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ETF期權2月9日上市 A股迎來股票期權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1-12 10: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1月9日盤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日前已經批准上證所開展股票期權交易試點,批復品種為上證50ETF期權,該期權將於2月9日正式上市。
隨著上證50ETF期權試點進入倒計時,A股也將迎來股票期權時代。在專業人士看來,相比于三年前謝幕的權證,股票期權時代的來臨,期權的推出短期可能造成有限波動,長期而言是金融發展的必經之路,將使國內市場更加成熟。
從權證到期權
在多位市場人士看來,相比三年前的權證,股市已經硝煙瀰漫,再給配權證這樣既老式又不好使的武器,這仗可怎麼打?權證為何不受待見,下述兩個歷史時刻可見一斑。
2007年6月22日,是鹽湖鉀肥認沽權證的最後交易日,權證行權價格15.1元,紙面上看認沽權證在手,賣股無憂:持有人如果選擇行權,發行人就必須以15.1元買入鹽湖鉀肥的正股,不願買也得買。
但是,鹽湖鉀肥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47元,由於漲跌幅的限制,鹽湖鉀肥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跌到15.1元以下,權證實際上已是廢紙一張。投資者如果買了權證,就需要把能賣40多元一股的股票以15.1元的價格賣給發行人,只能説是“有錢任性”了。
不差錢的投資者也的確造就了“廢紙逆襲”的歷史奇觀:當日該認沽權證開盤價高達0.42元,盤中甚至最高漲至1元,最終收盤也還能賣出1毛多錢。爆炒廢紙背後固然有投資者不理性的因素在,但更凸顯了權證設計上的缺陷:創設供給量有限。
海通證券研究所高道德、朱劍濤表示:“權證的發行方只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資質的券商,發行上市規模有限,雖然券商可以後續創設權證,但是創設過程耗時,創設規模受券商資本金限制。”
除了數量有限,權證的行權價格也極為有限。2007年7月招商銀行的股價在20元以上,此時券商創設的認沽權證行權價5.65元。這與一年前該權證剛上市價格相同。
在專業人士看來,並不是5.65元的行權價不合理,而是創設規則本身:“創設是指權證上市交易後,有資格的機構發行與原有權證條款完全一致的權證的行為。”受該規則限制,權證行權價無法與時俱進,而一個極度虛值的權證也失去了對衝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淪為對賭的工具。
A股迎股票期權時代
與權證相比反觀期權,期權兼具權證的好處,兩者均能賦予投資者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標的的權利,均實行T+0交易,交易的印花稅也都不用交,而且上述權證的兩大缺陷在期權身上不復存在,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首先,不僅是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是期權的“供應商”。期權交易裏投資者只要滿足一定資産門檻,完成相關知識測試獲取三級交易許可權後就可以進行保證金賣出開倉。
結合當年鹽湖鉀肥認沽權證的例子,如果還有土豪願意行使花1塊錢“買47元一股的股票賣15.1元”這種權利,投資者可以交納權利金開出一張期權給這個土豪,隨後面臨兩種情況:一是土豪不行權,投資者收穫1塊錢的權利金;二是土豪繼續任性選擇行權,投資者“必須”以15.1元買入土豪手上的股票,轉手二級市場40多元賣出。
當眾多投資者加入賣出開倉行列時,市場競爭將使得虛高的期權價格歸零,爆炒廢紙的故事在期權時代將很難重演。
其次,行權價也不再受限“與原有權證條款完全一致”,交易所會在股價附加加挂不同行權價的合約,價外期權(虛值)、價內期權(實值)均有,確保對衝功能。不同於當年招行認沽權證幾乎沒有對衝作用,期權的對衝功能令眾多機構翹首以待。
以海外對衝基金為例,在鎖定現貨利潤時除了清倉外還可以選擇買入看跌期權:持倉下跌時可以通過行權價賣出,持倉上漲的情況仍可以享有收益,損失的只是購買看跌期權的權利金。上週五,A股經歷了半小時百點大跳水,進入期權時代後,內地投資者也可以選擇通過看跌期權撤退,避免現貨市場的踩踏事件。
新配方、新味道、新工具帶來的玩法也絕不止上述鎖定利潤一種而是花樣繁多。要想參與其中,對期權還不熟悉的投資者當務之急是惡補知識,考取好分數:按上證所規定,“個人投資者申請的交易許可權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交易許可權等,個人投資者申請各級別交易許可權,應當在相應的知識測試中達到規定的合格分數,並具備相應的期權模擬交易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