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家盈利能力不佳、屢次環保違規的公司,應該由市場來評判其是否還能留在中國A股。
近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了一起企業惡意違規排放化工污染物,記者暗訪遭“扣押”的事件,引發不小的轟動。涉事企業是山西一家大型化工上市公司山西三維集團(證券名稱:*ST三維),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産品的生産與銷售。
*ST三維4月22日晚公告稱,公司股票連續3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已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對相關事項進行核實。公司稱,“2018年4月18日,公司安排各分廠、各車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停産,進行環保核查。”“公司正在推進重大資産重組工作,同時正在評估上述環保事件對本次重大資産重組工作的影響。”
筆者注意到,早在幾年前,有媒體就曾多次報道山西三維的污染問題,2017年該公司還成為環保部督察對象之一。
細看*ST三維,讓投資者失望的不僅是環保問題,更令人嘆息的是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筆者查詢其財報發現,公司資産負債率在2016年和2017分別高達89.77%、96.33%。筆者利用杜邦分析法對其成長能力進行分析發現,公司2017年的權益凈利率竟然是-97.29%,平均凈資産收益率是-91.29%。此外,2015年、2016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盈利能力堪憂。
按理説,這樣一家盈利能力不佳、屢次環保違規的公司,應該由市場來評判其是否還能留在中國A股。然而,在連虧兩年後“續命”奇跡上演。2017年山西三維業績預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下降40.55%,不過卻出現了扭虧為盈的奇跡。
導演此番奇跡的,就是山西省臨汾市財政局。2017年12月,*ST三維收到了臨汾市財政局各項政府補助資金4.66億元。然而,令人震驚的是,2017年臨汾市的企業所得稅完成約11.8億元,給山西三維的補助佔比近4成。從數據上看,地方政府為了保住這家上市公司,痛下血本。但是,這樣做真的能保住這個“熊孩子”嗎?
筆者了解到,山西三維是典型的傳統化工企業,在全球化工産品不景氣、國家大力推進産業結構改革的背景下,公司依然不斷地製造著過剩的産能,同時嚴重污染環境、威脅民生。政府給予的幫助理應用來協助公司結構升級、減少過剩産能、加快公司轉型,而非通過4.66億僅為保殼成功。這樣做,只會帶來更多的産能過剩與資源浪費。
□盤和林(中國不良資産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