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妖股”生生不息是因為價格發現功能缺失

  • 發佈時間:2015-10-29 07:15:45  來源:千龍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股價圍繞價值波動,是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發現的基礎。沒有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發現,只能暴露出泡沫成分。從理論上説,經過大規模去杠桿後的股價,已趨於價值中樞,理應反映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符合産業經濟發展活動趨勢和規律。

  近期,A股市場又掀起了一波“捉妖記”。伴隨著三季報的陸續出臺,與業績增長不符的“妖股”的現形,使投資者參與證券市場投資活動的信心,又一次受到衝擊。

  研究和分析近期出現的“妖股”,看似是投資者的炒作之風盛行的結果,本質則是證券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缺失,上市公司資源配置功能不完善。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需要充足的流動性支援。經過大規模去杠桿,尤其整頓場外配資,及徹底清理傘形信託,A股市場的做空功能,尤其杠桿運用手段有所弱化。但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發展,仍離不開適度的流動性,理該允許做多與做空之間的合理有效博弈。因此,筆者建議,在新一輪證券市場治理整頓後,還需致力於在完善價格發現功能上下工夫。只有保持合理流動性,才能釋放投資者投資潛能,形成良好的投資氛圍,促進證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要完善價格發現功能,筆者以為,第一步先得從藍籌股入手恢復T+0證券交易機制。推出T+0證券交易機制,與降杠桿及清理場外配資之間並不矛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制度設計,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認為T+0就是做空的代名詞,推出T+0就形成了做空氛圍,改變了證券市場應當倡導的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規律。恰恰相反,及時推出T+0,且在藍籌股中推行,有助於更好地推動藍籌股的價格發現功能,提高藍籌股的市場參與度,形成良好的投資氛圍,避免價格發現不足,無法體現上市公司真正的內在價值。

  第二步,大力開發和設計金融衍生産品,建立和完善證券産品系列,完善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股票估值體系。説到底,投資者對做空適應性不足,産生投資上的理解誤區與認識偏差,與缺乏相應的金融衍生産品密不可分。投資者參與證券市場的投資,仍只能通過直接做多賺錢,而無法通過參與金融衍生産品,利用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來獲利。儘管滬深股市已經推出了個股期權業務,但由於設計複雜,參與門檻高,對投資者的投資經驗和投資知識要求較高,加上熟練運用個股期權的操作能力欠缺,大大影響了投資者風險規避手段運用。因此,大力開發和設計適合中小投資者參與的金融衍生産品,尤其在基金産品中逐步融進做空等風險規避機制的設計,將會有效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避免盲目追漲形成的投機風險,也就不會助長股票因為不合邏輯的上漲而出現“妖股”,進而引起市場對於上市公司股價的質疑。

  第三步,加強對上市公司投、融資的管理。證券市場的股價,體現的是未來的預期。在不能參與新股認購的大背景下,投資者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就會考慮上市公司業績變化,尤其對上市公司融資動向的判斷。只有上市公司股價得到市場認可,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昂,才能有效推動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促進上市公司改善經營環境。上市公司股價的波動,本質上是由於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預期或者需求造成的。融資和投資,是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兩大基本功能。因此,投資者看待上市公司的股價波動,尤其是異動,要與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活動結合起來分析判斷。投融資不平衡,將會直接導致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扭曲,不利於證券市場資源配置。

  完善價格發現功能,當然要有與上市公司業績相匹配的上市公司股票估值體系,以此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妖股”屢屢興風作浪,也映襯出現金分紅制度力度不夠,説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在滬深股市仍是稀缺資源,以至於投資人難以樹立起分享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投資理念,於是轉而熱衷於炒小、炒差、炒短,給“妖股”的“前赴後繼”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整治“妖股”背後的投機力量,才是真正消除股市泡沫的利器,更是去杠桿的最有效手段,而從以上三個步驟出發,逐步完善價格發現功能,正是走出上市公司股票估值和定價誤區的最有效的利器。

  (作者係市場觀察分析人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