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三板 > 要聞 > 正文

字號:  

新三板分層制“山雨欲來” 掛牌企業逼近7000家

  • 發佈時間:2016-05-04 08:33:28  來源:經濟導報  作者:杜海  責任編輯:王穎

  備受關注的新三板分層機制即將姍姍而來,久違的分層政策紅利已近在眼前。

  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本月將實施內部分層,最終分層方案隨時可能公佈。截至5月3日,新三板共有6963家公司掛牌,其中協議轉讓5480家、做市轉讓1483家,總市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隨著掛牌公司家數的增多和市值增長,新三板“分層時代”即將來臨。

  “根據目前的資訊預計,5%的企業或進入‘創新層’,95%在‘基礎層’。”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于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分層制度實施後就像大浪淘沙,很多埋在砂礫中的“金子”將逐漸清晰地呈現在投資人眼前。

  “在分層政策落地之前,公司沒有定增安排。因為現在公司的流動性比較差,市場情況也不允許我們主動發力。等分層方案出臺後,我們會根據市場情況隨機應變。”3日,魯北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董秘對導報記者説道。

  監管層掌控“分數線”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總股本達4035.91億股,總市值達30599.84億元。至4月29日年報披露截止日,共計6945家公司須披露2015年年度報告。其中6883家已完成披露工作,62家未能按期披露並被暫停轉讓。

  按照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掛牌公司將劃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創新層設立了3套並行準入標準,標準一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平均凈利潤不少於2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平均凈資産收益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

  標準二為: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股本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三為: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於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近日,有傳言稱最終版的分層方案有變動,第一套標準刪除了“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的要求,第三套標準增加了“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的要求。但至今未獲官方證實。

  導報記者統計發現,去年營收超過1億元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達2543家,超過10億元的有150家,超過100億元的有3家;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有7家,超過1億元的有128家,超過2000萬元的有1323家。截至4月底,市值超過6億元的企業超過830家。

  “分層就是考試,各類指標就是考試的一個標準答案,分數線就是最終標準。而分數線最終掌握在證監會和股轉系統手中,如果監管層希望進創新層的企業少一點,可以把分數線定高一點,反之可以定低一點。”某券商場外市場部負責人譚林對導報記者表示。

  市場狀況左右企業戰略

  “新三板是一個買方市場,也是一個‘二八法則’的市場。如果市場的流動性得到改善,首先受益的會是20%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可以進行股權質押融資,一些基金可以退出變現,並對新資金進入産生吸引力。”譚林認為,通過分層,一些優質的企業可以被挖掘,加之政策利好支援創新層,該板塊的流動性會率先得到改善。

  致力於打造新三板社交投資平臺的易三板聯合創始人王家耀也對導報記者分析,分層、投資門檻低、做市商擴容等都是緩解流動性差的手段,都是讓新三板“快跑”的利器。

  “但一個新生事物更需要週全的保障,不能走偏。未來新三板的行情走向,取決於分層之後配套政策的利好程度和落地的速度。”王家耀認為。

  “分層制度是新三板制度完善和健全的最主要基礎,是未來其他配套政策能夠落實的根本。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如果配套政策,諸如大宗交易平臺、優先股的流通等,能夠逐步推出,競價交易和降門檻這兩大利器能夠使用,那麼這對於身處新三板‘塔尖’的創新層抑或是再分層之後的競價企業而言,一定會逐步擁有跟現在A股市場一樣的市盈率和流動性。”譚林説道。

  上述新三板掛牌魯企的董秘亦對導報記者坦言,公司也有相關外向型增長的考量,但計劃能否實行要看市場狀況,相信分層之後的市場流動性會有好轉。

  “在未來,如果能有幸進入競價交易層次,那麼公司股權的流動性及價值將再度釋放,交易活躍度也將大幅提高,公司知名度、融資環境都會得到改善。”該董秘表示。

  創新層和基礎層皆可掘金

  導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分層方案徵求意見稿,掛牌公司分層思路為“多層次,分步走”,起步階段劃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以後會擇機再次分層。

  事實上,實施分層有利於實現分類服務、分層監管,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差異化需求,並有效降低投資者的資訊收整合本。而對於新三板的投資者而言,分層後如何在市場掘金?

  “第一次分層之後,絕大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會把眼光放在創新層的企業裏。但身處基礎層的企業,仍然具有挖掘的潛力。”譚林認為,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基礎層,通過研究標的企業的年報以及半年報,可以分析出該企業是否有可能進入2017年的創新層。“從某種角度而言,在基礎層裏面挖掘此類企業的收益,會比投資創新層企業的收益更高。”

  採訪中,不少市場人士對導報記者稱,新三板市場經過3年多的培育後,逐漸出現了一批值得長期持有、在未來幾年內會有爆髮式增長的優秀企業。但這一市場跟主機板市場仍差異明顯,投機和投資在新三板二級市場中並沒有天然的鴻溝。在不同的時期,對待不同的股票,該投機時就得投機,該投資的時候就得投資。不是購買的每一隻股票都要去投機,也不是每一次購入行為就決定了未來一定是投機還是投資。

  “無論如何,分層制度實施後,企業未來在新三板能否真正獲得成功,更要靠有效的市值管理,要考慮企業價值能否被投資機構和市場參與方所認可。”于鵬分析説。

  新三板ST公司增至19家

  導報訊(記者 杜海)3日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戴上了“ST”的帽子。儘管在近7000家企業中佔比極小,但仍然值得警惕。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規定,新三板公司被ST的情況有三類。第一,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第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産或被追溯重述後為負值;第三,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規定的其他情形。

  由此可見,由於新三板沒有盈利要求,掛牌公司“戴帽”的可能性要比主機板小得多。從今年的情況看,被ST的掛牌公司多是因為凈資産為負數,即觸及第二類情況;少數是由於財會報告被出具了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據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統計數據,在上述12家公司中,ST亞錦、ST百拓等10家公司是因為觸及第二類情況,即經審計或追溯重述後的凈資産為負數;ST樺清和ST巨環則因為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至此,新三板的ST板塊公司家數增加至19家。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