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多因素施壓 12月資金面易緊難松

  • 發佈時間:2014-12-02 00:31: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12月首個交易日,度過月末時點的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有所好轉,1個月以內期限的資金利率紛紛下行。不過,從14天和21天期資金價格走勢看,機構對於12月下旬的流動性預期仍較為謹慎。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內資金面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但考慮到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新股發行按部就班以及年末季節性緊張等因素,12月中下旬資金面仍將易緊難松。在此背景下,若想儘快實現和鞏固降息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放水”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具體可選數量工具包括加大定向投放甚至全面降準。

  資金面改善難掩下半月隱憂

  隨著A股IPO申購資金解凍以及月末考核敏感時點度過,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在12月的首個交易日明顯好轉,各期限資金利率除2個月品種外全線下行。

  數據顯示,12月1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主流短期交易品種中,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下行近8BP至2.65%,標桿品種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收于3.40%,亦下行8BP;中期限品種中,14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下行7BP至4.01%,21天品種下行6BP至5.72%;1個月及以上期限品種漲跌互現。交易員稱,當日資金供給充足,隔夜資金尾盤出現減點融出,資金面整體呈現供需兩旺、總體平衡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從14天和21天的中等期限資金價格表現看,儘管加權利率環比有所下降,但總體水準和盤中成交價格仍處於近期高位。其中,21天品種盤中最高成交至7.40%,創下今年春節過後的最高水準,14天回購盤中也再次觸及6.00%的近期高位。這兩個期限資金價格的居高不下,反映出機構對於本月中下旬市場資金面的預期仍較為謹慎。

  結合上周資金面在降息、下調正回購操作利率之後仍出現階段性緊張來看,分析人士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顯露出當前資金面邊際壓力承受能力下降的事實,展望12月中下旬,資金面仍可能易緊難松。

  東莞銀行等機構指出,下半月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所面臨的負面因素包括:首先,新股集中發行按部就班。有機構指出,目前已過會企業達到32家,雖然不會在年底前全部完成發行,但即便按照此前節奏,動輒過萬億元的凍結資金規模也會導致資金面出現臨時性緊張;其次,牛市環境下,債市整體杠桿水準有所上升,導致資金需求增加、波動性放大;第三,非對稱降息之後市場風險偏好上升,一定程度上分流貨幣債券市場資金;第四,近期利率市場化進程出現加快趨勢,例如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再次擴大、存款保險條例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等等,導致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大幅度提高流動性備付。最後,從歷史經驗來看,受年末考核影響,12月份資金面供求通常都會出現季節性趨緊。

  “降成本”需數量寬鬆配套

  據WIND統計,11月份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均值為3.25%,較10月份上漲了18BP。考慮到年末擾動因素偏多,若無央行扶助,12月資金利率中樞較11月份將易漲難跌。

  顯然,貨幣市場利率上行與降息的政策目標是相互背離的。因此,多家分析機構均指出,若想儘快實現和鞏固降息效果,還需要有數量措施的跟進,從而引導資金利率水準向央行正回購利率提示的水準靠攏。申銀萬國證券指出,目前線上資金價格被指導、線下資金價格處於較高水準的情況與去年下半年較為類似,央行通過SLF、MFL、PLS等工具投放流動性或者降準的必要性較高。

  東莞銀行進一步指出,未來的資金面趨緊,意味著央行必須在穩定貨幣市場資金面和資金價格方面加大調控力度,以便使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落到實處。目前來看,降息之後沒有數量政策支援,在市場化和宏觀風險上升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不太願意向實體企業在降低利率的同時加大投放力度,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因此央行後續放水的力度還有可能繼續加大。

  就具體“放水”措施而言,自上週四正回購暫停之後,本週會否重啟逆回購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東莞銀行認為,重啟逆回購在心理上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但對於實際的資金供給可能相對有限,因此,大劑量的定向投放甚至降準都是配套降息政策的選項,否則降息的效果至少在短期很難體現出來。從當前存款準備金規模、央行定量寬鬆、商業銀行成本和資金壓力來看,降準的必要性在逐漸加強,預計後續央行會降準。但該機構同時指出,不管是降準還是定向投放,其目標應該是其所扶持的行業和企業以及轉型方向的投資,如果降準,則必須出臺配套的窗口指導政策,使漫灌的貨幣在窗口指導下流向上述方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