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債轉股對銀行業意味著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3-24 10:26: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蘇杭

  筆者在這裡所説的債轉股,是指企業將所借商業銀行的債務,按一定價格轉為企業股權的行為。其結果是,一方面企業的負債率會因此而下降,自然將有利於降低財務成本,改善資金狀況,為後續發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銀行賬面上可能會出現的壞賬也得到了調整,變成了對外投資,這對緩解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的增長態勢,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資産結構,都有積極意義。近日,中國銀行(601988)就與江蘇熔盛簽訂了有關債轉股的協議,這被視作新版第一單。在稍早前的全國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目前有關銀行資産“債轉股”事宜還在進一步研究中,需經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和技術準備才能推開。全國政協委員、前東方資産管理公司總裁梅興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提出,銀行可在重點領域實施債轉股,發揮債轉股在去産能中的作用。

  “股齡”在十年以上的滬深股市投資人大都還記得,債轉股是在上世紀後期我國資本市場頗為流行的一種資産處置模式。當時的背景是,企業壞賬率居高不下,嚴重拖累了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本身也沒有力量按相關規定予以處置,於是也就有了債轉股的嘗試,並且很快得到推廣。債轉股的確解決了不少賬面上問題,但商業銀行成了企業的股東,又拿了儲戶的存款用於股權投資,這就帶來了一些新的矛盾和衝突,在某種程度上也隱藏了相當大的風險。1995年通過的《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就在法律層面上關閉了企業向銀行債轉股的通道。當時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是面對那時一窩蜂式的債轉股操作中暴露出了諸多亂象,需要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二是要讓商業銀行回歸其本位,嚴格按分業經營的模式運作。此後,商業銀行開始了整頓,對包括企業股權在內的非銀資産作了剝離,隨後又有注資。於是,債轉股也就不再存在了。如今債轉股新版形式再回江湖,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筆者判斷,主要還是由於企業的負債太高,以及商業銀行再度面臨不良貸款率明顯上升的趨勢,需要多管齊下予以化解。而債轉股作為以前有過的一種實踐,便重回了人們的視野。當然,現在有了《商業銀行法》,按規定債轉股必須經過特批,而且從操作層面上來説,是需要認真研究相關規則,以有效防禦風險,力求使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障。

  對商業銀行來説,再度推行債轉股,當然是出於賬面上資産結構調整的需要,但這只是一個淺層次的問題。從深層次來説,現在被納入債轉股的企業,往往是那些暫時遭遇流動性危機而陷入週期性低谷但發展前景依然可觀的企業。而商業銀行儘管是被動地持有這些企業的股權,卻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乃至行業的整合。特別是行業整合,商業銀行應該説還是有其自身特點的。在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通常都會扮演投資銀行的角色,在産業整合中發揮作用。即便在實行分業管理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與企業主要就是發放貸款的關係,但也有企業評估以及行業研究的工作成分,因此發揮好商業銀行的長項,通過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産業整合上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這樣做,不僅為有效管理並處置所持股權提供了更多機會,同時也是為行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從未來的發展看,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業務正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需要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投資銀行當然不能算新業務,但在今天的新情況下的確又有了全新內涵,由此,商業銀行有效切入債轉股業務,還是有著不小的想像力的。

  這麼説來,債轉股重出江湖,對商業銀行來説,很難説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既然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就必須要去應對,更多按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用市場化手段去推進,尤其有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有各種約束行為與規範。顯然,通過開發投資銀行業務,主動化解債轉股的風險,將其作為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許是各方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從資本市場角度説,債轉股會促使人們調整對上市商業銀行的估值,而其重點則在於商業銀行如何處置這些股權,而這又給股市投資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