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綁架政府” 鬧劇的真相
- 發佈時間:2015-07-01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楊菲
6月30日,伴隨著A股市場的慣性調整,一篇名為《樊綱 股民不能綁架政府》的文章得以在網際網路發酵。本著實事求是、追根溯源的原則,筆者找到了這篇文章的源頭。
原來,這篇文章刊發于6月29日的《英才》雜誌,標題正是《樊綱 股民不能綁架政府》。筆者調閱刊登在《英才》雜誌官網的這篇文章時發現,截至昨日15時,“本文已被瀏覽101次”。但用這個標題在百度上進行搜索,在相同的時間內,“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2300個”。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魅力。
回過頭來,我們分析一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記裏提出,“有專家認為,資本市場本應是聚集資金反哺實業,但現在卻因為股市的水漲船高,讓更多的資金都流入股市,實體經濟則更加堪憂。”
隨後,話鋒一轉,記者采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才露出端倪:“逐利永無止境,貪婪是多數人的天性,從房地産到股市,投資標的在變化,熱度卻總是類似。那麼,到底是否應該降降溫呢?”
在題記部分,這位記者對所採訪的知名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的觀點進行了概括總結。樊綱認為,“股市造富和樓市造富的道理是一樣的,今天漲明天跌,每一次的造富,總會造就一批富人,同時每一次泡沫崩盤也都會造就一批窮人。市場是由基本面支撐的,但所有大起大落的市場都要警惕。”
筆者相信,凡是能夠認真看完這段話的讀者或者投資者,都會認為樊綱講得有道理。但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從哪來的呢?
於是不得不繼續看這篇文章,以尋找文章標題的出處。在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小標題《牛市有基礎》下的最後一問,我們發現了這篇文章的標題出處。
這位記者問得很巧妙,“如果將政府行為與股市聯繫過多,是否也會有負面影響?”樊綱則答得“書生意氣”,“現在,政府做點什麼事,或者採取點什麼措施,都被解讀成是‘挺股市’或者‘砸股市’。實際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多了,實體經濟需要政府做的事情也多了,怎麼可能圍繞著股市做事呢?我現在確實有種擔心,一些股民會劫持政府,劫持政策。”
原來,所謂的“樊綱 股民不能綁架政府”,只是樊綱的一點擔心而已。認真通讀全文後,才發現,原來樊綱更想強調的是,“這一次資本市場的上漲是有真實基礎的,但也不是所有的泡沫都是合理的”、“一個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實業家,能在一個領域裏引領潮流,為人們創造出一些美好的東西,所獲得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是資本市場不能給予的。”這與文章標題相差甚遠。
在1751字的問答採訪中,“綁架”一問為243字,卻成為這篇文章的標題。從記者所寫的題記沒有將樊綱的擔心寫入也可看出,該記者也不認為這個內容是這篇採訪的重心。而且,文章通篇也沒有出現“綁架”這樣的詞彙,尤其是文章標題採用祈使句,更是將編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筆者撰寫這篇文章的原意是批駁一下“投資者綁架政府的説法”,但在筆者追根溯源之後發現這根本就是個鬧劇,也就無從批駁了,或者説最好的批駁就是還原這篇文章的真相。但從對這個説法的探究,筆者對新聞界的浮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部分媒體人或者自媒體為了吸引公眾關注,不惜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提升點擊率,而扭曲、篡改受訪者原意或者斷章取義則是他們常用的方法。
隨著股市企穩,“股民不能綁架政府”的鬧劇也將隨之煙消雲散。但專家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需要管好自己的嘴,謹防被部分媒體“綁架”;媒體也須掌控好報道方向,不要被“否定改革成效、唱空中國經濟、動搖市場信心的不負責任的網路傳言和評論”(證監會發言人語)所劫持;投資者更要堅定A股會更好的信心,否則你到市場裏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