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交出“增收不增利”的2017年年報後,山東華鵬(603021)17日發佈的2018年一季報,再次上演“增收不增利”劇情。
今年一季度,山東華鵬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17.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4.11萬元,同比下降72.97%;扣非後凈利潤僅為39.81萬元,同比大降90.98%———這樣一份季報成績單,在其跨界重組屢屢遭遇坎坷的背景下,顯得較為刺眼。
近幾年成績單難言理想
從一季度報表的主要財務數據來看,山東華鵬可謂延續了2017年年報的表現:營收微增,凈利大降。
公司上月16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去年實現營收7.85億元,同比增長12.66%;實現凈利潤2636.47萬元,同比下滑48.67%,近乎腰斬,而扣非後凈利潤則虧損764.84萬元。
對於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下降72.97%,山東華鵬稱,主要為報告期內營業成本增長27.78%,去年第四季度部分主要原材料如純鹼、煤炭、包裝物大幅漲價,本季度産品價格雖有所提升,但受下游客戶合同沒有到期影響,産品價格提高幅度未達預期要求。此外,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略有增長,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17.65%,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50.99%。“同時,公司立足高起點引進的器皿進口設備正處於消化、改造和逐步提高的過程中,導致生産成本有所增加。”
山東華鵬總經理王正義不久前曾表示,“受原材料漲價和環保因素影響,企業成本2016年以來上漲,同時導致了企業業績出現波動。但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暫時的波動代表不了企業發展的趨勢。”
事實上,2015年4月上市的山東華鵬,近幾年交出的年報成績單均難言理想。經濟導報記者查詢財務數據發現,2015年山東華鵬實現營收7.26億元,同比增長2.95%;凈利潤5008.64萬元,同比下降13.46%。2016年山東華鵬實現營收6.96億元,同比下降4.08%,當年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則同比下降超兩成。2017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及扣非後凈利潤更是直線下滑。
跨界重組屢落空
業績承壓之際,山東華鵬一直在謀求跨界並購,試圖實現轉型,但其重組之路可謂命運多舛。
上月底,山東華鵬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重大資産重組事宜。這意味著,在籌劃近3個月後,山東華鵬收購安徽滬寧智慧的計劃最終以失敗收場。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是在不足半年的時間內,山東華鵬經歷的又一次失敗的重組。
山東華鵬去年11月18日曾披露稱,擬斥資6.5億元收購達爾威旗下公司巨擘億網51%股權。但不到一週,其便表示,鋻於達爾威與巨擘億網之間資産存在重疊與交叉,難以有效區分,且巨擘億網業務對達爾威存在重大依賴,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合作。
隨後,在去年12月底,山東華鵬籌劃收購滬寧智慧,交易方式為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産並募集配套資金。就在眾多投資者翹首企盼之際,山東華鵬卻在上月底宣佈終止重組事宜。對於終止的原因,山東華鵬給出的解釋為“交易各方對標的資産的估值、交易方式等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
至截稿時,經濟導報記者未聯繫到山東華鵬相關負責人對此置評。但該公司日前在上證e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上述重組終止後,公司仍將以發展日用玻璃為主業,繼續謀求轉型升級。一方面把主業做大做強做精,同時不排除通過並購重組吸收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的優質資産,主動調整優化業務及資産結構,推動公司轉型發展。
“但是,收購事項如涉及跨行業經營,即上市公司與標的資産主營業務存在較大差異,可能會引發交易所的關注。”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相對於産業並購,跨界並購以及後續整合的難度更大。正如其所言,山東華鵬擬收購巨擘億網之時,上交所便對該並購事宜下發問詢函,要求山東華鵬對跨行業經營的相關風險做出充分分析和提示。
(責任編輯:王擎宇)