影響。

  稍顯安慰的是,陳先生公司目前的股價並不算低,這讓他在股票增發價格的問題上壓力稍小了點。“傳統行業就是因為沒有業績才有資金關注啊,業績要是穩定增長,市場會覺得沒有想像的空間,反而沒了高估值”。這句玩笑話,倒真是道出了他哭笑不得的心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