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貨幣市場利率低位運作料成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5-13 01:09:5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降息通道中的貨幣債券市場(二)

  □本報記者 張勤峰

  12日,貨幣市場利率依舊保持一路下行勢頭,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跌破了去年3月份低點,創下近三年新低。在此背景下,央行連續第七次暫停公開市場例行操作。市場人士指出,由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生變,央行主動投放的流動性已成為增量流動性的核心來源和定價關鍵,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融資成本仍偏高,央行有動力維持貨幣市場利率在較低水準,未來繼續降息、降準等寬鬆政策仍可期待,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低位運作態勢有望持續。

  7天回購利率創近三年新低

  12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暫停,自4月下旬以來已連續七次無操作。市場人士表示,央行連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的直接原因,應是公開市場交易商對央行逆回購的需求減少。自3月中旬以來,貨幣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機構融資需求在資金市場上即能夠得到滿足,對央行逆回購的需求自然大減。

  數據顯示,12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7天期回購利率加權值收報2.18%,已跌破去年3月份低點(2.23%),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較央行最近一次開展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3.35%)已低出117BP。

  不僅是7天回購利率,近期各期限回購利率紛紛創出多年新低,表明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處於非常寬裕的狀態。例如,最新隔夜回購利率跌至1.27%,接近2010年初的低位;長期限的3個月回購利率最新為3.14%,創下了最近四年多的最低值。

  近幾年來,伴隨國內利率市場化進程提速,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呈現居高難下態勢。在這一金融背景下,貨幣市場利率跌回數年前低位,更加反映出當前流動性的寬裕程度,但同時也引起了市場對偏低貨幣市場利率能否持續的關注。

  有機構認為,銀行負債成本是貨幣市場資金利率的“軟約束”,銀行不可能長期低於成本出借資金,因此不應該對低資金利率的持續性過於樂觀。作為貨幣市場最主要的資金供給方,存款是商業銀行可用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過去市場利率定價主要盯著銀行存款利率。而考慮到國內利率市場化進程,尤其是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明顯放開後,銀行攬儲成本面臨上升壓力,其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影響確實不容忽視。

  但需注意的是,在外匯佔款趨勢性減少且儲蓄存款持續搬家的背景下,銀行可用資金來源正經歷變化。中金公司報告指出,當前基礎貨幣投放已從以往依賴外匯佔款變為央行主動注入流動性,這些主動性注入的資金都不再是銀行存款,甚至有的直接是在銀行資産端派生的,因此,市場對利率的定價不能按傳統的思路光盯著存款利率。中金公司認為,未來央行主動投放的流動性才是增量流動性的核心來源和定價關鍵,只要央行有意願維持較低的貨幣市場利率,繼續提供便宜的資金,則市場利率就可能維持在低位,甚至進一步下行。

  貨幣市場利率進入2%時代

  央行報告顯示,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兩次降息之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共下調65bp,但去年四季度以來,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僅下行了41BP,實際貸款利率的下行幅度明顯小于基準利率的調降幅度。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銀行為了維護息差,並沒有太大的動力降低貸款利率,但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中,企業資本回報下降疊加融資成本下行不明顯,導致企業的利潤受到嚴重擠壓,因此,從鼓勵企業增加投資和生産的角度來看,繼續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的必要性依然較強。

  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主要方式來看,一是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直接引導銀行貸款利率下降;二是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降,以此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提升銀行放貸和購債願意。當然,由於外匯佔款低迷,當前降低貨幣市場利率主要靠央行主動供給低成本的流動性來實現。

  從貨幣政策手段來看,多家機構均指出,未來央行除了大概率繼續降息、降準之外,還可能繼續使用MLF等創新型工具,貨幣政策選擇上將呈現出更明顯的多樣化、靈活性特徵。

  既然央行有意願維持較低的貨幣市場利率,也能夠繼續提供便宜的資金,則貨幣市場利率持續在低位運作並非不可持續。海通證券表示,在央行貨幣政策引導下,貨幣市場利率或已進入2%時代。

  銀行間市場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月均值走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