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監會摸底並未叫停信託配資業務

  • 發佈時間:2015-07-16 11:28: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A股震蕩反彈之際,市場對於監管層清理配資的傳言格外敏感。日前,市場對一則銀監會叫停配資的傳聞高度關注,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銀行、信託等機構的配資業務都仍正常開展。

  現狀:傘形信託漸淡出

  “目前我們的配資業務都還在正常開展,並沒有被監管層叫停。”某大型國有銀行人士15日明確告訴記者。他進一步補充表示,配資業務目前主要分為對接傘形信託的配資業務和對接單一的結構化信託配資業務兩大類,“現在對於傘形信託的配資需求,銀行方面確實比較謹慎,很多銀行都已經暫停了對傘形信託的配資業務,但是對結構化信託的配資仍照常進行。”

  平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也告訴記者,7月14日下午銀監會確實召集主要信託公司對銀行、信託資金入市的渠道及規模進行摸底,但暫未聽説銀監會已經叫停配資業務。

  需要關注的是,證監會發佈新規《關於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下文簡稱“19號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也重申實名制要求,並稱將組織專項檢查。嚴格落實證券賬戶實名制,進一步加強證券賬戶管理,強化對特殊機構賬戶開立和使用情況的檢查,嚴禁賬戶持有人通過證券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等方式違規進行證券交易成為當前規範市場配資業務的重點。

  “我們也看到了證監會的這一最新規定,所以對於傘形業務,雖然監管層還沒有叫停,但在今年4月份證監會要求券商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為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這一規定出臺後,傘形信託的發行就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各家信託公司都停止了開新傘的業務。”滬上某信託公司副總如此描述行業最新情況。

  其同時指出,單一的結構化信託配資業務是一項已經運作多年的成熟業務,風控措施較好,因此目前仍在正常開展中,“對於單一的結構化信託配資業務,我們認為優先級資金的風險是可控的。”

  走向:清理配資不會“一刀切”

  在銀行業內人士看來,傘形信託業務之所以被監管層嚴格規範,重要原因在於其母傘下可設立的子傘層面的風控問題。據介紹,在傘形信託業務中,信託公司充當的是一個“主承包商”的角色,通過旗下的母傘設立的子傘單元,信託公司再把來自於銀行的優先級資金分配給各個配資平臺,“這些配資平臺很多都是通過線上發展業務的,對接的是HOMS系統,這裡的風控盲點在於銀行或信託的盡職調查無法做到配資的最底層,同時HOMS系統也可能造成虛擬賬戶的運作,使得資金的最後監控出現風控漏洞。”

  而相關配資業務的規模,也一直是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就在7月初,華泰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曾對此前市場的配資情況進行過梳理。該份報告指出,場內場外配資的總體規模在3.3萬億元左右,銀行理財資金流入場內的兩融融資和場外的配資的總額估計在1.6萬億元左右,佔3.3萬億元的股市融資規模的50%左右,其中場內融資約10000億元,兩融融資8000億元,收益互換2000億元。

  至於場外配資部分,華泰證券的研報估計,前期配資規模峰值預計在1.2-1.5萬億元左右,其中有約6000億元資金是來自於銀行理財資金。經歷後期市場的深度調整和平倉逐漸爆發,預計配資規模回落至8000億元左右。

  “如果銀監會真的要對配資業務進行規範,我們預計不會出現新增業務和老業務同時叫停的‘一刀切’模式。”前述銀行業內人士如此分析。他指出,新老劃斷應該是未來規範舉措的可能方向。“從目前市場上運作的傘形信託而言,其大量興起在去年底,今年二季度以後就呈現下行趨勢,因此存量規模並不大。”

  而根據北京某大型信託公司人士的估算,因為傘形信託的存續期為1年,因此大量存量業務將在今年年底到期,加上之前市場調整造成的平倉等影響,該人士認為傘形信託的存量規模已經比高峰時期縮水至少20%,“目前銀監會層面也沒有明確規定不讓做傘形信託業務,因此相信讓存量業務慢慢退出市場,限制新業務的開展是大方向所在,這樣做也不至於讓A股市場再度發生劇烈波動。”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鋻於此前杠桿資金的“雙刃劍”作用,其助漲助跌效應還是會讓監管層對其有所規範。未來市場上配資業務的增量可能面臨更加嚴格的管控,比如區分單一性的結構化配資和傘形信託配資,對於代客理財資金和自有資金的入市也進行不同的認定和區分等等。

  “在證監會、中登相繼公佈相關法規表態清理場外配資之後,清理配資已是多部委聯合行動的趨勢。”平安證券預計,作為最重要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的銀行、信託的監管方銀監會,後續也應該會有相應表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