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首次大規模公開聽證違法減持案

  • 發佈時間:2015-10-12 06: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寶琛  責任編輯:張恒

  10月9日、10日,11宗涉嫌違法減持案集中聽證,包括證券日報在內的12家媒體記者全程旁聽

  “這批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違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案件事實比較清楚,從聽證會反映情況來看,涉嫌違法的當事人對證監會所認證的違法事實沒有什麼異議,只是提出了從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請求。”證監會執法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10月9日、10日,證監會就11宗涉嫌違法減持案件集中召開聽證會,12家媒體記者進行旁聽。此次聽證與以往有兩點不同:一是聽證會全程向媒體公開,二是首次集中和大規模舉行。

  聽證會程式按部就班

  由於有11宗案件集中聽證,再加上全程向媒體開放,因此,原本較為空曠的證監會聽證室在9日上午顯得有點擁擠。《證券日報》記者大概統計了一下,包括辦案人員、涉案人員、律師、保薦人,以及旁聽的記者等在內,至少有70人到場。

  10月9日9點,聽證主持人、聽證員等所有人員全部到位,書記員開始宣佈聽證會紀律。

  隨後,主持人開始核對11宗案件的聽證參加人,宣佈出席聽證的聽證員、書記員和案件調查人員名單,告知聽證參加人在聽證中的權利義務,詢問案件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

  《證券日報》記者從聽證會現場了解到,此次集中聽證的11宗案件分別是丹邦投資涉嫌違法減持“丹邦科技”案,郭洪生涉嫌違法減持“藍英裝備”案,王傳華涉嫌違法減持“陽谷華泰”案,中航投資涉嫌違法減持“中航黑豹”案,王海鵬、王治軍涉嫌違法減持“美盈森”案,張田涉嫌違法減持“金信諾”案,王明旺涉嫌違法減持“欣旺達”案,天津中商聯控股有限公司涉嫌違法減持“津勸業”案,華仁世紀集團涉嫌違法減持“華仁藥業”案,東兆長泰涉嫌違法減持“涪陵榨菜”案,寧波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違法減持“維科精華”案。

  11宗案件中,有的是當事人到場為自己申辯;有的則是委託律師到場,自己並未現身;還有的是當事人、涉嫌違法公司高層和律師等都到場。

  11宗案件的調查人員來自7家證監會派出機構,分別是深圳證監局、遼寧證監局、山東證監局、天津證監局、青島證監局、重慶證監局和寧波證監局。

  “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聽證會主持人依次詢問11宗案件當事人的意見,當事人都選擇了“不申請回避”。

  緊接著,主持人對違規減持案件的法律適用和量化尺度,進一步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基礎上,進一步説明法律的適用。

  “《證券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依法發行的股票、公司債券及其他證券,法律對其轉讓期限有限制性規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內不得買賣。第八十六條規定……”主持人詳細地介紹著。

   申辯理由會予以考慮

  聽證會隨後進入單個案件的聽證階段。

  第一宗案件是丹邦投資涉嫌違法減持“丹邦科技”案。時間是9:40。

  “行政處罰的事先告知書是否收到?是否進行詳細閱讀?”主持人詢問到。

  “有。”當事人的代理人如是回答。

  之後,負責調查的深圳證監局調查人員提出了當事人違法的具體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法律依據等。

  “對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陳述的事實沒有異議。”案件的代理人表示,但是,對於涉及到減輕處罰或免於處罰的理由需要陳述。

  代理人表示,事情發生後,當事人和丹邦科技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同時,也已經發佈了公告,進行了公開的道歉和自查自糾,同時接受了監管部門的談話和指導。

  “當事人作為高科技工作人員,在法律認識上還是有所欠缺。在資本市場運作方面,對於超比例減持認識不足,但當事人並非惡意減持。”代理人坦承。

  他同時就減持的原因和資金的用途進行了解釋,以此證明不是惡意減持。

  “對於當事人提出的申辯,以及法律適用等方面的一些理由,我們會予以考慮,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主持人表示。

  10:13,第一宗案件的聽證結束。整個過程僅僅用了33分鐘。而此後進行的幾宗案件的聽證,時間都不是很長。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聽證環節完成後,證監會的聽證員將對當事人申辯理由進行復核,並由證監會最終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市場的穩定靠大家維護,他們違法減持除了傷及到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機構以及大股東的利益也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是損害各方利益的。大股東要依法進行減持活動,該披露要披露,該暫停交易必須停下來,要遵守法律法規,這樣市場才能良好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是包括大股東在內的市場各方參與者共同的責任,也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執法人員在聽證會結束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同時稱,作為執法機關,會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法律的角度去考慮,對於違法減持依法進行處理。

  集中聽證效率大幅提高

  今年中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生異常波動,證監會也進一步加大了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包括集中查處了40多宗持股5%以上股東、一致行動人和實際控制人涉嫌違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案件。

  事實上,與此前的證券市場涉嫌違法案件聽證流程相比,這批案件採取集中聽證的方式,使得聽證效率大為提高。

  “集中聽證在充分保障當事人陳述申辯權利的同時,將大大提高案件查處效率,同樣有利於保護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證監會執法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前完成一個案件的聽證耗時至少需要一個上午,部分涉案當事人多的案件,甚至可能佔用一到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聽證,如此佔用行政執法資源較多,降低了行政執法效率。

  “對於這樣大批的違法案件的調查和審理,要遵循‘效率優先’的原則,最大可能降低執法成本,提高行政執法的效率,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執法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種形式現在看來效果比較明顯,以後還將根據強化執法效能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案件採取這種集中聽證的方式對案件進行處理。”

  他還表示,證監會歷來重視行政處罰聽證工作,制定嚴格的程式確保聽證程式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充分聽取當事人申辯意見,依法查明事實。此次向社會公開,接受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可以讓市場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證監會執法理念、原則和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證監會的執法能力和水準。

  而對於市場上有人提出這是在市場異常波動這段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行動,上述執法人員予以否認。他説:行政執法需秉承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原則,市場要適應證監會加強執法的監管常態,證監會不會因為市場跌了而採取措施,漲了而不採取措施。

  “前段時間股市劇烈震蕩,如果無視大股東大量違法拋售,會對中小投資者的信心産生巨大打擊,造成市場恐慌,所以,我們依法精準打擊,對這批案件進行快速處理,也是以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為目標,從保護投資者的權益、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出發必須履行的監管責任。”證監會執法人員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