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熱度的升溫,國家隊開始陸續“露臉”。昨日A股市場比較轟動的一條新聞就是證金公司首次躋身創業板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之列。在創業板指持續下行的當下,這意味著什麼呢?
證金公司選中的是崑崙萬維和蘇交科,今年第二季度分別買入2312.53萬股和962.49萬股,持股佔比2%和1.66%。而且證金公司成為了崑崙萬維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在此之前,證金公司沒有在創業板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中露過臉。
投資者和分析人士認為,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後,創業板的整體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底部,部分個股股價被低估,於是堅守價值投資理念的國家隊開始進場抄底。
這種分析有一定道理。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家公司的基本情況。
崑崙萬維的主營業務是綜合性網際網路增值服務。公司預計2017年1月份至9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5.65%至44.05%。
蘇交科的主營業務是交通工程諮詢與工程承包業務。公司預計2017年1月份至6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0%至30%。
這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都具有很好的成長空間。這兩家公司的另一顯著特點是上市後除了個別年份轉送股份外,還堅持年年分紅。
除了上市公司要具有持續的成長性以外,證金公司選股的策略之一就是選擇那些超跌個股。比如在2015年,證金公司就曾經購入一批超跌股票,其中就包括中小創股票,但由於購入規模等,其並沒有出現在創業板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中。
筆者翻了一下創業板公司的行情數據,發現另一支國家隊——匯金公司也持有一些創業板股票,且在十大股東之列。比如匯金公司就是創業板公司利德曼的第九大流通股東。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披露的數據顯示,匯金公司持有164.65萬股,增減情況則是“未變”。
7月25日,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已降至46.79倍。這個水準已經接近美國納斯達克的市盈率水準。這也是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已經具有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其實,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並非市場人士認為的那樣不堪。深交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創業板603家上市公司年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052.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46%;合計實現凈利潤932.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15%。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達到近5年以來最高水準。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公司、電腦製造、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醫藥製造均超過了創業板整體水準。
綜上所述,持續的成長性和價值洼地是證金公司選股的兩個重要指標。筆者認為,證金公司現身創業板公司十大股東,一方面是其選股策略的體現,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為創業板正名的考量。畢竟創業板在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證金公司等國家隊主動挖掘創業板公司的投資價值會引導其他資金介入,這樣,一個活躍且堅持價值投資的創業板市場就能為實現國家戰略提供好服務,同時也符合市場各方面的利益。
(責任編輯: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