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美股 > 中概股 > 正文

字號:  

評論:中概股回歸A股是共贏之舉

  • 發佈時間:2015-09-07 02:51:04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思進  責任編輯:楊菲

  分眾傳媒借殼A股上市的努力還在繼續。當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還在期待能夠進入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敲響上市的鐘聲時,像分眾傳媒這樣已經在美掛牌多年的老中概股公司卻紛紛選擇了逃離。

  在近期全球市場持續的震蕩行情中,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們也未能倖免于下跌潮流。美股上週五再度大幅低開,主要股指全周或損失慘重。道指跌1.66%,標普500跌1.53%,納指跌1.05%,中國概念股上週五也多數下跌。其中,唯品會跌幅最大,為7.48%;在中概股中,有26隻股票跌逾3%,其中七隻股票跌超5%。

  近幾年,有許多中概股公司紛紛熱衷去美國上市,然而,沒有“殼”困擾的海外資本市場對於當下這些公司來説,可能僅僅只是看起來很美。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裏,多家中概股企業出現在被訴名單中,其中包括迅雷、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多家國內知名網際網路概念公司。

  這些公司大多輕視了美國股市的監管成本。根據對遭遇集團訴訟的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調查,大部分企業由於資訊披露失實、不當、遺漏、披露誤導資訊和財務重述等原因被起訴,導致嚴重的“水土不服”。

  事實上,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包括美國本土公司,都面臨著美國政府的嚴格監管、財務報告和公司治理章程等,極大轉變了公司經營和擴展業務的著重點。除此之外,上市公司還必須滿足華爾街的季度盈利預期,這種短期季度盈利報告是由外部分析師決定的,使得企業高層倍感壓力,以致一些企業不惜鋌而走險造假賬,來取悅華爾街,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國安然公司事件。

  此外,集體訴訟程式複雜費時耗力,大多數案件在尚未正式開庭之前,就已經選擇庭外和解了。因為與其一步步走完繁雜的法律程式,不如掏錢與訴訟方和解了事。可能也正是諸如此類的原因,2015年已有12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共斥資106億美元回購股份,以謀求退市回歸A股,而收到私有化邀約的公司已有23家,創下歷史之最。

  其實,除了少部分被看好長期前景的公司,大部分在美國上市中概股公司的原始思路和國內一樣——以圈錢為目的。而華爾街正好利用了這種心理。對於華爾街來説,只不過藉以將中概股當作了炒作工具。上下其手,時而做多,時而做空,以謀求利益。

  事實上,除非還想繼續在美國打品牌,打知名度,一般而言,以融資為主要目的的中國企業,早已得不償失了。而相對在歐美上市,回歸中國股市顯然是“利”大於弊的。對於這些公司來説,不妨可以學習之前的暴風科技,這些個股回歸A股之後,一躍都成為創業板的龍頭公司。

  雖然自6月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一輪震蕩行情,許多網際網路概念股的高估值已經不復存在。但對於中概股公司來説,下跌的同時也在“殼資源”價格方面變相地降低了中概股的成本。想必這也是分眾在面對宏達新材遭遇調查之後,能夠迅速找到接盤下家的原因。況且,中概股本身運營都是在國內,其盈利模式、估值體系也更容易獲得國內資本的認可。

  而對於國內資本市場來説,這些當年遠赴海外的中概股,恰恰代表了中國新興經濟的前進方向之一。他們的回歸,不會也不應當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真正牛市的未來正在於,越來越多優質的中概股回歸本土資本市場。

  陳思進(資深風險投資顧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