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美股 > 美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股市成驚弓之鳥 近期蒸發5萬多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5-08-25 07:02: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中國咳嗽,世界將為之震動。現在,世界各個領域請係好安全帶”。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如此評論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日本《産經新聞》也稱,中國經濟才是導致世界股市乃至日本股市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原因,因為由於中國經濟減速,造成世界投資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感到不安。《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第二次”股市下跌的起因是中國實施的人民幣貶值。8月11日人民幣出人意料的貶值增加了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擔憂,擔心中國經濟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弱,誘發一波拋售狂潮,世界股票市場蒸發5萬多億美元。雖然人民幣貶值已暫告一段落,但人民幣下跌預期卻愈演愈烈,資金外流風險出現加強。

  不過,美國《紐約時報》24日的評論認為,人民幣貶值是中國長遠轉型中的一小步,中國並沒有讓本國貨幣急劇貶值,也沒有掀起匯率戰爭。中國所做的事情是,對本國貨幣的匯率,以及它在外匯市場上的交易方式,做出十分有限的調整。這樣的舉動延續了過去超過35年的時間裏,一直在以慢到發瘋的步伐持續進行的過程。這是中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過程中,一個微小但重要的步驟。

  對於外界擔憂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趨大,中國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對於中國而言,上個十年的經濟增長非常快,屬於超常速增長,而目前的經濟趨於平穩,反而不為人們所接受。“不要總拿超常速發展做為衡量標桿,經濟發展總是起起落落,到一定階段就要修正和修復,然後糾錯,找到新的增長點,然後再蓄力發展。”邵宇認為,對於中國經濟一定要調整心理的主觀預期,做好充分準備面對實際情況的出現,充分理解經濟新常態的內涵。

  劉元春認為,近期全球資本市場大跌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下滑,基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出現內生性收縮所導致的,造成以製造業和資源為主體的新興經濟體表現疲軟。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加息預期所帶來的國際間資本流向的異動,而這作為最重要導火索,引發了全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

  劉元春説,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成了驚弓之鳥,“除了上面兩個基本原因,大量的國際資本在回撤到發達經濟體之前,都在創造條件尋找做空機會,加之新興經濟體本身積累的問題,兩個因素碰撞在一起最終把新興經濟體帶入到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之中。”

  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警告稱,美股的震蕩是因為股價過高,這可能需要花上數年時間來降溫。他認為,如果沒有來自經濟面的好消息來降低投資人對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的憂慮,也沒有出現一些政策干預,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將難以擺脫油價大跌造成的泥沼。

  英國《衛報》報道説,分析師稱,中國經濟狀況的迷霧增厚,市場很難不留下難看的疤痕。令人擔憂的是市場可能會因美國市場的狂跌而更加難看。週一,本已大幅下降的石油價格進一步下降2.14美元至每桶38.29美元。上周,油價還沒有跌破40美元一桶。

  【環球時報駐日本、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孫微 青木 陳一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