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快遞“雙通”借殼案透視

  • 發佈時間:2016-03-24 10:18: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邵好  責任編輯:蘇杭

  儘管早在2014年已躍居全球快遞業務量第一大國,但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巨大。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市場的第三方物流滲透率分別為10.9%、10.5%和10.5%,而同期中國市場僅為8%。

  不僅是申通、圓通,此前已有多家快遞巨頭披露過融資資訊。例如,順豐很早就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簽署協議,三者總體投資了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

  除大肆比拼業務範圍、遞送單量之外,快遞巨頭們在資産證券化領域也展開激烈競逐。借此,市場也得以更加完整地審視日益龐大而隱秘的快遞業。

  昨日,大楊創世(600233,股吧)公佈了出售資産及圓通速遞借殼的詳細預案。這也是繼申通快遞擬借殼艾迪西(002468,股吧)之後,又一快遞巨頭借殼A股登陸資本市場。

  一直以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快遞業並不被資本市場所熟悉,每年運送數以十億計包裹的公司究竟能賺多少錢?行業競爭狀況如何?隨著兩家快遞巨頭公佈借殼方案,這些問題的答案日漸清晰。

  估值關鍵看什麼?

  圓通用遠超申通的終端網點佈局和營收規模,卻僅賺取了與申通相差不大的凈利潤,也正因如此,兩家快遞巨頭在資本市場上也獲得了大致相近的估值。

  快遞業因其特殊性,市場往往更加關注遞送單量等指標。一向以自建物流取勝的京東儘管長期虧損,但仍因其出色物流體系而備受投資者追捧。

  頗為巧合的是,申通、圓通借殼時估值頗為接近,分別為169億元和175億元。以差距不大的估值反觀兩家公司的各項運營、財務指標,以何種指標評估快遞公司估值的問題也就不難回答了。

  公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圓通承諾扣非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001億元、13.329億元及15.525億元,而申通承諾期間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7億元、14億元和16億元。

  不僅如此,申通、圓通既往業績表現也相差不大。2013年至2015年,圓通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53億元、7.47億元和7.17億元,申通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9月分別實現凈利潤5.18億元、6.39億元、5.74億元。

  以此來看,申通、圓通兩家公司的凈利潤表現與估值情況基本一致,即盈利水準差不多,估值也差不多。

  事實上,經記者梳理後發現,兩家公司除了在凈利潤指標上較為一致之外,營業收入及網點排布卻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營收方面,圓通2013年至2015年的表現分別是68.85億元、82.29億元和120.96億元,而申通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9月的表現分別是50.73億元、59.74億元、53.83億元。

  在網點終端方面,圓通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其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自營樞紐轉運中心60個,終端網點超過24000個;而申通則在公告中表述,其擁有獨立網點及分公司1370余家,服務網點及門店10000余家。

  綜合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圓通用遠超申通的終端網點佈局和營收規模,卻僅賺取了與申通相差不大的凈利潤,也正因如此,兩家快遞巨頭在資本市場上也獲得了大致相近的估值。

  何方力量在推動?

  各家公司都希望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就離不開外來資本的推動,而外來資本自身也需要獲取收益,在時機成熟時推動公司證券化也就成了必然之路。

  “大概從2014年開始,曾經一度對資本市場談虎色變的快遞巨頭紛紛拿出證券化方案,以謀求整體上市。”有業內人士如此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申通、圓通兩家公司的借殼方案中,也不難看出各路資本留下的或遠或近的痕跡。

  以圓通為例,根據其最新的股權結構,由喻會蛟、張小娟夫婦控制的蛟龍集團為圓通控股股東,持有63.6993%的股權,阿裏創投、雲峰新創則在2015年通過參與增資進入,目前分別持有12%和8%的股權。

  在媒體曝出阿裏戰略入股圓通之時,就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阿裏此舉是在推動圓通上市進程提速。“畢竟圓通有相當一部分業務來自於淘寶散單,引入阿裏能夠對其業務開展奠定更多的優勢,而對阿裏而言,入股圓通也能進一步夯實其物流佈局。”

  如果説圓通上市背後有阿裏等産業資本的助推,那麼,申通借殼艾迪西的方案中,則不乏A股老手的身影。

  根據公告,艾迪西在發行股份收購申通100%股權的同時,還將向謝勇、磐石熠隆、艾繽投資等9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約48億元配套資金。其中,艾繽投資、旗銘投資均係“杉杉係”掌門人鄭永剛控制的公司,考慮到艾迪西原本就是“杉杉係”旗下上市平臺,此次交易完成後,“杉杉係”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將為10.38%。

  在投行人士看來,快遞業格局已基本成型,各家公司都希望能夠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這就離不開外來資本的推動。可外來資本自身也需要獲取收益,在時機成熟時推動公司證券化也就成了必然之路。

  記者注意到,不僅是申通、圓通,此前已有多家快遞巨頭披露過融資資訊。例如,順豐很早就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簽署協議,三者總體投資了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2014年,老牌快遞巨頭宅急送也宣佈獲得融資,上海復星集團、招商證券(600999,股吧)、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弘泰資本、中新建招商股權投資基金對其進行了聯合投資。

  上市融資幹什麼?

  對於募資用途,快遞巨頭們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物流智慧化,提高整體效率。在行業大格局基本確定的情況下,這些公司在內部挖潛上將有著不小的空間。

  對於快遞業上市,市場一直有所爭議。儘管規模龐大、員工眾多,但快遞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一直表現優異。在少有賒賬的情況下,手握現金的快遞公司為何要融資?融資又要花到哪去?

  從申通、圓通的借殼方案中,記者也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對於募資用途,快遞巨頭們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物流智慧化,提高整體效率。

  圓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擬向喻會蛟、張小娟、阿裏創投、圓鼎投資等募集配套資金23億元,募資用於轉運中心建設和智慧設備升級項目、運能網路提升項目、智慧物流資訊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建設。

  而申通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現金對價後,剩餘部分將用於申通快遞“轉机倉配一體化項目”、“運輸車輛購置項目”、“技改及設備購置項目”及“資訊一體化平臺項目”等項目建設。

  “儘管快遞公司的智慧化提升很快,但考慮到其不斷擴張的規模和人員,做好智慧化系統性工程的確非常有必要,這對公司長遠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有業內人士分析。

  資料顯示,儘管早在2014年已躍居全球快遞業務量第一大國,但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巨大。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市場的第三方物流滲透率分別為10.9%、10.5%和10.5%,而同期中國市場僅為8%。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申通、圓通的配套募資投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快遞行業的中期發展方向,在大格局基本確立的情況下,這些公司在內部挖潛上將有著不小的空間,而這也有望對公司業績産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