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美股 > 海外市場 > 正文

字號:  

兩大“幕後推手”兇猛 全球股市遭遇黑週一

  • 發佈時間:2015-08-25 07: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杜恒峰  責任編輯:楊菲

  流血漂櫓,伏屍百萬——全球股市週一的表現,與慘烈的戰場並無二致,只不過財富代替了鮮血,億萬投資者的股票賬戶代替了陣亡的士兵。

  繼上週五全球股市集體暴跌之後,週一全球股市再度集體重挫,哀鴻悲鳴之聲愈加讓人心驚。其中,上證指數暴跌8.49%,兩千多只個股跌停,成為1996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菲律賓股市緊隨A股之後,下跌7.62%;越南、印度主要股指跌幅也在5%以上;金融市場更為成熟的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中國台灣股市、中國香港股市、南韓股市跌幅也在2.47%~5.17%不等。正在交易的歐美洲股市同樣如此,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主要股指的跌幅均在3%以上。由於跌幅過大,美國三大基準股指期貨甚至暫停交易。

  如今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正好7年,全球經濟7年一輪危機的魔咒再度考驗敏感的資本市場。歷史不會簡單踏進同一條河流,但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大動蕩的推手卻總是相似。

  直接推手:匯率

  最直接的推手自然是匯率。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接踵而至;到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經濟進入大泡沫時代,泡沫破滅後迎來“失落的十年”;再到90年代初,英鎊準備加入歐元,但遭遇索羅斯做空,1992年英鎊危機爆發;一直到1997年,泰銖遭遇拋售,被迫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大幅貶值,引發東南亞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多次重大危機,都與國際匯率市場緊密相連,這次也不例外。

  自美聯儲推出QE、將利率水準維持在零開始,美聯儲何時退出QE一直讓國際市場繃緊神經。自去年6月美聯儲明確表態“明年年中前將結束資産購買”、去年7月耶倫透露加息口風,強勢美元回歸,美元指數從79的低位一路上漲至今年3月份的高點100.42點,漲幅超過26%;在強勢美元推動下,國際資本大量回流美國。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統計,從去年7月開始到今年6月這1年時間,有大約1.3萬億美元資金流到美國。

  強勢美元以及由此引發的國際資本轉移給非美貨幣帶來了巨大壓力,非美貨幣紛紛貶值。比如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連續9周下跌,對美元匯率創出17年新低;哈薩克貨幣堅戈8月20日一天就暴跌26%;上周,在新興市場國際貨幣中,貨幣貶值幅度在3%以上的高達17個。

  國際匯率市場的大幅波動直接反映到了股市上。將時間回撥到今年4月27和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全球主要股市集中于這兩天創出頂部,隨後股指掉頭向下。比如4月27日,恒生指數見頂28588.52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見頂7122.74點,法國CAC40指數當天見頂5283.71點,荷蘭AEX見頂427.60點,墨西哥bolsa指數見頂46078.07點,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第四次衝擊前期高點未果,富時馬來西亞KLCI指數見頂1867.53點;4月28日,富時/JSE南非40指數見頂49136.09點,當天台灣加權指數見頂10014.28點……

  4月27、28日這兩天發生了什麼?以這兩天為起點,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開啟了一波波瀾壯闊的升勢,其速度遠超此前。比如,美元對泰銖從32.59升到最新的35.82,對菲律賓貨幣從44.26升到46.89,對馬來西亞林吉特從3.543升至4.259……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同樣如此。如果將時間段縮短到近一週,則可以看到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升值速度明顯提高。

  根本推手:經濟

  非美貨幣集體貶值,與強勢美元的這一外部因素直接相關,但根本上還是取決於一國的經濟水準。

  比如,産業結構過度依賴大宗商品的巴西,2010年其經濟增長率還高達7.5%,一躍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而2010年正是中國4萬億投資對鐵礦石等自然資源需求最旺盛的時候;但在中國産能過剩、需求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巴西經濟每況愈下,2011~2014年,其GDP增長率分別為2.7%、0.9%、2.3%以及0.1%;今年其經濟預計將下滑1.7%。去年6月以來,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貶值已近60%,主要股指巴西BOVESPA指數從2010年的高點73013.28點已經下降至目前的45719.64點,降幅37.4%。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俄羅斯、南非、澳大利亞等資源型國家上。

  對於那些依靠産成品出口的國家而言,由於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他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比如泰國的經常賬戶餘額(主要反映一國凈出口),2014年12月高達51.46億美元,但到了今年6月就只有8.93億美元;馬來西亞的經常賬戶餘額季度數據,也從2012年高位時的473.17億林吉特,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76億林吉特。今年4月以來,泰銖和林吉特對美元的匯率貶值都超過了9%。

  經濟增長恢復非短時所能解決的難題,對資本市場而言,現在最為關注的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會否重演。畢竟,在匯率市場上,兩者情況十分相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了各方觀點,主流意見認為這種可能性較低,主要在於:如今新興市場國家多普遍採用了浮動匯率制度,風險通過匯率變動一直在釋放;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水準更為充沛;新興市場企業在對外舉債上更為謹慎,且有相應的對衝手段。

  這裡有組數據可供參考,以泰國、中國台灣、南韓三個經濟體為例,其最新的外債規模分別為1380.16億、1715.59億、4189.10億美元,佔2014年GDP的比例分別為35.6%、36%、32%。而東南亞危機期間,菲律賓外債規模佔比為54%,印尼為47%。

  從外匯儲備來看,泰國、中國台灣最新數據分別為1569億美元、4219.5億美元、均高於外債規模;南韓外儲為3708.22億美元,相比外債也只有約700億美元缺口,佔其GDP的比例很低。

  A股:信心賽黃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關於全球股市大跌,多數言論認為,根本原因在於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財新中國PMI指數低迷。顯然,這樣的論點並不成立。

  首先 ,從2009人民幣匯率改革提速以來,人民幣一直都是強勢貨幣,中國需求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復蘇最大的動力。相比其他新興市場動輒百分之十幾的貶值幅度,人民幣僅貶值3%。即便是長期以匯率作為藉口打壓人民幣的國外主流媒體,也認為匯率戰非“中國製造”。相比日元以及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中國只不過是“後來者”。

  再來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經的陣痛,在經歷數年調整後,中國經濟向好的因素在逐漸增多。昨日晚間,發改委網站刊文就指出,中國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活力繼續增強。比如中國宏觀調控取得新成效,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增長新動力正在加快形成;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精簡政府審批、全民創業等舉措,讓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儘管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國經濟綜合比較優勢仍比較明顯,宏觀調控理念和方法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完善,調控政策仍有較大餘地,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的進一步顯現,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主要經濟指標能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儘管A股見頂稍晚于其他主要股市,但A股累計跌幅已遠遠領先。相比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無論是在經濟增速、宏觀經濟的穩定性、抗外部風險的能力上都有明顯優勢。在經過股災的洗禮後,A股估值已經大幅降低,杠桿風險以及泡沫風險已獲得充分釋放。A股市場企穩甚至反彈,如今缺的只是信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