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從火爆異常的喧鬧到復歸平靜

  • 發佈時間:2015-06-28 07:49:1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摘要]一些市場力量的過度投機,以及對新三板規則的肆意衝撞,是導致新三板失去市場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市場力量的過度投機,以及對新三板規則的肆意衝撞,是導致新三板失去市場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半年多前火爆異常的新三板,現在卻顯得有點冷清。

  儘管掛牌的公司數量仍然在快速增加,但每天的成交金額卻在不斷下降,已經從高峰期的單日成交30億元以上減少到5億元左右。無論是做市商指數還是成分指數,也都有超過30%的回落。如果説在不久前新三板還是萬眾矚目的對象,那麼現在多少表現出一種乏人問津的樣子。短短幾個月時間,市場格局緣何大變呢?

  有人説這與投資者的預期落空有關。回想半年前,市場廣泛流傳著諸如新三板將大幅度降低投資者門檻,還將實行內部分層,並允許一部分股份實行競價交易,以及將公募及私募基金等各種投資機構都納入做市商範疇,新三板掛牌公司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到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等各種資訊。在這種氛圍下,不少機構專門發行了投資新三板的理財産品,力圖搶先一步進場,盡可能多地分享新三板制度改革的紅利。當時新三板市場的活躍,正是這些機構跑步入市,以高舉高打方式建倉的結果。

  而今,幾個月過去了,儘管年內新三板實現分層一事大致可以確定,但是在降低投資者門檻以及實行競價交易等方面並沒有什麼進展,擴大做市商隊伍和轉板也只是在研究中。這就與投資者原先的想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從而導致新入市資金減少,行情迅速降溫。

  應該説,這種解釋還是有點道理的。事實上今年以來新三板的政策調整幅度與預期相比的確不能算大,很難説形成了多少制度紅利,對於那些衝著享受紅利而來的資金而言,當然會感到失望。

  但問題是,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難道沒有設想過預期萬一不兌現,或者沒有全部兌現的風險嗎?再怎麼説,人們是不可能憑著幾則傳聞就大規模地進行投資。因此,新三板行情的回落,應該還有其他原因。

  筆者看來,一些市場力量的過度投機,以及對新三板規則的肆意衝撞,完全無視市場特徵的粗暴操作,是導致新三板走弱(換個角度來説也是失去市場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譬如“中山幫”在協議成交的制度下,大肆進行具有誘導性的超高報價,導致市場定價機制完全失靈,從而令其他投資者對於新三板市場的有效性産生懷疑。還有像一些掛牌公司無休止地以市場化的名義進行融資等股本擴張活動,不但使得企業的發展呈現出強烈的隨意性,同時也極大地加劇了新三板的供求矛盾,讓投資者根本無法形成穩定的預期。

  另外,還有就是一批實際上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大中型企業不考慮實際,紛紛選擇登陸新三板,從而淡化了這個市場以扶持創業型企業發展,作為科技型小微企業“孵化器”的基本功能。雖然這種做法在制度層面上看並沒有大問題,但客觀上當市場的定位發生極大的變化時,怎麼還能設想場外的投資者還會一如既往地對它抱有很高的熱情呢?

  在這裡,不得不説的是,新三板的低掛牌門檻以及相對自由的交易規則等,原本是為了營造一個充分市場化的交易環境,但是卻遇到了很多的投機以及竭澤而漁式的利用,結果其價值發現的功能體現有限,而帶有操縱色彩異常交易則時有所聞。而其融資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出現了扭曲與異化。所有這一切,一方面對新三板自身的良性發展帶來了傷害,另一方面也迫使監管部門不得不加大力度打擊各類違規現象,以期讓市場有一個健康發展的環境。

  當然,這半年多來新三板還是取得了很大發展,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資本平臺。但是它從活躍變得冷清的現實,也確實有很多值得市場各界反思的地方。

  時下,新三板的一級市場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二級市場的有序發展,這種一級市場熱又能夠維持多久呢?無疑,只有全力推動改革,同時堅決打擊違規,讓新三板按照場外市場的規律來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所在。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