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美股 > 美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美聯儲對加息應謹言慎行

  • 發佈時間:2015-09-17 10:41: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春霞  責任編輯:楊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例行會議將於當地時間17日舉行,國際金融市場密切關注本次會議是否決定開始加息。儘管市場預計加息的可能性更大,但美國經濟的三大結構性新特點,可能導致美聯儲推遲至年底或明年初才能加息。

  目前,市場普遍猜測美聯儲將兌現預定的時間表,從9月份開始加息,以逐步調整其實行多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這一估計的依據主要是美聯儲設定的失業和通脹指標。從具體經濟數據看,美國8月份失業率為5.1%,已降低到了比較理想的範圍之內,但通貨膨脹率沒有達到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根據傳統經濟學理論,當一國經濟步入發展正軌後,逐步結束寬鬆貨幣政策是順理成章之事,尤其是當前的美聯儲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已持續了7年之久。

  還有觀點認為,如果美聯儲推遲加息,反而會更加引發市場猜測,導致資本市場大幅震蕩,全球經濟界的信心可能受到打擊。因為,延遲加息意味著美聯儲對經濟的基本判斷比原來悲觀,其負面效應不可低估。

  但是,如果從深層次分析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形勢,推遲加息的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美國經濟復蘇速度一直在2.5%左右徘徊,明顯低於以往任何一次復蘇的初期增速。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美國的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勞動力參與率下降,勞動力數量相對萎縮;二是因為生産率增速放緩。

  其次,是就業結構與以往不同。此次復蘇中的就業率上升,大多來自於臨時工、自雇工或非充分就業。這一新特點大幅降低了整體工資水準,進而延緩消費增長及通脹回升,而這二者均是刺激經濟進一步擴張的基本因素。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正在步入就業結構演變的新階段。資訊技術等尖端技術的發展,將使大量現有中高薪就業機會消失,其中技術含量偏低的就業機會自然首當其衝。同時,這一就業結構的演變,也將波及金融、財會、管理、後勤等服務行業,這些領域的就業也會相應減少。顯然,經濟決策者們大多都忽視了這一就業結構變化對工資整體水準的向下壓力。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如果美聯儲只依據美國及西方經濟狀況而決定加息與否,忽視加息對發展中經濟體的負面影響,則現行國際金融和貨幣機制是否合理也將受到國際社會愈加強烈的質疑。在經濟空前全球化及重心正在向發展中經濟體傾斜的大趨勢下,美聯儲若毫不顧及對新興經濟體的負面影響,就將對美國也從中受益匪淺的經濟全球化形成打擊。

  總而言之,從表面看,美聯儲如果9月17日決定加息自有其道理,但從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大勢、大局來看,美聯儲對加息應謹言慎行,不可魯莽行事。比較穩妥的選擇是,即使要加息,也應同時出臺相應的配套補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防範加息對美國經濟及新興經濟體長遠發展所形成的負面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