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券商新三板做市實力新排名:準創新層企業誰最多

  • 發佈時間:2016-04-28 09:26:02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新三板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創新層企業名單也即將出爐,券商在做市業務上的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到了曬一曬成績單的時候。

  除了在做市數量上繼續跑馬圈地,85家做市券商仍在補充“彈藥庫”。要挖到潛力股,“淘”到既能賺錢、又有希望進創新層的新三板掛牌企業。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包括廣州證券、天風證券、上海證券、九州證券等在內的中小券商做市企業數量、做市企業總市值繼續穩居高位,年度成交量及年度成交額高速增長,在淘金創新層企業、挖掘高利潤企業之路上,與老牌券商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有望成為這場競賽的贏家。

  券商撈到了多少會賺錢的新三板企業?

  截至4月27日,新三板已有6177家掛牌公司發佈了2015年年報,佔所有掛牌公司數量的89%。在已披露年報掛牌公司中,從凈利潤指標來看,2015年平均凈利潤為1314萬元,比2014年953.7萬元的平均凈利潤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4724家公司實現盈利,佔發佈年報公司數量的76%。歸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達287家;凈利潤規模超過1億元的採取做市轉讓的新三板企業共29家。

  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哪家券商眼光最毒、淘到的做市企業最會賺錢?

  據記者統計,招商證券做市的企業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12家,聯訊證券做市的有11家企業凈利潤超過1億元。光大證券有10家,中信證券和中泰證券各有9家,申萬宏源證券共7家,廣發證券國海證券有3家。中小券商不甘示弱,上海證券做市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企業共9家,天風證券和中山證券各8家。

  來看當前評估做市商能力的第一關聯指標——做市企業數量,截至4月27日已掛牌的6923家公司,廣州證券、中泰證券、上海證券做市企業數分別為297家、289家、252家,榮登新三板做市商三甲,且排名前8位的做市商累計做市股票數全部超過200家。

  當前評估做市商能力的第二關聯指標是做市企業的市值,已掛牌的6000多家公司,天風證券、上海證券、廣州證券做市企業總市值分別為3167億、2691億、2590億,榮登新三板做市商做市總市值三甲。85家做市商平均做市企業85家,做市企業總市值平均為736億元。

  做市企業數量和做市企業總市值都位列前10位的做市券商共有6家,分別是天風證券、上海證券、廣州證券、光大證券及興業證券,這6家券商做市企業數量均超過230家,做市企業總市值均超過199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廣州證券在做市數量與做市總市值兩大指標中均列入前三甲,但是多數券商做市企業數量與做市企業總市值並不稱直接成正比。比如中山證券,其做市企業數量為169家,排在第13位,但是做市企業總市值高達2280億元,位列總市值第5位。國泰君安證券做市企業數量為176家,在做市企業數量榜單中排名第10,其做市企業總市值1672億元,做市企業總市值排名第17名。

  另據股轉系統發佈的2015年做市商執業情況年報顯示,中泰證券、國信證券(002736,股吧)年度做市成交量及年度成交金額穩居狀元、榜眼之位,年度成交金額分別高達137億元、127億元。另外3家中小券商中山證券、華融證券及上海證券去年的年度成交量進入了前10,年度成交額均超過30億元。

  券商“淘”到多少準創新層企業?

  已公佈年報的新三板公司, 84%實現盈利,54%凈利潤實現增長。新三板準創新層企業名單也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

  中銀國際證券新三板分析師田世欣表示,根據年報公佈進度,目前中銀國際證券已經篩選出683家公司符合創新層標準,預計最後創新層公司數量將達到全部新三板公司的10%~15%。

  其中,中潤油、分豆教育、銀橙傳媒、潤農節水、麟龍股份、上陵牧業、點點客和新眼光8家企業同時滿足3個標準。

  北京地區證券公司一位非銀行業分析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對新三板企業而言,進入創新層就意味著交易量的提升,對於做市券商也一樣。券商會選擇符合‘創新層’標準的企業作為做市受理股票。”

  從創新層潛在標的公司這一維度,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了做市商的淘金數據。毫無疑問,同時符合三套分層標準的企業可謂新三板當仁不讓的明星公司,中泰證券榮登創新層淘金榜榜首。

  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比對同時符合兩套分層標準的企業相應做市商中,天風證券、興業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位居前5,數量均超過20家。

  僅滿足一套分層標準的企業相應做市商中,中泰證券、廣州證券、上海證券、興業證券、天風證券數量位居前5。

  券商對於做市業務的資金投入方面,據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東方證券榮登做市資金排行榜榜首,且遙遙領先,廣發證券、中泰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興業證券、光大證券等大中型券商進入前10。

  易三板研究院執行院長賈紅宇認為,從做市商的角度來看,由於流動性問題,上述利好預期不宜過於樂觀,畢竟做市商的資金量也很重要,沒有流動性,沒有交易對手,短期市場比較難活躍。

  6家新三板掛牌券商凈賺逾60億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公佈2015年年報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中,金融股的盈利規模尤其可觀,券商股更是佔了大頭,新三板掛牌的6家券商去年的凈利潤總額達61.97億元。

  這6家新三板掛牌券商分別是湘財證券、聯訊證券、華龍證券、南京證券、開源證券和東海證券。

  其中,聯訊證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翻兩番,同比增幅最高,2015年營收15.52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0億元;南京證券營收29.97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13億元,同比增長154.85%;東海證券2015年營收48.41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27億元,同比增長98.58%;湘財證券營收30.28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2億元,同比增長53.55%;華龍證券營收25.11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9億元,同比增長118.14%;開源證券營收8.92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151.73%。

  這樣的賺錢能力足以笑傲新三板市場,而從目前已公佈年報的掛牌公司看,東海證券、南京證券和湘財證券佔據了凈利潤榜前三甲,華龍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也在盈利榜前列。

  分層制度或現三大修改

  按照監管層此前安排,新三板分層機制將在5月份正式實施。

  而就在分層制度即將落地前夜,業內盛傳原有分層方案被調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稱,分層制度共進行了三處修改:

  在以凈利潤+凈資産收益率+股東人數為參考的標準一種,刪除了“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的規定。即取消了股東人數的限制。

  對以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為參考的標準三中,將“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修改為“最近成交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並增加了“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

  在共同標準中,對掛牌企業的融資提出了要求。原方案的要求是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的要求。在修改方案中,則變更為最近12個月(每年4月份最後一個轉讓日為截止日)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包括申請掛牌同時發行股票),且累計融資額不低於1000萬元。

新三板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新天科技 11.84 10.04%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麥達數字 13.43 9.99%
5 賽為智慧 18.52 9.9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科斯伍德 8.35 -4.35%
2 中環裝備 14.12 -3.81%
3 長園集團 17.19 -3.54%
4 上海鋼聯 74.30 -3.19%
5 長春高新 178.38 -2.8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