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金公司買入37隻基金重倉股 71家基金獲強援
- 發佈時間:2015-08-17 08: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楊菲
《證券日報》獨家發現,證金公司持有的50隻股票並非全部具有業績、估值上的優勢,並且7月份以來的股價也多半出現下跌,專家建議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要注意甄別。
截至上週末,滬深兩市已經有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與此同時,證金公司潛伏的股票也一一浮出水面。《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半年報及已經發佈公告確認證金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達50家,其中有37家公司股票在二季度已然進入基金重倉股名單,涉及基金公司71家,持股總市值達243.46億元。其中,華夏基金旗下基金以44.13億元的持股市值居首,中郵創業、銀華、嘉實、諾安等4家公司旗下基金重倉持有證金公司概念股市值均超過10億元。
“此次‘國家隊’救市是以緩解市場流動性,防範金融風險為目的,作用是穩定市場和增強市場信心的,而不是單純的拉升指數。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要儘量選擇有研究或熟悉的股票,不能盲目掃貨。”北京一公募基金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採訪表示,證金公司入股雖然在短期內會産生脈衝效應,刺激股價上漲,但這種效應能持續多久比較難以把握。
記者觀察證金公司持有的50隻股票發現,這些股票並非全部具有業績、估值上的優勢,並且7月份以來的股價也多半出現下跌。
證金偏愛化工與醫藥股
所持50隻股票表現大分化
自今年7月份以來,證金公司大批買入個股穩定市場,《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通過上市公司半年報等途徑獲悉,證金公司入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已超70家,隨著半年報披露,證金概念股將進一步浮出水面。據市場推測,目前證金公司入股上市公司數量可能接近150家。《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及WIND資訊最新統計,截至8月16日,已經發佈半年報或公告確認證金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達到50家,其中不乏有近期大漲的齊星鐵塔、梅雁吉祥等個股。
分析顯示,化工與醫藥股是證金公司最看重的行業。證金公司入股的5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屬於化工行業,7家屬於醫藥行業,還有5隻屬於房地産也;此外,電子、電氣設備、公用事業、建築裝飾等行業均有3家上市公司成為證金公司的心頭好。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進一步統計發現,證金公司衝進的這50隻股票在業績上及估值上並沒有明顯特徵,其股價表現自7月份以來也出現分化。WIND資訊數據顯示,近3年凈利潤實現增長的有29家,佔比不足六成,其餘上市公司期間凈利潤均出現下滑,齊星鐵塔、梅雁吉祥、雅致股份近3年凈利潤降幅更是超過400%;在估值上,既有中聯電氣、華麗家族、中環股份等動態市盈率數百倍,也有市盈率不足20倍的威孚高科、魯泰A、川投能源;從7月份以來的股價表現上看,證金公司持有的50隻股票有22隻實現上漲,其餘股票則悉數下跌。
基金與證金並肩重倉37股
華夏係基金持股44億元居首
當然,證金公司並不孤單,公募基金與其一起進駐的股票已有37隻,涉及基金公司71家。華夏基金手筆最大,旗下基金共持有8隻證金概念股,持股市值合計44.13億元;中郵創業基金、銀華基金、嘉實基金以及諾安基金也不遜色,持有證金概念股市值分別為15.74億元、14.28億元、14.15億元、10.75億元。
具體來看,華夏旗下的11隻基金重倉持有伊利股份,其中3隻基金新進、8隻基金增持,合計持股市值為25.47億元,為華夏基金持股市值最高的一隻證金概念股。華夏藍籌核心、華夏紅利二季度末分別增持492.56萬股至2477.53萬股、增持1388.60萬股至3776.01萬股,持股市值分別達4.68億元、1.77億元。《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伊利股份7月22日公告證實,截至7月9日收盤,有2個證金公司的賬戶出現在伊利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之中,合計持股3.71億股,佔比為6.05%。以7月8日、7月9日均價16.92元估算,證金公司買入伊利股份耗資62.77億元;公告同時透露,7月17日證金公司的持股數下降到2.63億股,佔比為4.28%。截至上週末,伊利股份7月份以來累計下跌5.98%,收盤價為17.77元。
與證金公司、華夏係基金並肩重倉持有伊利股份還有國泰國證食品飲料(持該股市值為5.49億元)、東方紅中國優勢(持該股市值為4.54億元)、長城品牌優選(持該股市值為4.48億元)、長盛轉型升級主題(持該股市值為3.27億元)等60隻基金,持股市值合計45.69億元。
而中郵創業基金最看重創業板股爾康制藥,且該股同時被華夏基金重倉持有,其中中郵戰略新興産業、中郵核心競爭力、中郵雙動力均增持該股,合計持股市值為10.5億元;華夏紅利、華夏復興、華夏優勢增長持該股市值合計15.62億元。截至上週末,爾康制藥7月份以來累計上漲9.36%,中郵創業基金與華夏基金分別從中浮盈0.98億元、1.46億元。
“證金公司買入股票維護證券市場穩定,證金公司在今後若干年不會退出,這無疑給市場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炒作窗口期,因此相關概念股仍有較大的想像空間。”北京一基金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當然,並不是所有“證金概念股”走勢都搶眼,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要注意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